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运动的过程中(如图9-9所示),A、B之间无摩擦力作用.
图9-9
2.如图9-10所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一定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总路程或等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与单个物体的位移无关,即Q摩=f·s相.
图9-10
●例3 质量为M的均匀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左右两侧各有一位拿着完全相同的步枪和子弹的射击手.首先左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1,然后右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2,如图9-11所示.设子弹均未射穿木块,且两子弹与木块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当两颗子弹均相对木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属于选修3-5模块)( )
图9-11
A.最终木块静止,d1=d2 B.最终木块向右运动,d1
【解析】木块和射出后的左右两子弹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设子弹的质量为m,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0=(M+2m)v
解得:v=0,即最终木块静止
设左侧子弹射入木块后的共同速度为v1,有: mv0=(m+M)v1
11
Q1=f·d1=mv02-(m+M)v12
22
2
mMv0
解得:d1=
2(m+M)f
对右侧子弹射入的过程,由功能原理得:
11
Q2=f·d2=mv02+(m+M)v12-0
22
2
(2m+mM)v02
解得:d2= 2(m+M)f
即d1<d2. [答案] C
【点评】摩擦生热公式可称之为“功能关系”或“功能原理”的公式,但不能称之为“动能定理”的公式,它是由动能定理的关系式推导得出的二级结论.
三、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类试题的分析方法,现将有关弹簧问题分类进行剖析.
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如2009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21题、山东理综卷第22题、重庆理综卷第24题,2008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第22题、山东理综卷第16题和第22题、四川延考区理综卷第14题等.题目类型有:静力学中
非常实用优秀的教育电子word文档
的弹簧问题,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与动量和能量有关的弹簧问题.
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胡克定律:F=kx,ΔF=k·Δx.
(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
●例4 如图9-12甲所示,两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两弹簧分别连接A、B,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直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和B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 )
图9-12甲
(m1+m2)2g2A.
k1+k2(m1+m2)2g2B.
2(k1+k2)
k1+k2
C.(m1+m2)2g2() k1k2
(m1+m2)2g2m1(m1+m2)g2D.+
k2k1
【解析】取A、B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时,向上提A的力F恰好为:
F=(m1+m2)g
设这一过程中上面和下面的弹簧分别伸长x1、x2,如图9-12乙所示,由胡克定律得:
图9-12乙
(m1+m2)g(m1+m2)gx1=,x2= k1k2
故A、B增加的重力势能共为: ΔEp=m1g(x1+x2)+m2gx2 (m1+m2)2g2m1(m1+m2)g2=+.
k2k1
[答案] D
【点评】①计算上面弹簧的伸长量时,较多同学会先计算原来的压缩量,然后计算后来
ΔF
的伸长量,再将两者相加,但不如上面解析中直接运用Δx=进行计算更快捷方便.
k
(m1+m2)2g2
②通过比较可知,重力势能的增加并不等于向上提的力所做的功W=F·x总=
2k22(m1+m2)2g2+.
2k1k2
2.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瞬时加速度问题(与轻绳、轻杆不同):一端固定、另一端接有物体的弹簧,形变不会发
非常实用优秀的教育电子word文档
生突变,弹力也不会发生突变.
(2)如图9-13所示,将A、B下压后撤去外力,弹簧在恢复原长时刻B与A开始分离.
图9-13
●例5 一弹簧秤秤盘的质量m1=1.5 kg,盘内放一质量m2=10.5 kg的物体P,弹簧的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k=800 N/m,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9-14 所示.
图9-14
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 s内F是变化的,在0.2 s后是恒定的,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g=10 m/s2)
【解析】初始时刻弹簧的压缩量为:
(m1+m2)gx0==0.15 m
k
设秤盘上升高度x时P与秤盘分离,分离时刻有: k(x0-x)-m1g
=a
m1
又由题意知,对于0~0.2 s时间内P的运动有: 12
at=x 2
解得:x=0.12 m,a=6 m/s2
故在平衡位置处,拉力有最小值Fmin=(m1+m2)a=72 N 分离时刻拉力达到最大值Fmax=m2g+m2a=168 N. [答案] 72 N 168 N
【点评】对于本例所述的物理过程,要特别注意的是:分离时刻m1与m2之间的弹力恰好减为零,下一时刻弹簧的弹力与秤盘的重力使秤盘产生的加速度将小于a,故秤盘与重物分离.
3.与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
与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繁,而且常以计算题出现,在解析过程中以下两点结论的应用非常重要:
(1)弹簧压缩和伸长的形变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
(2)弹簧连接两个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弹簧处于原长时两物体的相对速度最大,弹簧的形变最大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例6 如图9-15所示,用轻弹簧将质量均为m=1 kg的物块A和B连接起来,将它们固定在空中,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距地面的高度h1=0.90 m.同时释放两物块,A与地面碰撞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由于B压缩弹簧后被反弹,使A刚好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B物块换为质量为2m的物块C(图中未画出),仍将它与A固定在空中且弹簧处于原长,从A距地面的高度为h2处同时释放,C压缩弹簧被反弹后,A也刚好能离开地面.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 N/m,求h2的大小.
非常实用优秀的教育电子word文档
图9-15
【解析】设A物块落地时,B物块的速度为v1,则有: 1
mv12=mgh1 2
设A刚好离地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对A物块有: mg=kx
从A落地后到A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对于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 1
mv2=mgx+ΔEp 21
换成C后,设A落地时,C的速度为v2,则有: 1·2mv22=2mgh2 2
从A落地后到A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C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 1·2mv22=2mgx+ΔEp 2
联立解得:h2=0.5 m. [答案] 0.5 m
【点评】由于高中物理对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不作要求,所以在高考中几次考查弹簧问题时都要用到上述结论“①”.如2005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5题、1997年高考全国卷第25题等.
●例7 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 kg 的A、B两物块都以v=6 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 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9-16 甲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则在以后的运动中:
图9-16甲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的速度为多大? (2)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
(3)A的速度方向有可能向左吗?为什么?
【解析】(1)当A、B、C三者的速度相等(设为vA′)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于A、B、C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有:
(mA+mB)v=(mA+mB+mC)vA′
(2+2)×6
解得:vA′= m/s=3 m/s.
2+2+4
(2)B、C发生碰撞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C两者的速度为v′,则有:
mBv=(mB+mC)v′
2×6
解得:v′==2 m/s
2+4
A的速度为vA′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其值为Ep,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111
Ep=(mB+mC)v′2+mAv2-(mA+mB+mC)vA′2
222=12 J.
非常实用优秀的教育电子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