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大作家,他代表了19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顶峰,是俄罗斯古典文学的终结。
(1)创作过程
早期(1851~1862):“自传性三部曲”:《童年》(1852)、《少年》(1854)和《青年》(1857);《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哥萨克》(1853~1863 );《琉森》(1857) 等。
中期(1863~1880) :《战争与和平》(1866~1869) ;《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 。
晚期(1881~1910) :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活尸》(1911)等 ;中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教育的果实》(1890)、《克莱采奏鸣曲》(1889)、《舞会之后》(1903) 和《谢尔盖神父》(1912)等;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 。
(2)自传性三部曲
托尔斯泰在50年代初期,陆续发表了小说《童年》(1852)、《少年》(1854)和《青年》(1857),组成“自传性三部曲”,体现了他早期的思想和对创作的探索。
三部曲描写尼古林卡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及其种种内心感受,显示了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才能,同时也说明他在早年已具有民主思想。
(3)世界观激变后的托尔斯泰主义
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列宁指出这个转变的特点:“就出身和所受的教育来说,托尔斯泰是
第 25 页 共 25 页
属于俄国上层地主贵族的,但是他抛弃了这个阶层的一切传统观点”。即从贵族立场转为宗法制农民立场。
托尔斯泰转变后的观点仍然存在着显著的矛盾,一方面对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资本主义的剥削、政府机关的暴虐和官办教会的伪善都进行了揭露和抨击,另一方面又宣传“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不以暴力抗恶”、基督教的宽恕和博爱等一套托尔斯泰主义的说教。
2、心灵的辩证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评论托尔斯泰的早期创作时指出,作者才华的两个特点是心理分析和道德感情的纯洁。特别指出:托尔斯泰“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参见P365《安》艺术特征第一点:对列文、安娜、吉提的心理描写)
3、《复活》(1889—1899)
小说以一件真人真事为基础。起初,作者想写一部以忏悔为主题的道德教诲小说,但在10年的创作过程中,他六易其稿,不断地修改、扩展和深化主题思想,逐渐转向揭露社会问题;小说的篇幅也逐渐扩大,由中篇而长篇。
最后写成一部具有广阔而深刻社会内容和鲜明批判倾向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说,它的主题思想就是“要讲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欺骗”,“也要讲专制制度的可怕”。 (1)小说介绍
第 26 页 共 26 页
小说写贵族聂赫留朵夫出席法庭陪审时,发现被诬告杀人并被错判罪名的妓女,正是他10年前诱骗过的农奴少女玛丝洛娃,于是他良心觉醒,开始悔罪,极力要为她伸冤。上诉失败后,他又陪她去西伯利亚,终于感动了她。最后两人都在精神和道德上“复活”了。 小说情节线索只有一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故事。一方面可使作者更集中地描写主人公精神探索的历程;另一方面又能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2)思想内容
从作家所要表达的主观思想上看:
企图通过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恋爱故事,通过他们都曾背离上帝而不严肃地生活,到重新找到上帝、重新好好做人的经过(即精神复活的经过),宣扬自己的仁爱精神和“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同时也指责了一切不符合仁爱精神的社会现象。 从作品产生的客观效果上看:
广泛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当时俄国的社会制度。 (3)聂赫留朵夫
精神“复活”历程:精神的人——动物的人——精神的人。“在聂身上,就跟在所有的人身上一样,有两个人:一个是精神的人,专门为自己寻求那种能够促进全人类幸福的幸福;另一种是动物的人,却专门贪图自己的幸福,为了自己的幸福不惜牺牲别人的幸福。” 聂性格的发展也是这两个“自我”不断斗争的结果。
聂赫留朵夫是作者一系列“忏悔贵族”形象中的最后一个,也是
第 27 页 共 27 页
这类形象的顶峰和总结。他的探索突破了其他忏悔贵族的局限,达到否定贵族特权,跟贵族彻底决裂,靠拢人民民主主义。他是托尔斯泰主义的代表,也是托尔斯泰思想的总结,体现了作者精神探索的轨迹。
(4)《复活》的批判性和托尔斯泰主义
对俄国社会的揭露和批判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它的主要的篇幅揭露法庭、监狱和政府机关、官办教会的黑暗,官吏的昏庸残暴和法律的反动。
但是小说在反对政府及统治阶级压迫和奴役人民的同时、却呼吁“禁止任何暴力”,否定暴力革命;在反对官办教会的伪善时,却主张信仰“心中的上帝”,号召人们“向你心中的上帝”祈祷,说“天国就在你们心里”;在反对地主和资产者的剥削时也只是软弱无力地怨诉或咒骂。不但如此,小说还宣扬“爱仇敌、为仇敌效劳”、“永远宽恕一切人”等主张。体现出托尔斯泰主义思想。 (5)《复活》的艺术成就
运用单线的情节线索而能够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成功地提供了社会全景图。
在描绘艺术画面和人物形象时大量使用了对比手法。如景物对比、人物对比、贫富之间的生活遭遇对比等等,从而突出社会矛盾,加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致入微,既深入各种人物的内心,又抓住其瞬息间的思想感情变化。
重视细节的描写,所有细节包括人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都被
第 28 页 共 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