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题跋全文 下载本文

[注释]

(1)、治平甲辰:公元1064年,治平为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2)歧下:陕西歧山东北。

(3)、石才翁:东坡先生任凤翔签判时的朋友,善书法。 [解说]

此跋作于1064年冬,时东坡任凤翔签判,石才翁求其书,坡公为书数纸,并记数语于后。东坡此跋以为书法之力并非生理之力,书法之力是线条给人的一种感受,与生理的力有一定关系,但绝非同一事物。

七十六、书王石草书

王正甫石才翁对韩公草书,公言二子一作向马行头吹笛,座客皆不晓,公为解之:“若非妙手,不敢向马行头吹也。”熙宁元年十二月晦书。

七十七、跋君谟飞白

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分科面医,医之衰也。占色面画,画之陋也,和缓之医,不别老少,曹关之画,不择人物。谓彼长于是则可矣,曰能是不能是则不可。世之书篆不兼隶,行不及草,殆末能通其意者也。如君谟真、行、草、隶无不如意,其遗力余意,变为飞白,可爱而不可学,非通其意能如是乎? [注释]

(1)、君谟:宋代书家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大学士,知机要。工书,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其正楷书、行书、草书,各具特色,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一说为蔡京)。传世作品有《谢御赐诗书》及书札、诗稿,碑刻有《万安桥记》等。

(2)、飞白:一种特殊风格的书法,点画中间着墨不全,露出纸色,如枯笔写成。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工匠用刷石灰的刷帚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遂创“飞白书”。 [解说]

书法分为楷、行、草、隶、篆各体,但是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各体之间虽形式不同,但是有共同的规律存在其中。这个共同的规律,坡公名之曰“意”。只要掌握了这个“意”,掌握了书法的共同规律,则各种书体都能掌握。“飞白书”不具有独立的艺术个性,是依附于行、草书体而存在的,所以“飞白书”可爱,但不可学,学习飞白当从行草书法始。

七十八、跋君谟书赋

余评近岁书,以君谟为第一,而论者或不然,殆末易与不知者言也。书法当自小楷出,岂有正末能书,而以行草称也?君谟年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矣。 [解说]

“本”者,根也,“末”者,枝叶。根深则叶茂。坡公以为书法虽有楷行草隶篆之分别,然其根本则在楷书。楷书历来被看作是书法技法训练最好的途径,因为书法中的所有技法在楷书中都存在,所以掌握了楷书的技法,就为学习其他书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十九、跋董储书

董储郎中,密州安邱人,能诗,有名宝元、庆历间,其书尤工,而人莫知,仆以为胜西台也。 [注释]

(1)、董储:宋仁宗时人。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作“董如”。

(2)、密州:今山东诸城市。唐代辖境相当今山东沂水、莒南以东,胶县、安丘以南地区。 (3)、宝元、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4)、西台:宋代书家李建中,字得中。开封(今属河南)人。官西京留司御史台,故又称“李西台”。工楷书、行书。传世书迹有《土母帖》、《同年帖》等。 [解说]

黄庭坚评李建中书曰:“李西台书,出类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董储事迹不详,然坡公以为“胜西台”,其书法必甚高明。今无传,惜哉。

八十、跋文与可草书

李公择初学草书,所不能者,辄杂以真行,刘贡夫谓之鹦哥娇,其后稍进,问仆书比旧来如何,仆对:“可谓秦吉了矣。”与可闻之大笑。是日坐人争索与可草书,落笔如风,初不经意,刘意谓鹦鹉之于人言,止能道此数句耳。

八十一、评草书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而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注释]

(1)、周越:宋代书家,字子发。淄州(今属山东)人。官至客郎中。草书精熟,博学有法度,而真行不及。天圣、庆历间以书显名,黄庭坚曾从其学书。 [解说]

“无意于佳”是典型的东坡创作理论。其哲学根据乃是道家哲学的“自然”观。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揭示了一种打破教条,解散成规的反朴归真的创作理论。坡公分析“匆匆不及草书”这一观点,认为这种说法违背了草书求快求速的本性,思想上老是存在“创作”的意识,老是想“写好”,恰恰丢掉了“自然”。解除不了书写中的心理障碍,必然事与愿违。

八十二、论书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 [注释]

(1)、神:神采。 (2)、气:气韵。

(3)、骨:力度。清张廷相、鲁一贞《玉燕楼书法.骨法》云:“夫骨,非棱角峭厉之谓也。必也贯其力于画中,敛其锋于字里,则纵横大小无或懈矣。”

(4)、肉:似乎指线条厚度。《玉燕楼书法.肉法》云:“字之肉系乎毫之肥瘦,手之轻重也,然尤视乎水与墨。水淫则肉散,水啬则肉枯,墨浓则肉痴,墨淡则肉瘠。粗则肉滞,积则肉凝。” (5)、血: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主指浓淡方面。 [解说]

坡公此跋,将书法构成要素分成“神、气、骨、肉、血”五个方面。中国书法自晋代开始了以人物精神比喻书法的习惯,坡公此论,最其简练者。清王澍《竹云题跋》说“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全具,而后可为人,书亦犹是。”周星莲《临池管见》云:“字有筋骨、血脉、皮肉、神韵、脂泽、气息,数者缺一不可。”均坡公理论之发展。

八十三、题醉草

吾醉后能作大草,醒后自以为不及,然醉中亦能作小楷,此乃为奇耳。 [解说]

酒能助草,不足为奇,酒后能作小楷,则奇矣。然非功力深厚何能得此?

八十四、题七月二十日帖

江右僧宝索靖七月二十日帖,仆亦以是日醉书五纸,细观墨迹,与二妙为三。每纸皆记年月,是岁熙宁十年也。 [注释]

(1)、江右:江西别称。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魏禧《日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2)、二妙:西晋时,尚书令卫 与尚书郎索靖同在“中台”,又具善草书,时人称为“一台二妙”。 (3)、熙宁:宋神宗赵顼年号。熙宁十年为1077年。 [解说]

以酒能助兴,故文人多好之者。文人于酒,不必善饮、豪饮,只需喜饮便好。

八十五、跋杨文公书后

杨文公相去来久,而笔迹已难得,其为人贵重如此,岂以斯人之风流,不可复见故也。

八十六、跋杜邾公书

正献公晚乃学草书,遂为一代之绝,公书政使不工,犹当世传宝之,况其清闲妙丽,得昔人风气如此耶?

八十七、跋陈隐居书

(陈公密出其祖隐居先生之书相示,轼闻之蔡君谟先生书如三公被衮冕,立玉墀之上。轼亦以为学先生之书,如马文渊所谓学伯高之为人也。)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末能正书而能行草,尤末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注释]

(1)、备:全,尽。

(2)、庄语:严正的议论。《庄子.天下》云:“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王先谦集解:“庄语,犹正论。”

(3)、放言:畅谈。《论语.微子》云:“虞仲、夷逸,隐居放言。” [解说]

坡公曾言:“书法当自小楷出,岂有正末能书,而以行草称也?”(《跋蔡君谟书》),今又言:“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末能正书而能行草,尤末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可见他对楷书极为重视。今世书家,成名之后,往往停滞不前,更有甚者,越写越差,其中固然有学识不足的因素,但是楷法不过关,亦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可惜许多人并不这么看,总认为书法可以越过楷书关,直接取得行草书法的成就,我们不否认有这样的情况。一般地说,楷书不过关,行草就无法取得较大成就。虽然有特殊情况存在,但那毕竟只是十分特别的情况。

八十八、跋欧阳文忠公书

文忠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眉丰颊,进趋奕如也。 [注释]

(1)、欧阳文忠:即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历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参知政事、太子少师,谥文忠。工书法,传世书迹有《集古录跋尾》等。 [说明]

此跋赞扬欧阳文忠书法能传神。

八十九、跋钱君倚遗教经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抱然忠修礼义人也。轼在杭州,与其子世雄为僚,因得观其所书佛遗教经刻石,峭峙有不回之势。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仅君倚之书,盖讱云。 [注释]

(1)、钱君倚:钱公辅,北宋武进人,为集贤校理,进知制诰。神宗时,拜天章阁侍制,以忤王安石出知江宁府。工书法。

(2)、辩讷:辩,善于巧辩,讷,出言迟钝。

(3)、讱:出言难貌。《论语.颜渊》“仁者,其言也讱。” [解说]

君子与小人,在仪态、气度、襟怀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书法作为人的精神的反映,从中可以反观人的本质,所以坡公从钱君倚“有峭然不回之势”的书法中,见出“其为抱然忠修礼义人也。”

九十、书章郇公写遗教经

章文简公楷法尤妙,足以见前人之笃实谨后之馀也。

九十一、跋所书清虚堂记

世多藏予书者,而子由独无有,以求之者众,子由亦以余书为可以必取,故每以与人不惜,昔人求书法,只于拊心呕血而不获,裸雪没腰,仅乃得之,今子由既轻以余书予人可也,又以其微妙之法,言不待愤悱而发,岂不过哉?然王君之为人,盖可以言此者,他人当以余言为戒。

九十二、杂评

杨凝式书颇类颜行,李建中书虽可爱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李国士本无所得,舍险瘦一字不成,宋宣献书清而复寒,正类李西台,重而复寒,俱不能济所不足,苏子美兄弟俱太峻,非有余乃不足也。蔡君谟为近世第一,但大字如小字,草字不如真字,真不如行也。 [注释]

(1)、杨凝式:五代书家,字景度,号癸巳人,杨虚白、希维居士等,华阴(今属陕西)人。历仕五代,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杨少师”。工行、草,宗法颜真卿,是唐宋之际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师。传世书迹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等。

(2)、宋宣献:即宋绶,北宋书家,字公重,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仁宗时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家藏书颇丰,工书,卒谥宣献。

(3)、苏子美:即苏舜钦,宋代书家,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官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工诗文,亦善行、草书。据传《怀素自叙帖》前六行为子美所补。其兄苏舜元,字才翁。工草书,诗章豪健。 [说明]

此跋评述五代至宋诸家书法,对“险瘦、清寒、重寒、太峻”等书法风格提出批评,推蔡君谟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