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知识专题复习:11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下载本文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重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2)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3)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4)这一政策受到了俄国广大工农群众的欢迎,促进了俄国工农业生产的恢复;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斯大林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关系

斯大林恢复了被列宁否定的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具体表现为:第一,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剥夺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第二,取消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实行超高速度的重工业化、军事工业化,这种做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成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第三,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内实施大规模镇压,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3.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

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

(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例题 (2016•新标全国甲卷综•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问题

诊断解答本题只需要计算一个简单的加法:1928+4=1932。依据这个时间“1932年”,进行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比,就可以轻松获得答案。苏联此时国内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正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工农业生产严重下降。 方向

研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明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这种明史观在高考中经常用到。在这一点上经常考到的就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同时还有中国的改革开放。

答案 B1.(立意:从现代化的角度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 ) 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 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 .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 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 答案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直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与材料“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下困难得多”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逐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特点就是在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力量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故B项错误;“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说明为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指明方向,故项正确;材料没有对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进行评价,故D项错误。

2.(立意:从数据的角度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 年代1930193119321933193419319361937193819391940 外贸总额16431021002661810347744842374712714482

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 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B.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 .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 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 答案

解析 经济危机是指1929~1933年的危机,在这段时期内苏联对外贸易形势是很好的,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与材料中1930~1932年贸易额很大不符,而且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时期需要对外贸易,不可能采用经济封锁的,故B项错误;苏联的工业化是国家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纯计划经济),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故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自给自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3.(立意: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将原280多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些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