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论语六则复习提纲长春版 下载本文

论语.六则

一、填空题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 关于 记录。它与 、 、 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 ,字 , (时) 家、 家、 家,儒家的 人。后世称其为“至圣”,后来的儒学大师孟子被称为 。

二、课下注释:

1.词汇解释:子 时 习 说 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愠 君子 故 知 为 矣 乎 罔 殆 敏 好 耻 是以 默 识 厌 诲 哉 其善者 从 何以

2.句子翻译: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 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何有于我哉? ⑤三人行

三.按要求默写。

1.孔子强调学习要经常复习的句子是 , ?

2.阐明要学思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关系的句子 , 。 3.表明要谦虚好学的句子 , 。

4.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

5.孔子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 ? 6.孔子说明孔文子被谥为“文”的原因的句子是 , 。 7.孔子强调学习要不满足,不断进取的句子是 8.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孔子说: , 。 9.写出本文中带有通假字的两个句子:

10.古书中的一些词是成语的一个重要来源,流传至今,仍光彩夺人,试在下列各句的空白处填恰当的成语。

(1)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 ,对人家 ,我们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2)学贵有疑,善于于无疑中发现疑点时要虚心向教师、同学请教,即使对成绩不如自己的人也要 。

(3)平时学习的知识要注意复习和运用,尤其到期末复习时,应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做到 。

1

四、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课出现了五个成语,请写出来。 2.本文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怎么样? 五、根据要求默写:

1.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2.孔子在《〈论语〉六则》中提到学习要不断地进行复习,才能够掌握知识,这句话是: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 《〈论语〉六则》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引用《〈论语〉六则》中 ,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论语〉六则》中精辟的论述是: 6.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呢?孔子曾经说: 7.《〈论语〉六则》中告诫学生学无止境,老师要耐心指导的句子是:

8.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狠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 ”这句话体会会更深了。

9.《〈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论语六则》参考答案

一、1.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孔子言行 《孟子》《中庸》《大学》 1.丘 仲尼 春秋末期 思想 教育 政治 创始 亚圣

二、略

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学而不厌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 10.(1)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2)不耻下问 (3)温故知新

2

四、1.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2.一是讲究学习方法,要经常温习,要在温习已经学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学思要结合;二是要有好的学习态度,即要谦虚好学,学习要不知满足,不断进取,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

五、默写: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6

\论\字读 ______________,它是记录___________的书。

3

17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B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莲,花之君子者也。 C

默而识之。

儿童相见不相识。 D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

________、_________ 。

19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____________________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