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世界史复习提纲(背诵版) 下载本文

③影响: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9、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 ①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

②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③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10、二战的性质:是法西斯侵略与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的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争。

11、二战的影响: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12、二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要珍惜和平;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辟;科技应当用于造福人类

考点7、雅尔塔会议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会议:

1、时间:1945年2月

2、原因: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3、参加国首脑: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4、内容:①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决定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5、影响: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两极格局的形成(1955——199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称霸野心膨胀;苏联力量日益壮大。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激化。

1、冷战的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 3、美国在冷战中的措施:

①政治:提出杜鲁门主义(1947)(标志着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 ②经济:提出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1947)(目的:为了控制西欧,牵制苏联) ③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 4、苏联在冷战中的针对措施: ①经济:建立经互会(1949)

②军事:建立华沙条约组织(1955)

5、两极格局开始的标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 6、北约、华约的性质:都是军事政治集团

7、冷战的表现:柏林墙的修建、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8、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冷战催生了两极,两极激化了冷战,美苏争霸是在冷战过程中发生的。)

考点8、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50-60年代,战后的繁荣。

①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南部尤其突出;

②原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大力发展科技,政府采取措施 2、70-80年代,危机与调整

①表现: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

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经济缓慢回升,但通货膨胀

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负债国

②原因:1974——1975年经济危机,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起。 3、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①特征:信息化与全球化。

②原因: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考点9、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欧洲联合的趋势

9

1、原因:

⑴西欧经济的发展——需要联合

①发展表现:50年代,恢复到战前水平;50-70年代,持续发展 ②发展原因:美国对欧洲的援助——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利用高素质劳动力优势

⑵美苏“冷战”对欧洲的安全造成冲击——必须联合 2、目的:发展经济,维护自身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 3、过程:

⑴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法国和联邦德国) ⑵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欧盟EU)

①性质:当今世界一体化成都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 ②影响: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

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促使世界政治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日本经济的发展

1、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②50年代,美国扶植日本;

③政府引进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发展科技与教育; ④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战后经济发展概况:

①7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家; ②1974-1975世界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一度缓慢。 ③80年代中期,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3、近年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强,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日本、西欧、中国等经济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促进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考点10、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 1.赫鲁晓夫的改革: ①时间:1953年

②做法: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

③失败原因:并未从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④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时间:1985年

②重点:先经济后政治

③政治体制发生变化: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3.苏联解体

①时间:1991年

②过程:“八一九”事件—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 ③解体的标志:戈尔巴乔夫下台

④解体的原因: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⑤解体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

⑥解体的影响: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终结,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

考点11、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1、当今世界格局:

(1)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超”是美国:冷战后,美国充当“世界领袖”。

“多强”有日本、欧盟、俄罗斯、中国等,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具有占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实力

10

(4)中国在多极化进程中的应对措施:①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③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3、在多极化进程中影响和平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考点1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原因:①国际环境: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②全球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③科技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欧东提供了技术条件

2、具体表现: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3、重要表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积极:国家间经济往来障碍减少,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②不利:(原因: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跨国公司常把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5、中国态度: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

①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机制②引进国外的技术与投资③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2001年,上海举办了第9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考点13、、第三次科技革命

1、起源:美国,并迅速扩展为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2、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3、领域: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4、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5、时代:信息时代 特点:

①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6、影响:①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7、启示: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鼓励创新;

②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