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生俱有,出生后不久,知觉就在感觉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对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很低。
【简答】四、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依靠知觉的恒常性,2岁后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水平逐渐提高;3岁多常按照某个事物的明显特征来辨认物体;4岁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性逐渐向思维的概括性过渡。
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 (一)婴儿的形状知觉
1.很小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的形状,具有对形状的知觉的恒常性;2.对物体形状的视觉偏好。
(二)幼儿的形状知觉
1.在视觉、触觉、动觉的协调活动中,对几何形体知觉的效果最好;
2.对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易到难,具顺序性;3.形状知觉和掌握形状的名称相结合; 4.形状知觉在先,用词概括形状的能力在后;5.通过游戏可提高形状知觉水平; 6.日常生活需要形状知觉,也为形状知觉发展提供条件。 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1.婴儿对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已经形成;2.视触动觉的共同活动,利于幼儿对积木大小的知觉;3.对物体大小知觉的发展,蕴含着辩证思维发展的萌芽。
三、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1.婴儿已有听觉定位能力;2.正常儿童主要依靠视觉定位;
3.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和词语所代表的方位概念结合;4.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5.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6.方位知觉的发展是幼儿人学准备的重要内容; 7.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 四、学前儿童距离知觉的发展
1.防御反应表明婴儿已有距离知觉;2.婴儿能够区分物体与自己的距离;3.距离知觉的发展受经验影响;
4.已有深度知觉,且受刺激模式和刺激条件的影响;,5.深度知觉的发展受经验影响较大。幼儿园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因深度知觉的发展不足而出现安全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教育。游戏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 五、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1.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即由生物节奏周期(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出现的时间知觉。
2.随年龄增长,会产生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系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3.逐渐能通过钟表和日历认识时间,把钟表和日历上的字符形象化。 4.6岁以后,能够开始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5.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联系起来。
【简答】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
一、观察的目的性加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从低到高可分为三级:低级、中级、高级。 二、观察的持续性延长幼儿初期,观察持续时间很短,其持续性和目的性有关。 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经过系统的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能够有所提高。
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对图像观察概括化可分四个阶段:个别对象、空间联系、因果联系、对象总体。
五、观察方法的形成幼儿的观察,是依赖于外部动作向以视觉为主的内心的活动发展。 1.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序性的观察发展。
2.幼儿掌握观察方法,需要教师指导和培养,如指导不当,反而阻碍幼儿观察的发展。 3.成人的指导语,往往影响幼儿观察图画的水平。
【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2、环节包括识记、保持、恢复。恢复又包括两种形式:再认、再现(回忆) 【简答】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
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儿童最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易区分。
3.记忆与言语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要靠记忆,儿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离不开记忆。 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记忆的发展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记忆使情感丰富,意志活动稳定。
一、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从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指标有关。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个指标:1.习惯化;2.条件反射;3.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
1.习惯化不学而能。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2.自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条件反射出生1~3 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采用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有不同,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简答】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1.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2.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3.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幼年健忘:指3岁前的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2.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3.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4.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表象。
(三)记忆容量的增加1.记忆广度。人类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组块),儿童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人类记忆广度的;2.记忆范围扩大,指记忆材 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信息加工熊力增强;3.工作记忆能力增强。工作记忆:指在短时间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来联系起来 的记忆。
(四)记忆内容的变化从记忆内容看,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1.运动记忆(2周左右)。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2.情绪 记忆(6个月左右),新生儿已有明显表现;3.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依靠表象进行;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 现的形象。4.语词记忆(1岁左右).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
【简答】三、记忆策略的形成
记忆策略的形成和记忆有意性的发展密切联系.包括对记忆的计燃和使用记忆的方法。常见记忆策略有: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问接的意义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