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3)不能 细胞壁对原生质层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且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

(4)不一定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渗透作用及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38.图1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图2是细胞分裂图象,据图填空:

(1)图1中实线代表了核内DNA含量的变化.

(2)图1中AB段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用图1中的字母填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于BC和EF.

(4)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1中的BD段.

(5)如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相当于图1的DE(填字母)时期,该时期图中的染色体 ①与染色体③染色体②与染色体④的关系为同源染色体.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坐标曲线图;有丝分裂.

【分析】分析题图:图1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表示间期、BC段表示前期、CD段表示中期、DE段表示后期、EF段表示末期.图2是细胞分裂图象,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1)图1中实线在分裂间期含量加倍为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DNA含量的变化.

(2)图1中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于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即图中BC段和EF段.

(4)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即BD段. (5)图2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相当于图1的DE时期.该时期图中的染色体 ①与染色体③染色体、②与染色体④染色体大小形状相同而来源(颜色)不同,为同源染色体. 故答案为:

(1)核内DNA含量

(2)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BC EF

(4)BD

(5)后 DE 同源染色体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段所处的时期;能根据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判断细胞分裂图所处时期.

39.下列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

(1)①过程用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诱导细胞融合.

(2)过程①和②得到的Y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其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的抗体.

(3)④过程为逆转录,⑤过程需要的工具酶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DNA连接酶. (4)抗体1与抗体2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两者的空间结构是否相同?为什么? (5)过程⑥常用钙离子处理大肠杆菌,目的是使大肠杆菌细胞变成感受态细胞. 【考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克隆技术.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A表示效应B细胞,细胞Y表示杂交瘤细胞,①过程表示动物细胞融合,②过程动物细胞培养,③过程提取信使RNA,④过程表示逆转录,⑤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⑥表示导入受体细胞.

【解答】解:(1)①表示动物细胞融合(或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剂是PEG(或灭活的病毒).

(2)Y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由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细胞融合,含有两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的抗体.

(3)④是由mRNA形成DNA的过程,表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⑤过程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的工具酶为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4)抗体1与抗体2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两者的空间结构不同,因为抗体2是大肠杆菌生产的,其形成过程没有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抗体1是杂交瘤细胞生产的,其形成过程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5)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是微生物,常用一定浓度钙离子处理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细胞变成感受态细胞. 故答案为:

(1)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

(2)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的抗体

(3)逆转录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DNA连接酶

(4)不同 抗体2形成过程没有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抗体1形成过程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所以两者的空间结构不相同 (5)钙离子 使大肠杆菌细胞变成感受态细胞

【点评】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40.

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以此表示出了EcoRI、BamHI和Sau3AI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示意图(载体上的EcoRI、Sau3AI的切点是唯一的)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BamHI酶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Sau3AI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如图(c)所示.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甲、丙,不能表达的原因是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T4DNA连接酶.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基因工程.

【分析】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可用于连接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但连接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限制酶Sau3AI和BamHI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经BamHI酶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Sau3AI酶切后的产物连接.

(2)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终止子应位于目的基因的尾端,这样的基因才能表达.图中甲和丙均不符合,所以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T4DNA连接酶. 故答案为:

(1)Sau3AI 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2)甲、丙 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

(3)E?coli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要求考生能够掌握限制酶的特点,明确不同限制酶切割形成的相同的末端之间能够连接;识记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明确启动子和终止子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识记DNA连接酶的种类和功能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