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下载本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前面的课程中我们一起经历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同学能说一说么? 指名学生回答。

11板书:V圆锥=V圆柱=Sh

33【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1)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组织学生交流反馈,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2.教学补充例题。

例: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m,高是1.5m,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kg,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

教师先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在全班交流。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2题。

先组织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演算,教师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材第3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锥和圆柱的特征,巩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运用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形成科

25

学的学习方法。

3.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把学生每十人分一小组,投影片。 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教师:同学们,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种新的图形——圆柱和圆锥。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哪些知识呢?

引导学生回顾思考,并在小组中议一议,也可以翻书看一看。每个小组委派一人代表回答。教师引导有次序地归纳。

【复习讲授】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形体特征有哪些?学生归纳,教师板书:圆柱是立体图形,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2)做第37页第1题:指出几个图形中哪些是圆柱。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每类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指名其中一小组的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面积×2。

26

(3)完成第37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算的。 3.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圆柱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教师板书:底面积×高;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做第37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分。 4.学生独立完成第37页第3题。 (二)复习圆锥。 1.圆锥的特征。

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2.圆锥的体积。

(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2)做第37页第2题中有关圆锥体积的部分。 【课堂作业】

做练习七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小组讨论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4 比例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7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数据在有坐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根据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联系,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

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学准备:

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1)教师:在求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