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2.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 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公共政策主体)。 4.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5.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6.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7.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权威性)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9.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系统性)。 10.(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11.在我国,政策过程的一大特点是(党政二元结构)。
12.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大众传媒)。 13.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社会问题)。
14.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 15.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多样性)。
16.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目标群体)。 17.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 18.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
19.从系统论角度看,(公共政策)可看到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
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20.(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21.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全球性)。
22.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国内政策环境)。 23.荷兰经济学家(科臣)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24.第三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公共责任)。
25.(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每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26.首选的政策工具是(自源(自主)性工具)。
27.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政策目标)。 28.《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E.休斯)。
29.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学者是(威廉.邓恩)。 30.“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德瑞)。
31.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小论证)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32.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33.(政策问题)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34.由负责政策制定的具体组织来进行的是(功能论证)。 35.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体政策过程中居于(枢纽)地位。
36.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政策方案规则)。 37.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重视理性)。
39.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前提)。 40.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基础)。 41.政策过程中的中介环节是指(政策执行)。
42.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斯基写的(执行)。
43.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保罗.A.萨巴蒂尔)。
44.自上而下模式是以(古典的行政模式)为基础的。 45.自下而上研究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为出发点。 46.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
47.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48.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评估准备)。
49.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惊讶和准则是(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50.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
51.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52.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53.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利益)。 54.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利益纠纷)。 55.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 56.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诺斯)。
57.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政府过程》)提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58.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