(1)虚实相间的艺术观点。 (2)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
(3)从全知全能到限知限能的叙述方式。 (4)独特的扇形网状结构。 6.简说《三国演义》的影响
(1)从社会方面来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对明清以来的农民起义产生了很大影响。
(2)在文学方面,《三国演义》的出现,为历史小说的出现提供了典范。
7.《水浒传》中“义”的具体表现。 (1)“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2)“仗义疏财” (3)“勇武阳刚”之气。
以上三方面中,打抱不平和仗义疏财是好汉人格的外在表现,而勇武豪爽的阳刚之气是好汉人格的内在精神。 8.说明《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人物性格从类型化向性格化过渡。 (2)叙述技巧的进步和自由。 (3)珠串式线形结构。 (4)高超的语言艺术。 9.简述《水浒传》的叙事技巧。
(1)在全知全能方面,作者能够从更大的宏观角度,从广阔的空间
和时间背景上去把握和统摄全书的人生哲理和历史线索,呈现出超越全知全能的叙事方法。
(2)以限知叙事方式表现流动视角,让读者随同作者的笔端,去领略和感受那身临其境的过程和韵味。
(3)在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的关系上,《水浒传》以全局的限知组合成整体的全知。
10.说明《水浒传》珠串式线形结构。
水浒传的结构主要式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加,互相贯连,这种结构形成可以称为珠串式线形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明显继承了长篇“说话”的表现手法,即必须吧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相对集中起来加以叙述,以满足听众每天听一段书的要求。每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英雄传记都是由一根主线贯穿在一起,这跟主线就是梁山起义事业由分散的个人传奇故事而逐步走向联合,再到大聚义,最后再走上招安道路的全部过程。 11.说明《水浒传》的语言风格。
(1)《水浒传》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说话”艺术语言特色。它以北方口语主要是山东一带口语为基础,加工成为一种成熟的书面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含蓄、表现力很强。写人叙事,多用白描,不用长段抒情写意,往往以几个字便意态毕肖。
(2)人物的语言个性突出。书中所写绿林好汉的语言,都能符合个人身份和个性。
12.《水浒传》社会影响表现在什么地方?
(1)对农民起义和反抗者的影响。明清两代的农民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臶,有的从《水浒传》中学习战略战术乃至借用梁山英雄的绰号等。
(2)对进步文人的影响。进步文人及思想家、艺术家如李贽、金圣叹等往往以《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或者以梁山英雄的纯真、朴实,来抨击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 (3)对统治者的冲击。统治者对它视为洪水猛兽,屡次禁绝。 13.简说《西游记》三部分内容。 一至七回写孙悟空的来历和大闹天宫。 八至十二回写玄奘的来历及取经的缘起。
十三回至全书忠写取经路上唐僧师徒战胜所遇艰难险阻取得正果的经过,式全书的主体部分。 14.简说《西游记》的原型精神。 (1)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 (2)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探索追求精神。 15.简说《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1)奇幻的神话世界,浪漫主义色彩。 (2)集动物性、神性、人性于一体的人物形象。 (3)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
(4)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和轻松幽默的语言。 16.《西游记》是如何借鉴、运用神话的?
(1)作者成功的吸收了佛道二教为自神其教所营造的洞天福地及净
土世界的夸张手法和虚幻意识,将神话世界的描绘推向了极致。 (2)作者吸收借鉴了道教神仙谱系和佛教天王金刚之类神佛形象的外貌特征和各种神奇本领,创造了一大批形象奇特、本领超群的神魔形象。
(3)作者没有把描绘神话环境和什么形象作为目的,而是以神话和神魔特征为叙述神奇故事和塑造神话形象服务。 17.简说《西游记》的语言风格。
(1)作者大量使用谐词戏语,不仅形成一种轻松活泼的笔调,而且也渗透着异常浓烈的调侃和戏谑韵味,从而形成小说所特有的语言风格;轻松活泼、明快、洗炼、乐观幽默、富有韵味。
(2)小说在人物语言个性化、口语化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3)书中语言散韵相同,景物和神魔打斗情形多用韵语,事件和情节的叙写则以散文为主。 18.简说《金瓶梅》四部分的内容
(1)第一至二十八回,写西门庆发家的历史。
(2)第二十九至五十四回,写西门庆由经济上的发达到政治上的得势。
(3)第五十五至七十九回,写西门庆死后其妻妾的结局。 19.简说《金瓶梅》的社会意义。
(1)从西门庆的形象看金钱的巨大能量,是小说内容中所反应的一大社会现象。在金钱与权利的交易中,金钱对政治的侵蚀甚至是决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