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变向(分支)点的判断:当管线发生变向(分支)时,其信号方向和强度必然
发生变化。在转折点处,信号衰减较小;在分支点处,由于管线的分流作用,信号衰减较大。同时还需在不同信号施加点上激发,并在不同方向上定向、定深,进行对比验证分析变向(分支)信号特征,做出正确判断。
(4) 变深点的判断:在变深点处,信号方向不发生变化,但信号强度会有明显的增
加或减小,这时应在信号变化点的两端1-3m处进行测深。两点深度不同,说明管线埋深发生了变化;深度相同,说明管线在此处连接不好或材质发生了变化。
(5) 变径点的判断:在变径点处,信号方向和探测中心埋深不变化,但信号的衰减
速率发生变化。目前大部分管线仪不具备探测管径的功能。
(6) 材质变化的判断:可根据相关资料和探测信号的衰减、实地调查结果及查阅资
料进行判断。
(7) 截止点判断:在管线截止点处,信号不会完全消失,可根据管线埋深及信号衰
减情况以及经验系数,定出截止点的位置。
(8) 地面存在浅层屏蔽(如钢筋网、废铁、金属栅栏等)时,会对管线形成干扰这
时可适当提高接收机高度,以消除浅层干扰。
5.4.3.6 管线平面位置的确定
管线平面位置的确定可分为两种探测方式,即扫描方式和追踪方式。扫描方式通常用于盲区管线探测;追踪方式应用于某一根管线走向的跟踪探测。两种方式交替使用,相互弥补。
在盲区探测时,应先用扫描方式,普查出管线的大致位置后,再进行追踪探测定位。 在对管线定位时,可采用峰值和零值两种检测方式。在进行定位的全过程中,应使
表头指针(或读数)在刻度之内,使接收机在管线两侧来回移动,反复比较找出最大(或最小)响应点,然后水平转动接收机寻找出最大(或最小)响应方位,其垂直方向即为管线走向。一般先采用峰值法测定极大值定位,再用零值法测定其极小值加以验证
无论采用哪一种激发方式在目标管线上激发起发射信号至为关键。因此,在不同的现场条件下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技术。而接收机距发射机距离的确定,应根据方法试验确定的最小收发距。
在管线密集地段工作时,应采用多种方式对管线激发,通过多种耦合形式并使用多种频率,仔细分析信号分布及其变化特征以确定目标管线的位置。 5.4.3.7 地下管线深度的确定
(1)在确定管线平面位置后,应在同一记录点上确定管线的埋深。
(2)定深应于精确定位之后进行,管线各变化方向均应测定埋深,测深点的位置应选择在距特征点至少1m外的直线段上,不可在特征点处定深(直线点除外)。
(3)应尽可能在没有干扰或干扰较小的地段进行测深。如无法避开干扰,须采用消除干扰的有效方法,同时应对在有干扰情况下的定深精度进行评定。
地下管线的定深方法:
(1)直读法:直读法测深一般用于较理想的条件下,即管线单一、干扰较小、埋深浅(不超过0.6m)。测深时应使接收机保持竖直。
(2)特征点法(平移法):特征点是利用垂直管线走向剖面上所测得的磁异常剖面曲线的特征来确定地下管线埋深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70%法,先用极大值法定位,然后仍保持接收机的垂直状态,沿垂直管线向两侧移动至最大幅值的70%,该两点之间的距离即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
5.4.3.8 复杂管线综合探测方法
1、归纳排除法
根据实践经验,总结积累在不同条件管线分布状态下的探测信号表现形式,以利于探测工作中的分析与判断。在探测过程中利用有关资料和现场踏勘结果,先查明测区管线的分布位置与方向,必要时对所有管线进行扫描(搜索)和追踪,排除邻近管线的干扰因素,然后确定对目标管线的探测方法和对邻近管线干扰的压制方法。
2、差异性激发法
在管线分布复杂的区段,应根据管线的分布状况,选择适当的信号施加点。一般应选择在管线分布差异(容易区分开)的区段,即管线稀疏、邻近干扰少,并与邻近管线走向不平行的目标管线区段作为信号施加点,以尽量避开邻近管线干扰,突出目标管线信号。不同信号施加点的选择,对探测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旁侧感应法
众所周知,发射机距目标管线的距离越近,接收信号越强;反之,则接收信号越弱。也就是说管线信号与发射机距管线的距离成反比。利用这一特点,探测平行管线时,可在目标管线偏离干扰管线的旁侧施加信号,这样将对目标管线激发较强的信号,而对另一侧的干扰管线激发较弱,减少了邻近干扰管线的影响,从而压制了干扰信号,突出目标管线信号。一般而言,信号施加点对目标管线中心位置的偏距约为0.5-1.0?m之间。旁侧感应法一般用于较小间距的自始至终平行铺设且无分支的两根或多根管线的追踪探测。若这些管线存在变异情况,应考虑其它方法施测。
4、垂直磁偶极子感应法(水平压线法)
利用垂直线圈施加信号时,不激发位于其正下方的管线,而激发邻近管线。根据这一特性,可将发射机平行卧于邻近干扰管线上,压制干扰管线,突出目标管线信号,以
达到探测区分平行走向管线的目的。该方法适用于材质相同且埋深相差较小的平行管线的追踪定位。
5、利用发射机定位的方法
当发射机置于管线正上方时,发射线圈距管线最近,这时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最强。据此可将接收机置于邻近干扰较少的已知目标管线区段,在管线复杂区段移动发射机,观察接收机信号变化情况,当接收机信号最大时,发射机的位置即为目标管线的所在位置。
6、电流大小比较法
利用RD400PXL2、RD432PDL和RD400PDL2探测仪的CM(电流大小识别)功能,进行电流大小的比较,便可识别出目标管线和邻近干扰管线。在管线密集区,探测仪常常探测到来自邻近或相连管线的强信号。这是由于信号耦合到靠近地表的其它相邻管线,这样就不可能正确的识别目标管线,但可通过比较各管线电流强度与管线埋深之乘积值来区分目标管线与干扰管线,在目标管线上乘积最大。
7、电流方向识别法
根据RD432PDL探测仪CD(电流方向识别)功能,可对目标管线的电流方向进行识别,以区分目标管线和邻近干扰管线。
8、对比验证
对于复杂管线的探测,为保证其探测结果的正确性和精确度,应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多个信号施加点进行探测的结果对比验证,确认探测目标管线的唯一性和正确性。 5.4.3.9 与周边测区探测接边的技术措施
为确保与周边之间探测数据接边的准确性,避免出现不必要漏测、错测现象,主要采取以下技术要求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