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31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 下载本文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和地区的“生命线”——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通车运营(如图)。共玉高速公路是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一纵一横两联”公路网中“一纵”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全线平均海拔4 100米以上,全长634.8公里,总投资269.6亿元。其中多年冻土区路段达227公里,桥梁和隧道长39.2公里。共玉高速公路通车后,从西宁市到玉树市的行程将由昔日的12小时左右缩短至8小时。

材料二:2017年7月7日,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青海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 600米以上,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一片无人区。这里雪山冰川广布,沼泽湖泊纵横,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是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

(1)结合图文材料,试分析修建共玉高速公路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

(2)据图文材料指出可可西里的位置(从A、B、C、D中选择一处)并说明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意义。

(3)推测图中D处农业生产类型并说明其有利生产的自然条件。

解析:(1)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共玉高速公路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典型的地理环境特征就是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多地震、生态环境脆弱,在青藏高原修建共玉高速公路需要克服这些不利条件。

(2)根据题干要求,从A、B、C、D中任选一处即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意义可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引起公众对保护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意识、获得更多物质支持等。

(3)读图可知,D处位于湟水谷地,为河谷农业。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是高寒,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但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热量充足,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答案:(1)共玉高速公路海拔高,气温低——高寒;因海拔高,大气稀薄——缺氧;气温低——冻土广布;公路跨越三大河源头及分水岭——地质水文环境复杂;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脆弱,保障区域生态安全难度大。

(2)A。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独特的地质地貌、河湖水文及独有、罕见的自然景观现象;使青藏高原上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得到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更广泛的关注;获得更多的保护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3)D——河谷农业。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河谷地带气温较高,无霜期长;河谷带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降水条件好且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

和任何人呵呵呵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和养分积累。

1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青藏地区局部示意图和当惹雍错湖地区卫星图。

材料二:当惹雍错湖,西藏第三大湖,海拔4 000多米,位于藏北地区典型的纯牧区,但在当惹雍错湖湖边却有青稞的分布,这在藏北是极其罕见的。

材料三:墨脱县大部分区域内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8~22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28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16 ℃,这也让墨脱被视作西藏最不像西藏的地方,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当惹雍错湖湖边有青稞分布的自然原因。 (2)为什么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 (3)简要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的原因。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从热力差异、地形来分析当惹雍错湖湖边小气候成因,即湖陆差异导致的环境整体性演变。第(2)题,植被类型丰富说明小气候类型丰富。从地形和大气环流方面分析。第(3)题,少数民族众多,说明区内外民族交融困难。

答案:(1)当惹雍错湖水体(与高原山地相比)比热容较大;湖泊水体白天吸热,晚上释放这些热量(就像一个巨大的暖气片);同时地形相对闭塞,形成了沿湖地带的温暖小气候,所以适于青稞的种植。

(2)由于墨脱所属区域为山地地形(山高谷深),(西南季风携带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沿山体爬升,并形成充沛降水,在山地中营造出从热带、亚热带到寒带的气候类型,进而形成多种植被类型,垂直分异明显。

(3)①横断山区地形复杂,自然地理单元相对独立,生活在各自然单元的人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俗;②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水急,区内各族群之间联系、沟通不便,难以融合;③横断山区对外交通困难,其他文化不易进入,其文化难被同化。

和任何人呵呵呵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和

和任何人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