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安徽省近五年中考数学试卷知识点分析与总结,推荐文档 下载本文

1. 注意语言的规范化,设置题干要简洁明确,逻辑要合理,脉络要清晰. 2. 抓纲扣本,把握知识的考查深度.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解答题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题型特征 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60分) 下列各题需要在答卷指定位置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演算步骤或画出图形. B.题型特点 1.考查内容紧扣课标,重难点突出, 9道题中2道题目较难,其余题目较容易,且考查点均为课本重点. 2. 压轴题都以所学的重点知识为载体,考查了几何推理能力和数学综合分析能力,没有偏题,但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很全面.在考查意图上,极力让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实质,突出对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的考查.. 3. 试卷新增了规律探索题、淡化了概率的运用、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应用等中考热点问题. C.试题考点 考点设置规律性比较强、知识面广泛:主要集中在计算,简单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查方面,方式由计算求值到简单证明到综合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考查再到能力提升的出题顺序.这也是我们在设计题型时要借鉴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D.题干:

1. 题干的语言表述简洁、详尽,使学生对题意的把握表述明确. 2. 加强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3. 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要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这样学生会逐渐养成自觉思考、直觉探索

的习惯.

考查内容 分式的化简求值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平移、位似 平面直角坐标系 解直角三角形 统计与概率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旋转、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考查类别 计算 计算 图形变换 综合应用 计算 计算 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 难易度 易 易 易 中 易 中 易 难 难 总结:第15、16小题分别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组的应用,第17小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位似,第18小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抽象思维等方面.第19小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20小题考查了统计并要求学生给予分析原因,加强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第22题是几何图形的旋转问题,在旋转中找角的度数,线段之间的关系,题目没有突破常规,但是延续了学生在解数学题中的思维难点,让学生“够一够能抓到”,命题思路较好,是一道好的几何题.第23题,是在一个基本的几何图形的框架下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及二次函数问题,是一道代数与几何结合的好题,在思考此题时只要学生审题充分就不会失分. 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1.设置题干要简洁明确,逻辑要合理,脉络要清晰.

2.难易度把握要适当,计算题方面以考查基本计算能力为主,综合应用方面由易道难的顺序出题,压轴题目以一题为宜,尽量不出偏题和怪题.

3.考查知识点要广泛,以课本重难点内容、考点内容为主,在这部分不宜考查单一知识点,以综合能力的考查为主.

总结:值得一思的是今年考查知识点偏重几何部分(代数:几何:概率=4:5:1),凸显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特点,其中第9、10、22题的第(3)问有一定的区分度。另外,今年中考数学的阅读理解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日常生活体验,同时又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后的抽象概括能力、建模能力、决策判断能力,是一大亮点。如第12、14、18、20题.本次试题背景考生较熟悉,容易入手,但问题设置有创新、有变化是今年命题的又一大特点.

2012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征

1、试卷结构科学合理:试卷没有超出《安徽省2012年中考(数学)纲要》的要求,试题设置有一定的梯度,选择题和填空题除了最后一题较灵活之外,其它都是常见的常规试题,解答题的前两题也都是最基础的化简计算和解方程。整张试卷中“数与代数”约占50﹪,“空间与图形”约占37.4﹪,“统计与概率”约占12.6﹪.均接近于前几年中考各部分所占比例的平均值。

2、注重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试卷中对于方程及其应用、整式和分式的化简、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图形变换、统计以及函数等中考重要知识,考查的都很基础,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没有思维障碍,应该比较得心应手。对于有一定灵活性的解答题,也都设置了多个问题,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够分步入手去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水平。 3、注重思想方法,关注初高中衔接:试卷除了对于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都有必要的考查外,特别对分类思想考查的比较多,如试卷的第10、17(2)、21(3)都

要考虑到两种或三种情况,考生有时不一定会考虑的那么全面,在这方面常有丢分现象。这些数学思想也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基础,尤其是高一的第一学期,对于函数和分类思想的重要,体现的尤为明显。

4、试题很新颖:试卷中对于不等式、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解三角形、相似形的考查,有些题目没有直接呈现需要考查的知识点,而是将它们渗透在其它问题中,需要考生在解答时能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想到的话问题很容易就解决,如果思维不能拓展延伸的话,对于考生来说就变成永远的遗憾了。如试卷的第14、21(2)(3)、23(3)题。 二、试题考察的主要内容

①“数与代数”中涉及的内容和方法:

数的表示,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根式、分式的运算,一次、二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函数,归纳法等。

②“空间与图形”中涉及的内容和方法:

特殊图形(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的识别和特征;图形的运动,视图,三角函数,图形与坐标,全等图形的应用,简单推理证明。相似形的考查 ③“统计与概率”中的内容和方法: 简单概率的计算及统计数据的处理及其应用。

本套数学试题在去年过于简单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好的调整,全面地考察了数学思维活动中理应表现的诸如:符号感,信息交流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空间想象力,应用能力等。综合运用了选择、填空、计算(求解)、证明、应用、阅读分析、探索、开放等题型的功能,较好地考察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学生中考中失分点及失分原因

这份试卷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感觉比较平和,能使学生以平静的心态自然进入考试状态,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数学能力正常发挥出来。这份试卷中有部分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例如第10题需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耐心去阅读理解,在画图中操作摸索思路,分析推理尤为重要,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如第17题(2)21(2)学生不容易准确找出两个变量的关系,从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第14题中①②两个结论很容易判断,而③④两个结论得出合理的推理不易。而第23题中的(1)比较容易得分,而第23(2)、(3)两小题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清思路,找出合理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对答案作出合理分析和取舍。 其次在阅卷过程中学生在答题时还存在以下问题导致出现失分。 1、基本概念不清。如第15题将化简与因式分解混淆,又如22(3)

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等知识.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整体思想的应用.但是本题对概念的理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人找不到证明垂直的思路,对圆周角概念、圆的确定方法知识点掌握不透彻。

2、计算能力有待加强。第11题选择题错误较多, 第23(1)(2)(3)题多同学能列出函数解析式,解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计算错误,从而导致结果错误还损失了考试时间。 3、考生缺乏规范的审题和解题习惯是造成丢分另一重要原因。如第(9)题有许多学生猜想为一次函数解析式,不深入思考内在变化规律,根据特殊位置作出辅助判断;第17题在解决第2问题时,产生了许多理解错误。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可能是没读清题意,也可能是习

惯认为第2问一定是在第1问基础上解决(平时教学中,两问或两问以上解答题学生经常出现大题设和小题设分不清的现象,不知道第2问能否使用第1问所得结论);第20(1)题第1问未按题目要求写明具体答题,只在图上标注,不写计算过程;解答题第23(3),好多同学并未将数学问题的答案转换成实际问题作答。不加分析,干巴巴的计算,毫无推理,解题不规范

四、对数学教学的启示与思考

1、正确处理课标、教材、教辅的关系。以往对课程标准、教科书重视不够,教科书代替了课标,教辅代替了教科书。事实上教科书就是最好的教学参考书,课本上的例题习题都是专家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多次实践实验设计出来的,千万不可忽视。

2、理清知识发生的本源,构建起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网络,要毫不吝啬的剔除某些复习资料中的偏题、难题和怪题,多以课本的习题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变形,形成典型例题,基础知识要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必须讲练结合,借助于单元练习和测试来进一步夯实基础.

3、强化反思总结,注重错题分析,建立备忘录。①养成在一个知识板块复习结束后,问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解该题时哪些步骤容易出错?该问题的难点何在?我是如何突破的等等的习惯。②养成及时发现问题与弱点,及时总结和反思,建立备忘录,随时记录,随时整理,随时翻阅的习惯。

4、强化训练,提高运算能力、画图能力和表述能力。平时的训练要高标准、严要求、定时定量,要有意识的训练解题速度,规范解题过程,哪些步骤必须有,哪些步骤可有可无,应心知肚明。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答题规范、表述准确、推理合理,才能提高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画图能力,尽量减少由于这方面原因造成的失分。

5中考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了解和理解水平的试题(“简单题”)占60%左右,掌握水平(中等难度)的试题占20%左右,两种题共占80%的比重。因此,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务实基础。概念要理解透彻,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梳理清楚,使学生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做得快,做得准确。因此,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挑战。会思考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从“懂”到“会”到“悟”逐步深入,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思考问题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这样就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提高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