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A.ADP转化为ATP需要Pi、酶、腺苷、能量 B.人体细胞内储存大量的ATP

C.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D.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又叫三磷酸腺苷,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是细胞对于ATP的需要量很大,ATP与ADP在细胞内不停地转化,保证了细胞对于ATP的大量需求,ATP合成的生理过程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合成ATP需要的能量来自光能,呼吸作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化学能.

【解答】解:A、ADP转化为ATP需要Pi、酶、能量,不需要腺苷,A错误; B、细胞内的ATP含量不高,消耗后可迅速转化,B错误; C、蓝藻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C错误;

D、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2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细胞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故其内氧气的浓度一般比细胞溶胶中要高 B.菠菜根尖分生区内高尔基体受破坏后会影响细胞分裂,可能会形成多核细胞 C.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D.在光学显微镜下,经染色后仍无法观察到细胞核的细胞肯定是原核细胞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功能、细胞的有丝分裂,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线粒体是细胞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氧气是从细胞溶胶扩散来的,要比溶胶低,A错误;

B、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再生有关,如破坏会影响细胞一分为二,多个细胞核共存在一个细胞中,形成多核细胞,B正确;

C、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成为染色体,不存在染色单体,C错误;

D、如果真核细胞正处在分裂期,则可能找不到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分裂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3.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虚线表示纺锤丝),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A.②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①⑤④③② D.①⑤④③②①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图:

据此答题.

【解答】解:(1)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出现染色单体,即②→①; (2)前期: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的排布在细胞中,对应于⑤;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对应于④;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体是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对应于③;

(5)末期:染色体解体消失,对应于②.

所以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②①⑤④③②.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图,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特点,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4.下列对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 B.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种类、数目改变的结果 C.从核酸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从蛋白质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根本原因

【考点】细胞的分化.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解: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A正确;

B、从细胞亚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B正确;

C、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NA分子并没有发生变异,C正确;

D、从蛋白质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的结果,但不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5.

现脱掉某60肽中的2个丙氨酸(相应位置如下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相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肽键数目减少2个 B.氢原子数目增加4个 C.原子数目增加2个

D.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阅读题干和图可知,本题是考查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的题目,先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然后根据选项的内容综合判断.

【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脱掉2个丙氨酸,应水解4个肽键.所以A错误. B、水解4个肽键,需要4分子水,增加8个氢原子.所以B错误. C、氢原子增加8个,氧原子增加4个.所以C错误.

D、水解4个肽键,需要4分子水,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所以D正确. 故应选D.

【点评】本题是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脱水缩合过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6.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壁虎长出新尾巴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

B.同一个体的肝细胞和肾细胞所含核基因相同 C.细胞有血红蛋白说明其已经发生分化

D.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细胞全能性 【考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细胞的分化. 【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5)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

【解答】解:A、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器官,因此壁虎长出新尾巴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A正确;

B、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信息没有改变,因此同一个体的肝细胞和肾细胞所含核基因相同,B正确;

C、细胞有血红蛋白说明其已经发生分化,C正确;

D、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属于自然生长过程,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7.如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专题】模型思想;生物膜系统.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中①是糖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外侧,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③是蛋白质分子. 【解答】解:A、①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A正确; B、①是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密切相关,B正确;

C、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C正确;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载体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内容的理解和熟练掌握,学会分析模型图进行推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