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必考文言文分类考点梳理》精品讲义 下载本文

中考必考文言文分类篇目

品德修养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七上 10

写景抒情 记事言志 论辩说理

陋室铭 刘禹锡 八上 22 爱莲说 周敦颐 八上 22

三峡 郦道元 八上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八下 26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八下 27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八下 28

桃花源记 陶潜 八上 21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八下 24 出师表 诸葛亮 九上 24

杂说(四)(马说) 韩愈 八下 23

鱼我所欲也 孟子 九下 19 曹刿论战 左传 九下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九下 22

第一篇章:品德修养篇

《论 语》

1

一、重点字词 1、时:时常 2、习:复习

3、说:通“悦”,愉快 4、朋:志同道合的人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三:泛指多次 8、省:反省 9、谋:办事 10、忠:尽心竭力 11、信:真诚、诚实 12、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3、罔:迷惑,意思是迷茫而无所适从

二、翻译

1、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过了呢?”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2

14、殆:有害 15:诲:教诲、教导

16: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7、是:此、这

18、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19、齐:看齐

20、从:顺从,这里指学习 21、弘毅:刚强、勇毅 22、已:停止 23、凋:凋谢 24、其:大概、也许

25、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26、施:施加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着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一样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身上的缺点如果我也有就要加以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的使命重大,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梦想当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课外补充

1、子贡问曰:“孔文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何以:凭什么 是以:因此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识:记 厌:满足 倦:厌倦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这里是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意思 启:启发、开导 悱: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样子 发:提出,举出 隅:方角 反:类推

3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四|、中考题汇编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空)

6、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在你的学习中,你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本文中所谈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示例:我在学习上经常自觉地运用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比如阅读名家作品,一边读一边思考,积累模仿,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的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能否举出相关历史人物事例来证明 道理: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拨,有坚强的意志和自我修养,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风亮节。

人物:文天祥面对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诱惑,义正词严地加以拒绝,在生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