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公开课教案 下载本文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课1、3、4则的含义,学习和掌握以下重点的实虚词:而、饭、水、曲、处、恶、去、造次、颠沛等的意义和用法;

2.明确孔子所说的“义”的内涵,理解他所讲的“义”与“富贵” 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课前自主学习,疏通句义,积累文言常用字词及文言句式; 2.合作探究,深入拓展,解读孔子的义利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以致用,认识现代社会诸多弊端的原因所在;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确的义利观。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掌握以下重点的实虚词:而、饭、水、曲、处、恶、去、造次、颠沛等的意义和用法; 2.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启发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入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德尚义的传统人们把为了道义而不能推辞某种责任称为“义不容辞”,把基于正义而产生的愤怒称为“义愤”,把为了公众利益而从事的崇尚和大无畏的行动称为“义举”,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维护正义的人称为“义士”,把正义的战争称为“义战”,把为正义而战的军队称为“义师”??

在孔子那里,“义”是一个具体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那么,他是怎么说的呢? 二、教学目标

仁义和富贵的关系:“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一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次孔子说“仁者爱人”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可以把孔子的意思理解成为: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保持或服从)礼的要求,在礼的原则内,真心地关心别人 “仁”是内心思想,“义”是符合“仁”的外在行为。在《论语》中,“富贵”常被简称为“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三、问题导学

【原文】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1)富:指升官发财 (2)而:如果 (3)虽:即使 (4)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5)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1

【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评析】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思考第一则:孔子认为财富“可求”与“不可求”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合乎道义。人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原文】3 子曰:“饭疏食饮水(1),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1)饭疏食饮水,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水:动作涉及的对象(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

思考第三则:在如此贫寒生活中,孔子乐的是什么?

明确:在富贵、财利面前执著于道义,这是孔子张扬的一个主要观念。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可乐的并不是贫寒、简单的生活,而是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践履道义。

【原文】4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就不要去享受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利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我们仔细推敲。

思考第四则: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该怎么选择?

明确:富是财产多,贵是地位高,这些都是人们想要的东西;可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人格高尚的人是不会接受的。贫是财物缺少,贱是地位低下,这些都是人们厌恶的东西;可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人格高尚的人宁可不去摆脱它。孔子的意思是,君子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仁德践履仁德。 四、能力导练

2

1.课堂巩固 2.事例分析

▲为富不仁的事例 如: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瘦肉精、染色馒头等等。 ▲为贵不仁的事例 如:1、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市长许宗衡受贿案。 2、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原副主席令计划受贿案。

五、拓展提升

课后习题二、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之上,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直到今天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存在,试就此谈谈你的感受。(提示:此题为开放式讨论,同学们可结合各自了解的社会现象来陈述)

★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陈光标:1998年(30岁)开始慈善事业,截止到2012年7月17日,他的捐款总额已超过了20亿,帮助特困户逾70万。

★邵逸夫: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截至2012年赠款金额近47 .5亿港元,建设各类教育项目6013个。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元。 六、课堂总结

这堂课主要是谈仁义与富贵的问题,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发财做官,但前提必须符合道义;他提倡“安贫乐道”,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荣华富贵;他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他乐于在贫困中享受道义;他指出,人们都不会甘愿过贫困流离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 七、课后作业

1.背诵第一、三、四则。

2.思考“义与勇”“义与君子”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

在孔子那里,“义”是一个具体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学习本课,既要透彻了解孔子思想的本质,又要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古为今用,让孔子的思想与新时代碰撞,产生指导我们前行的火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