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数据与统计学
一、填空题:
1.统计学的发展史有三个起源,即政治算术学派、 及数理统计学派。 2.在现实生活中,“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 、 及 统计学。
3. 同一变量往往有许多变量值,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 和 。 4. 凡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
组成的整体,我们称之为 。
5.按数据的来源渠道划分,数据可分为 和 。
6. 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 和 。 7.抽样误差只存在于 调查中。
8.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基本单位构成的整体称为 。 二、单项选择题:
1. 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的生产装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某个设备 D、 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2. 对黄冈师院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
A、黄冈师院所有的学生 B、黄冈师院每一位学生
C、黄冈师院所有的学生成绩 D、黄冈师院每一位学生成绩 3. 对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
A、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 B、 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 C、 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 D、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生活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 )
A、每一户 B、每个人 C、每个地区的人 D、全国总人口 5.下列属于数量变量的是( )
A、性别 B、年龄 C、职称 D、健康状况 6. 下列属于品质变量的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 7. 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确定调查的范围 C、确定调查的单位 D、登记的方便 8. 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A、全国人口 B、每一个人 C、每一户 D、工人工资 9.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随机抽取样本单位 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
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D、用样本指标来推算和估计总体指标 10.要了解上海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普查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数量变量的有( )。
1
A、性别 B、工种 C、工资 D、民族 E、年龄 2. 下列属于品质变量的有( )。
A、性别 B、工种 C、工资 D、民族 E、年龄 3.统计一词的含义有( )
A、统计工作 B、统计经验 C、统计资料 D、统计管理 E、统计科学 4.普查一般属于( )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C、经常性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专门组织的调查
第1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人口统计学派
2. 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 3. 连续型变量 离散型变量 4. 总体
5.直接数据 间接数据 6. 普查 抽样调查 7. 抽样调查 8. 样本
二、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D 4. B 5. B 6. B 7. A 8. B 9. D 10. A 三、多项选择题:
1. CE 2.ABD 3.ACE 4. ADE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
一、填空题:
1.统计分组有等距分组与 两大类。
2. 频率是每组数据出现的 与全部次数之和的比值。 3.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和组距。
4. 统计表从形式上看,主要由 、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 四部分组成。
5. 是测度集中趋势最主要的测度指标, 是测度离散趋势最主要的测度指标。
6.当平均水平和计量单位不同时,需要用 来测度数据之间的离散程度。 7. 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8.对于一组数据来说,四分位数有 个。 二、单项选择题:
1. 次数是分配数列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指( )。
A、各组单位占总体单位的比重 B、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 C、数量标志在各组的划分 D、以上都不对
2.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600以上。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560,则末组
的组中值为( )。
A、620 B、610 C、630 D、640
2
3. 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是( )。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4.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0以下。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520,则首组
的组中值为( )。
A、460 B、470 C、480 D、490
5. 在下列两两组合的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指标完全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
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 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 D、众数和中位数
6. 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应取( )
A、9.3 B、9 C、6 D、10
7. 一项关于大学生体重的调查显示,男生的平均体重是60公斤,标准差为5公斤;女生的平均体重是50公斤,标准差为5公斤.据此数据可以推断 ( ) A、男生体重的差异较大 B、女生体重的差异较大 C、男生和女生的体重差异相同 D、无法确定
8. 某生产小组有9名工人,日产零件数分别为10,11,14,12,13,12,9,15,12.据此数据 计算的结果是( )
A、均值=中位数=众数 B、众数>中位数>均值 C、中位数>均值>众数 D、均值>中位数>众数
9. 按连续型变量分组,最后一组为开口组,下限值为2000。已知相邻组的组距为500,则最后一组组中值为( )
A、2500 B、2250 C、2100 D、2200
10. 下列数据是某班所有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72,90,91,84,85,57,90,84,77,84,69,77,66,87,85,95,86,78,86,45,87,92,73,82。这些成绩的极差是()
A、78 B、50 C、45 D、40
11.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一组数据可能没有众数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F、职工按收入水平分组 2. 下列分组哪些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所有志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F、职工按收入水平分组 3. 下列哪些属于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 )。
A、几何平均数 B、极差 C、中位数 D、方差 E、离散系数 4. 下列哪些属于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 )。
A、几何平均数 B、极差 C、中位数 D、方差 E、离散系数
四、计算题:
3
1.从某大学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6人,对公共理论课的考试成绩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67 90 66 80 67 65 74 70 87 85 83 75 58 67 54 65 79 86 89 95 78 97 76 78 82 94 56 60 93 88 76 84 79 76 77 76 要求:
(1)根据以上数据将考试成绩等距分为5组,组距为10,并编制成次数分布表,
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
(2)根据分组后的数据计算考试成绩的算术平均数。 (写出公式、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2.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按工资金额分组工人数 (元) 40~50 30 50~60 40 60~70 100 70~80 170 80~90 220 90~100 90 100~110 50 合计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 (2)计算工资的众数、中位数、标准差。
3. 某车间有两个小组,每组都是7个工人,各人日产的件数如下: 第一组: 20 40 60 70 80 100 120 第二组: 67 68 69 70 71 72 73
这两个组每人平均日产件数都是70件,试计算工人日产量的变异指标:(1)全距(2)标准差,并比较哪一组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第2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不等距分组 2. 频数 3. 组数 4. 总标题 数据资料 5. 均值 标准差 6. 离散系数 7.众数 8. 3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B 4. C 5. D 6. D 7. B 8. A 9. B 10. B 11. C 三、多项选择题:
1. BCDE 2.AF 3. BDE 4. AC 四、计算题: 1、解:(1)
组距 频数 频率(%) 向下累计(%) 20~30 2 4.00 4.00 30~40 1 2.00 6.00 40~50 2 4.00 10.00
4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 合计 2 13 8 12 9 1 50 4.00 26.00 16.00 24.00 18.00 2.00 1 14.00 40.00 56.00 80.00 98.00 100.00
2、解 Σ XiFi 250×15+350×30+450×20+550×20+650×15
X= = = 440(万 元)
Σ Fi 100
M0=300+(30-15)/(30-15+30-20) ×100=360(万元)
ME=400+(50-45)/20 ×100=425(万元)
第三章 抽样分布
一、填空题:
1. 是对样本数量特征的描述。 2. 简单随机抽样分为 和 。 3. 样本均值的均值等于 。 4. 样本均值的方差等于 。
5.不重复抽样的修正系数的表达式为 。
6..抽样调查是用 的指标数值去推断和估计 的指标数值。
7. 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有:简单随机抽样、 、 、整群抽样。
5
8. 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单位划分为若干层(类),然后从各个层(类)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单位组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也叫分类抽样。 二、单项选择题:
1. 已知总体X服从均值为40,方差为64的正态分布,现从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6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均值是( ),样本均值的标准差是( ) A、40,4 B、40,2 C、20,4 D、20,2
2. 总体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 ):
A、50,8 B、50,1,C、50,4,D、8,8
3. 大样本情况下,样本比率的抽样分布服从( )
A、正态分布 B、t分布 C、F分布D、8,不能确定
4. 已知总体比率为0.5,现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则样本比率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 ):
A:0.5,0.05, B:0.5,0.5, C:0.4,0.05,D:0.5,0.04 5. 抽样分布是指( ):
A:一个样本各观测值的分布, B:总体中各观测值的分布, C: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D:样本数量的分布。
6. 已知人类智商的得分X服从均值为100,方差为256的正态分布,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样本均值的标准差为2,则样本容量为( ) A:16 B:64 C:8 D:不确定
7. 总体参数通常是未知的,需要用( )进行估计 A:总体均值 B:总体方差 C:总体的分布 D:样本统计量
8. 已知总体比率为0.6,现从该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则样本比率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 ): A:0.6,0.05 B:0.4,0.049 C:0.6,0.049 D:0.4,0.05
9.某地区有1000户居民,欲抽取5%进行调查,了解居民户对消费者权益的认知状况,先将居民户按顺序排队并分成50个组,每组20户,第一组随机抽出编号为6号居民户,其它各组抽中的居民户编号依次为26号、46号、……、986号,这种抽样方式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对称等距抽样 D、随机起点等距抽样 三、多项选择题:
1.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抽样方法的差别有( )。
A、抽样的样本数目不同 B、抽样误差的计算公式不同 C、抽样误差的大小不同 D、标准差不同
2. 抽样估计的特点是( )。
6
A、无偏性
B、在逻辑上运用归纳推理
C、在方法上运用不确定的概率估计法 D、抽样估计存在抽样误差
3.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经常采用( )来代替总体标准差。 A、凭抽样调查者经验估计 B、用样本的标准差 C、用总体方差
D、先组织试验性抽样,用试验样本的标准差
E、用过去同类问题的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的经验数据
第3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样本统计量
2.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3. 总体均值4. 总体方差的1/n 4.
5.. 样本 总体
6. 分层抽样 系统抽样 7. 分层抽样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A 4. A 5.C 6. B 7. D 8. C 9. 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 BCD 3. BD
第四章 参数估计
一、填空题:
1.参数估计方法有两种,即 和 。
2. 是根据样本资料以一定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 3. 评价估计量优劣的标准有三个,分别是 、 和 。
4. 是为了使抽样误差,不超过所给定的最大允许误差,至少应抽取的样本单位数目。
5.样本量越大,抽样误差越 ,但调查工作量大,成本越 。 6. 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 。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抽样调查中,要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即提高概率,必须( )。 A、缩小误差范围 B、确定总体指标所在的范围 C、扩大误差范围 D、是绝对可靠的范围
2. 在同等条件下,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相比较,其抽样平均误差( )。
7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哪一个大
3. 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抽选5%和10%的单位样本,那么重置抽样平均误差和不重置抽样平均误差对比关系是( )。
三、多项选择题:
1. 关于区间估计,正确的有( )。
A、根据样本指标和抽样平均误差,确定总体指标的可能范围 B、区间估计所表明是一个可能范围
C、区间估计所表明是一个绝对可靠的范围
D、欲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必须扩大误差范围
E、要提高推断的概率,要缩小误差
2. 在区间估计中,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概率保证程度与精确度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
A、前者愈低,后者也愈低 B、前者愈高,后者也愈高 C、前者愈低,后者愈高 D、前者愈高,后者愈低 E、两者呈相反方向变化
3.要提高抽样推断的精确度可采用的方法有( )。 A、增加样本数目 B、减少样本数目
C、缩小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改善抽样的组织方式 E、改善抽样的方式
4. 影响抽样单位数目的因素有( ) A、总体方差(或标准差) B、概率保证程度 C、抽样方法
D、允许误差范围 E、抽样组织方式 四、计算题:
1. 某工厂有1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工资水平,如下表: 月工资水平124 134 140 150 160 180 200 260 (元) 工人人数4 6 9 10 8 6 4 3 (人) 要求:(1)计算样本平均数; (2)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和工资总额的区间。 2. 某学校共有3000名学生。该校对学生的电话费月支出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调查的结果是:平均电话费月支出为38元,标准差为15.5元。试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估计该校学生人均电话费月支出的置信区间。 3. 某企业从长期实践得知,其产品直径X是一随机变量,服从标准差为0.05的正态分布。从某日产品中随机抽取6个,测得其直径分别为14.8,15.3,15.1,
8
15,14.7,15.1(单位:厘米)。在0.95的置信度水平下,试求该产品直径均值的置信区间。
4. 已知某种灯泡的寿命服从正态分布,现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6只,测得其使用寿命(小时)如下:
1510 1450 1480 1460 1520 1480 1490 1460 1480 1510 1530 1470 1500 1520 1510 1470
试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估计这批灯泡平均寿命的置信区间。
5. 2008年对悉尼995名成人的随机调查发现,有216人每天都抽烟。试在90%的置信度水平下估计悉尼成人中每天都抽烟比率的置信区间。
6. 根据以往的生产统计,某种产品的合格率约为90%,现要求允许误差为5%,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应抽取多少个产品作为样本?
第4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点估计 区间估计 2. 区间估计
3. 无偏性 有效性 一致性 4. 必要样本数目 5.小 高 6. 估计量
二、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A 三、多项选择题:
1. ABD 2. CDE 3.ACDE 4. ABCDE 四、计算题:
1.解:根据题意,n=10,1-a=95%, t0.025(9)=2.2622故
最大允许误差 = t0.025(9) ×s/n1/2=2.2622.×17.136/101/2=12.26 则置信度为95%的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791.1-12.26≤X≤791.1+12.26 778.84≤X≤803.36
2. 解:根据题意,n=200,p=60/200=0.3,1-a=95%,Za/2=1.96故
Δp = Za/2·б(p)=1.96×0.032=0.063
则置信度为95%的总体比率的置信区间为:
0.3-0.063≤P≤0.3+0.063 0.237≤P≤0.363
9
3. 解: 已知E=0.05,?=0.05,Z?/2=1.96,当π未知
时取为0.5。
在95%的可靠程度下,应抽容量为385的样本。
4. 解:显然有 因此可以用正态分布进行估计 Z?/2=1.645
结论:在90%的置信度水平下认为悉尼成人中每天都抽烟的比率在19.55%~23.85%之间。
5. 解: 已知E=5%,?=0.05,Z?/2=1.96, π=90%。
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应抽取139个产品作为样本。
第五章 假设检验
一、填空题:
1. 就是事先对总体参数作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该假设是否合理。
2.原假设和备择假设的关系是 。
3.假设检验最常用的有三种情况:双侧检验、 和 。
4. 当总体方差已知,正态总体时,样本均值服从正态分布,选择的统计量为 统计量。
10
5. 左侧检验的拒绝区域位于统计量分布的 ,右侧检验的拒绝区域位于统计量分布的 。
6.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是 和 。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H0,备择假设H1,则称( )为犯第一类错误 A、H0为真,接受H0 B、H0为真,拒绝H0 C、H0不真,接受H1 D、H0不真,拒绝H0
2. 按设计标准,某自动食品包装及所包装食品的平均每袋中量应为500克。若要检验该机实际运行状况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应该采用( )。 A、左侧检验 B、右侧检验
C、双侧检验 D、左侧检验或右侧检验
3. 当样本统计量的观察值未落入原假设的拒绝域时,表示( )。 A、可以放心地接受原假设 B、没有充足的理由否定与原假设 C、没有充足的理由否定备择假设 D、备择假设是错误的
4.进行假设检验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样本量,检验结论犯两类错误的概率会( )。
A、都减少 B、都增大
C、都不变 D、一个增大一个减小 三、多项选择题:
1. 关于原假设的建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A、若不希望否定某一命题,就将此命题作为原假设 B、尽量使后果严重的错误成为第二类错误
C、质量检验中若对产品质量一直很放心,原假设为“产品合格(达标)” D、若想利用样本作为对某一命题强有力的支持,应将此命题的对立命题作为原假设
E、可以随时根据检验结果改换原假设,以期达到决策者希望的结论 2. 在假设检验中,α与β的关系是( )。 A、α和β绝对不可能同时减少 B、只能控制α,不能控制β
C、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α,必然会减少β D、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α,必然会增大β E、增大样本容量可以同时减少α和β 四、计算题: 1.某种感冒冲剂的生产线规定每包重量为12克,超重或过轻都是严重的问题。从过去的资料知σ是0.6克,质检员每2小时抽取25包冲剂称重检验,并做出是否停工的决策。假设产品重量服从正态分布。(1)建立适当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2)如果=12.25克,你将采取什么行动?(3)如果=11.95克,你将采取什么行动?
2. 某厂采用自动包装机分装产品,假定每包产品的重量服从正态分布,每包标准重量为1000克。某日随机抽查9包,测得样本平均重量为986克,样本标准差为24克。试问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能否认为这天自动包装机的工作正常? 3. 某企业人事部经理认为,该企业职工对工作环境不满意的人数占职工总数的1/5以上。为了检验这种说法,从该企业随机调查了职工100人,其中有26人表
11
示对工作环境不满意。试问:在0.10的显著性水平下,调查结果是否支持这位经理的看法?
4. 某电视机厂声称其产品质量已超过原来的标准(原来的标准为1200小时),随机抽取100件产品后测得均值为1245小时,标准差为300小时,如果а=0.05,能否说该厂的产品质量已显著地高于规定标准?如果а=0.1,结论又怎样?(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第5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假设检验 2. 相互对立
3. 左侧检验 右侧检验 4. Z
5. 左侧 右侧
6.拒真错误 取伪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 B 4.A 三、多项选择题: 1.ACD 2. CE 四、计算题:
1.解、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
根据显著性水平0.05查得临界值Z 0.05=1.645
由于 ,所以拒绝H0,接受H1。即这批产品的使用寿命确有
显著提高。
2.解:依据题意,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H0:u≤1200, H1:u>1200 Z=(1245-1200)/(300/10)=1.5
因为Z0.05=1.645 Z<Z0.05,所以接受原假设,即不能说该厂的产品质量已显著地高于规定标准,
又因为Z0.1=1.28 Z>Z0.1,所以拒绝原假设,即可以说该厂的产品质量已显著地高于规定标准。
第六章 方差分析
一、填空题:
1.方差分析是对多个总体均值是否 进行假设检验。 2.把方差分析研究的对象称为 。
3. 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计算出的统计量的值服从 分布。
12
4. 在多因素方差分析中,最简单的是 。。
5. 在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因素A有3种水平,因素B有5种水平,则SST的自由度为 ,SSA的自由度为 ,SSB的自由度为 。 二、单项选择题:
1. 要了解饮料的颜色对饮料的销售量是否有影响,则因素是某市工业企业的生产装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 销售量 B、 颜色
C、 饮料 D、 不确定
2. 在满足方差分析假定的基础上,总离差平方和是水平项离差平方和和误差项离差平方和之( )。
A、和 B、积
C、商 D、差 三、多项选择题:
1. 考察饮料的颜色和销售地区对销售量的影响,则这里的因素有( )。
A、颜色 B、饮料 C、销售量 D、销售地区 E、影响 2. 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离差平方和有误差项平均平方的计算方法下列属于品质变量的有( )。
A、总离差平方和性别 B、水平项离差平方和 C、误差项离差平方和 D、组内方差 E、组间方差 四、填表题:
为了调查4位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影响,随机抽取了一些学生进行调查。在第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下,随机抽取了6名学生,得到6个成绩;在第二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下,随机抽取了7名学生,得到7个成绩;在第三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下,随机抽取了6名学生,得到6个成绩;在第四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下,随机抽取了4名学生,得到4个成绩。根据表格有关数据,试把下表填完整。 方差来离差平方自由均方F值 显著性水临界值 显著结源 和 度 差 平 性 论 组间 712.6 0.05 组内 总和 1909.2 — — — — — —
第6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相等
13
2. 因素 3. F
4. 双因素方差分析 5. 14 2 4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A
三、多项选择题: 1. AD 2. ABCDE 四、填表题: 方离差平方自由均方差 F值 显著差和 度 性水来平 源 组712.6 (3(237.53) (3.77) 0.间 (1196.6) ) (62.98) 05 组(1 内 9) 总和 1909.2 (22) — — — 临界值 显结著论 性 (3.13) (显(拒 著) 绝 原假设) — — —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填空题:
1. 当一个变量取一定数值时,另一个变量有确定值与之相对应,这种关系称为 。
2. 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是在-1和+1之间,即-1≤r≤+1。计算结果r>0为 ,r<0为 。
3. 当一个变量取一定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变量的数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按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这种关系称为 。 4.相关关系按相关的方向分为 和 。
5. 相关关系按相关的程度分为 、不完全相关和 。
6.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根据其关系形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用来近似地表示变量间 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7.我们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称为 。 二、单项选择题:
1. 如果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由另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所唯一确定,这时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称为( )。
A、单相关 B、复相关 C、不完全相关 D、完全相关
2. 当变量x的数值增大时,变量y的数值也明显增大,相关点的分布集中呈直线状态,则表明这两个变量间是( )。
A、强正相关 B、弱正相关 C、强负相关 D、弱负相关 3. 判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 )。
A、绘制相关图 B、编制相关表 C、进行定性分析 D、计算相关系数
14
4.根据你的判断,下面的相关系数取值哪一个是错误的( ) A、–0.86 B、0.78 C、1.25 D、0 5.下面的关系中不是相关关系的是( )
A、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B、工资水平与工龄之间的关系 C、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D、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6. 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下列回归方程中哪个肯定有误( ) A、=25–0.75x B、= –120+ 0.86x
C、=200–2.5x D、= –34–0.74x 7.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统计量是( C )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判定系数 D、估计标准误差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现象不具有相关关系的有(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农业贷款 B、存款期限与存款利率 C、降雨量与农作物产量 D、存款利率与利息收入 E、单位产品成本与劳动生产率
2. 相关系数数值的大小,反映了( )。
A、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密切程度 B、协方差(Lxy)的大小
C、变量x的标准差D、变量y的标准差E、
的大小 的大小
的大小
3.相关关系的关系程度不同有( )。
A、单相关 B、复相关 C、不相关 D、完全相关 E、不完全相关
4..相关关系的判断,一般用( )来判断。
A、定性分析 B、相关表 C、相关图 D、建立回归直线方程 E、估计标准误差 四、计算题:
1.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时间与个人的薪金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研究人员搜集了不同行业在职人员的有关受教育年数和年薪的数据,如下: 受教育年数 年薪(万元) 受教育年数 年薪(万元) x y x y 8 3.00 7 3.12 6 2.00 10 6.40 3 0.34 13 8.54 5 1.64 4 1.21 9 4.30 4 0.94 3 0.51 11 4.64
15
(1)做散点图,并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 (2)计算受教育年数和年薪之间的相关系数。 2.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与该国的GDP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否则就会引起通货膨胀。为研究某国家的一段时间内通货膨胀状况,研究人员搜集了该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和同期GDP的历史数据,如下表: 单位:亿元
年份 货币供应量 该国GDP 1991 2.203 6.053 1992 2.276 6.659 1993 2.454 8.270 1994 2.866 8.981 1995 2.992 11.342 1996 3.592 11.931 1997 4.021 12.763 1998 4.326 12.834 1999 4.392 14.717 2000 4.804 15.577 2001 5.288 15.689 2002 5.348 15.715
试以货币供应量为因变量y,该国家的GDP为自变量x,建立回归模型,并计算样本回归方程。
第7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函数关系
2. 正相关 负相关 3. 相关关系
4. 正相关 负相关 5. 完全相关 完全不相关 6. 相互
7. 简单线性相关 二、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D 4.C 5.C 6. B 7.C 三、多项选择题:
1. AC 2. AE 3.CDE 4.BC. 四、计算题: 解:(1)
16
(2)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根据最小二乘法得:
由此可得
=0.732,
=-2.01,则回归方程是=-2.01+0.732x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
一、填空题:
1. 由于决定时间数列变化的因数是多方面的,因此通常把时间数列上各期发展
水平按其影响因素的不同分解成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即长期趋势、 、循环波动和不规则变动。
2.时间序列按照数列中排列指标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 和 。 3. “增长1%绝对值”指标其实质是 水平的1%。
4. 是把原动态数列的时距扩大,再采用逐项移动的方法计算扩大了时距的序时平均数。
5. 就是研究某种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向上或向下发展变动的趋势。 6. 就是指某些社会现象由于受生产条件或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在一年内随着季节的更换而呈现出比较有规律的变动。 二、单项选择题:
1. 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称为( ) A、趋势 B、季节性 C、周期性 D、随机性 2. 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称为( )
A、环比增长率 B、平均增长率 C、年度化增长率 D、增长1%绝对值
17
3. 某银行投资额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10%,2005年比2003年增长了15%,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 )
A、15%÷10% B、115%÷110%
C、(110%×115%)+1 D、(115%÷110%)-1
4.某种股票的价格周二上涨了10%,周三上涨了5%,两天累计张幅达( ) A、15% B、15.5% C、4.8% D、5%
5.如果某月份的商品销售额为84万元,该月的季节指数为1.2,在消除季节因素后该月的销售额为( )
A、60万元 B、70万元 C、90.8万元 D、100.8万元 6. 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7. 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
A、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增长速度各个的算术和 B、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增长速度各个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D、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增长速度各个的连乘积加1
8. 以1950年a0为最初水平,1997年an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 均发展速度时,须开( )。
A、46次方 B、47次方 C、48次方 D、49次方
9.已知连续四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7.5%、9.5%、6.2%、4.9%,则现象在这段时期内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
A、7.5%×9.5%×6.2%×4.9% B、(7.5%×9.5%×6.2%×4.9%)-100%
C、(107.5%×109.5%×106.2%×104.9% )-100% D、107.5%×109.5%×106.2%×104.9%
10.在具有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的情况下,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
( )。
A、平均发展速度 B、总增长速度 C、定基增长速度 D、定基发展速度 三、多项选择题:
1. 用于分析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有( )。
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 C、增长量 D、增长速度 E、平均增长量
2. 用于分析现象发展速度的指标有( )。
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 C、增长量 D、增长速度 E、平均增长速度
3.某企业1989年产值为2000万元,1997年产值为1989年的150%,则年平均增长速度及年平均增长量为( )。
A、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25% B、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6% C、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2% D、年平均增长量为125万元 E、年平均增长量为111.11万元 4.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有( )。
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C、长期趋势剔除法
18
D、月平均法 E、季平均法 四、填表题:
下表是某企业某种产品的有关资料,试把下表填完整(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年 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产量(件) 9500 10000 ( ) ( ) ( ) 11410 逐期增长量(件) — ( ) ( ) 50 450 ( ) 累计增长量(件) — 500 900 ( ) ( ) ( ) 环比发展速度(%) — ( ) ( ) ( ) ( ) ( ) 定基增长速度(%) — 5.3 ( ) 10.0 ( ) ( ) 增长1%的绝对值— ( ) ( ) ( ) 104.5 109 (件) 五、计算题: 某市汗衫、背心零售量资料如下: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份 2005 10 17 41 64 111 225 203 89 42 23 16 12 2006 16 20 58 90 139 235 198 96 53 28 16 17 2007 15 23 66 91 148 253 240 127 78 50 25 19 2008 16 23 69 96 155 265 250 132 81 52 26 20 要求:(1)用月平均法计算汗衫、背心零售量的季节比率;
(2)用移动平均法计算剔除趋势影响的季节比率。
第8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季节变动
2. 绝对数时间序列 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 3. 前一期 4. 移动平均法 5.长期趋势 6. 季节变动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D 4.B 5.B 6. B 7.C 8.B 9.C 10.D 三、多项选择题:
1. BCE 2. AD 3.ADE 4.DF 四、填表题: 年 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产量(件) 9500 10000 (10400) (10450) (10900) 11410 逐期增长量— (500) (400) 50 450 (510) (件) — 500900 (950) (1400) (1910)
19
累计增长量(件)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增长1%的绝对值(件) — — — (105.3) (104 ) (100.5) (104.3) (104.7) 5.3 (9.5) 10.0 (14.7 ) (20.1) (95 ) (100 ) (104) 104.5 109 第九章 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 是表明社会现象复杂经济总体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 2. 统计指数按照说明现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和 。 3. 统计指数按照统计指标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和 。 5.统计指数按其测定的方法不同,可分为 和 。
6. 按照在一个指数数列中所采用的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 和 两种。
7. 统计中,将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若干指数形成的整体,称为 。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编制综合指数时,要求指数中分子和分母的权数必须是( ) A、同一时期的 B、不同时期的 C、基期的 D、报告期的 2. 指出下列指数中拉氏数量指数公式( )
A、 B、 C、 D、
3. 某百货公司今年与去年相比,所有商品的价格平均提高了10%,销售量平均下降了10%,则商品销售额( )
A、上升 B、下降 C、保持不变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4.某商场今年与去年相比,销售量增长了15%,价格增长了10%,则销售额增长了( )
A、4.8% B、26.5% C、1.5% D、4.5%
5.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 )
A、10% B、90% C、110% D、111% 6. 下列哪个属于数量指标指数()
A、价格指数 B、产量指数 C、股价指数 D、销售额指数 7. 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了20%,则现在1元钱( )。 A、只值原来的0.8元 B、只值原来的0.83元 C、与原来1元钱等值 D、无法与原来比较
8. 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应该选用相应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通常把它
固定在( )上。
A、基期 B、任一期 C、报告期 D、计划期
9.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应该选用相应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通常把它固定在( )上。
A、基期 B、任一期 C、报告期 D、计划期
20
10.按说明对象的数量特征不同,总指数分为( )
A、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B、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D、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 三、多项选择题:
1. 质量指标指数有( )
A、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C、购买额指数 D、商品销售额指数 E、产品产量指数
2. 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
A、平衡作用 B、同度量作用
C、权数作用 D、平均作用 E、比较作用 3. 指出下列指数中的数量指标指数是( )。
A、价格指数 B、商品销售量指数 C、产量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4.某农户的小麦播种面积报告期为基期的120%,这个指数是( )。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E、动态指数
5.如果用p表示商品价格,用q表示商品零售量,则公式∑p1q1-∑p0q1的意义
是( )。
A、综合反映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C、综合反映总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D、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E、综合反映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增减的货币支出额。
6. 已知某工业企业报告期生产费用(∑p1q1)为2850万元,比基期增长14%,又知报告期假定生产费用(∑p0q1)为3000万元,则( )。 A、成本降低5% B、产量增加20%
C、报告期生产费用比基期增加35万元 D、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生产费用150万元 E、由于产量增加而多支出生产费用500万元 四、计算题:
给出某市场上四种蔬菜的销售资料,如下表所示: 品 种 销 售 量( 公 斤 ) 销 售 价 格( 元 / 公 斤 ) 基 期 计 算 期 基 期 计 算 期 白 菜 550 560 1.60 1.80 黄 瓜 224 250 2.00 1.90 萝 卜 308 320 1.00 0.90 西红柿 168 170 2.40 3.00 合 计 1250 1300 — — 要求:(1)用拉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6分)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21
(2)再用帕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6
分)(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第9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指数
2. 个体指数 总指数
3. 质量指标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 4.简单指数 加权指数 5. 定基指数 环比指数 6. 指数体系
二、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D6. B 7. B 8. C 三、多项选择题:
1. AB 2. BC 3. BC 4.ACE 5.BE 四、计算题: 解:依据题意:
Σp1q0 Lp= = Σp0q0
Σp0q1 Lq= = Σp0q0
ΣP1q1 pp= = 39%
Σp0q1
Σp1q1 pq= = Σp1q0
4.B 5.D 9.A 10.B 2196.8
(1)
=107.73%
2124
=104.16%
2281
(2)
=107. 2281
=103.83%
2196.8
22
2039.2 2039.2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