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下载本文

的主要内容, 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方法; 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尝试写科幻

故事。

2. 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 从而习得方法, 能力得到发展。《学弈》中的学贵专心;《两小儿辩日》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表里的生物》中的善于发现,不断求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见微知著,追根溯

源;《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生活这些内容和启示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发挥想象并且产生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都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

空间,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 用声音、光影和一定数量的科学资料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 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具体事例的说明方法和想象的手法来进行阅读和习作练习。

1《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 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丹凤呈祥龙献瑞 , 红桃贺岁杏迎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

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

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

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 一直到正月十五, 其中以除夕

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 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

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岁尾年头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 正月初一

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 到了民国时期, 改用公历, 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 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

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

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 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 早就 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 当新春到来之际, 自然要充满喜悦, 载歌载舞地迎接这

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

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儿十足。今天,就让我们

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

形、义三

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

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作者写了哪些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 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培养 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

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地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

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

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

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 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 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在这

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

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引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

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