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
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 教师及时梳理: 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 抓住
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
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 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
景。
⑦交流反馈 “初一” 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 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 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 “十五” 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 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 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
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 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 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 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
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
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 如:选材要详略得当, 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
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
下来。
2《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
2. 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
法,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3. 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 用
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4. 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 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2,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文体
1. 播放微视频,引出小说背景。
2. 板书课题,读准课题。二、字词教学,了解环境
1. 出示字词,读准字词,引导学生从词语内容和形式上发现规律。 2. 情境朗读,了解环境。 三、梳理情节,初识形象
1. 快速默读第 6—19 自然段,思考:八儿想吃腊八粥却吃不到, 他是怎么办的? 2. 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小说情节。
3. 根据板书,串联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内容。
4. 小结:这篇小说就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 刚才,我们读了八儿和妈妈的对
话,梳理出的情节就是小说的情节。
5. 交流: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八儿? 四、品读语言,丰盈形象
1. 聚焦情节中八儿的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的变化。 2. 品读短句。
( 1)齐读,思考:本句中哪个字最精彩? ( 2)对比朗读,从“那”字,你感受到什么? ( 3)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知八儿形象。 ( 4)有感情地朗读。
( 5)小结:一个“那”字,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刚才,我们抓住了八儿的语言, 品读“那”这个关键词, 揣摩了八儿的心理, 从而让八儿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更加丰满。
3. 品读长句
(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填一填:八儿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变化?
写一写:你又读到一个怎样的八儿,并想想理由(填在磁卡上,一张磁卡写一个词)。
一定要填在磁卡上。
温馨提示:四人小组,一人主持,其他三人一人汇报一处。
( 3)小组汇报。
( 4)小结:刚才,我们读了八儿这处长的语言,从分粥的变化中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更加丰盈。
( 5)串读三次分粥的句子,读出变化。
4. 小结:刚才我们品读了八儿的语言,关注了关键词句,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 八儿的形象跃然纸上。 沈从文不愧为语言大师, 在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时, 每个
词语,每句话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借助不同 的语言形式展现人物不同的形象。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环境中的情节,品读八儿的语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八儿心里隐藏的语言和那锅不断叹气的粥,这又藏着什么奥秘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揭秘。
第二课时
【导入】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内容评论
1. 谈话导入。
2. 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什么事?【讲授】二、品读课文评论
1. 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明确任务:课文是如何写八儿嘴馋的? 3. 读文探究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八儿特点的句子,作批注。
2)小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