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1《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 图文 下载本文

《最苦与最乐》

序号 课题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其他 项目 教师教法 一、引语: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二、走近作者: 梁启超,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散文家。字卓如,号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师从康有为,与他一起成为我国近代维新派代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课型 新授课 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目标1 目标2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 教师教法 一、释题: “最苦”与“最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吸引读者。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探究: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最苦与最乐》第一课时 明确: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自主学习、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同桌互议、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表人物,并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题。借助工冰室合集》共计149卷,1000余万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巨具书,查找人。 三、学习生字: 恩惠( ) 缠着( ) 契约( ) 招lǎn( ) ...循环( )xiè( )却 监dū( )死而后yǐ( ) .四、主题把握: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 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

1

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 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④②⑤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②④⑤ 3、按要求填空。 明确: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三、合作探究: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1)、《最苦与最乐》选自《梁启超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字卓如,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者乐山,智者乐水” “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2)、文章开头连用四个设问句,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引出作者的观点——背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着未了的责任最痛苦。 4、阅读课文首尾两段,回答问题。 当堂达标促学 1、根据提示修改病句。 在众多的“两地书”中,记者发现该校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学员二旅学员李强与父亲的通信很有代表性。这两封书信,语言质朴,情真意切。①父亲的“吃苦也是福”那句让人印象深刻。追逐强军梦,需军民携手共同奋进。军校学员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也离不开学员家长的教育。②这两封书信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书、家庭教育对年轻人成长的巨大。 (1)、句①语序不当,应改为:父亲的那句“吃苦也是福”让人印象深刻。(2)、句②成分残缺,应改为:这两封书信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书、家庭教利用自己(3)、“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对课文内这句话写了有些人的反对意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容的理解学生学法 (1)、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观点是:人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2)、选段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选文内容试做简要分析。 选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拿“尽得大的责任”和“尽得小的责任”来对比,阐明责任伴随人生的全过程,不能逃避;在责任中可以体味到真正的快乐。 一是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的严密;再者也可以借此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和所掌握(4)、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 的知识,认育对年轻人成长的巨大影响。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 痛苦源自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尽责任就会真完成练快乐;逃避应尽的责任,就会陷入痛苦。 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一课一得: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

2

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