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估与建设对策研究 下载本文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护法规、政策的能力有待提高。环境资源的有价性还未得到根本体现,全县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足,对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在线监控网络还未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县域内科研机构少,专业技术人员少,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引进推广先进科技成果的能力不强,由于受区位和经济实力的限制,与外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较少,引进外地人才或高校毕业生比较困难。除少数企业外,大部分工业企业技术水平还尚需提高,设备相对落后,缺乏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深度开发加工技术。

3.2.6生态文化普及程度不高

客观来讲,武夷山市的生态文化还没有真正普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解还需大力提高。在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公民的参与意识不够,具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觉得生态城市的建设是政府部门的事,跟市民关系不大,实际上公民的参与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图3.6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市群众生态城市建设意识缺乏。 图3.6 武夷山市群众生态城市建设意识情况 11.56 .32%建设生态城市是政府的事,与我无关建设生态城市与我有关,但关系不大建设生态城市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38.95).17%不知道什么是生态城市3.3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机遇 根据《武夷山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规划》,武夷山市要全面发挥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纵深推进中的前锋作用,以建设“武夷新区”为载体,持续推进“五个重要”建设,以发展海峡旅游为主题,构建大武夷旅游经济圈。努力突显“我国重要的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的地位,以旅游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创意产业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增强,茶叶产业中心地位基本形成,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城市”的基础更加坚实。当前,武夷山市建设生态城市面临着极其有利的机遇,主要表现在:

3.3.1国内外经济形势稳定

17

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估与建设对策研究

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并且已经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全省发展大局看,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这些形势为武夷山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途径、展示了新的前景,对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实施举措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3.3.2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今后五年,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建设为标志,海西将进入“高速时代”。“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要建设走向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各区市通快铁、有机场,县县通高速公路。南平市要全面建成宁武、龙浦、松建、建闽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邵光、延顺、顺邵等高速公路,大力推进新一轮铁路建设,建成京福高铁南平段、南三龙、浦建龙梅和向莆铁路连接线,开工建设衢宁铁路,加快推进南平至丽水铁路前期工作。从武夷山市来看,宁武高速加快建设,机场重组扩建加快推进,特别是京福高铁开工建设,计划2013年南平段建成通车。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变化将极大改善武夷山对外交通条件,进一步突显武夷山南接北联重要通道的枢纽地位,极大地提升和优化武夷山市的发展环境。

3.3.3武夷新区快速发展

福建省委、省政府把武夷新区列入全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发展区域之一,并将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建设武夷新区,目前已着手推进兴田启动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对武夷山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3.3.4生态优势后发效应显著

绿色和低碳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理念。武夷山市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产业,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发效应。

3.4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18

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近年来,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日益显现,其所面临的机遇也是千载难逢的,但是,要想更深入的了解武夷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客观现实,其所面临的挑战与威胁是不容忽视的,其最为重要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

近年来,虽然武夷山市经济发展迅速,各项经济指标都走在了福建省各县市的前列,但是,武夷山市的经济发展面临着“马鞍效应”。所谓“马鞍效应”,即在带状经济区域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带两端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吸引优势资源,造成中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中部凹陷的经济现象。在宏观政策背景相同前提下,武夷山市周边可谓强邻环绕,在同处海峡西岸经济带的背景下,区位特征相近是这些城市的发展形势应不相上下。与周边的浦城、蒲城等地相比,武夷山市的经济增速较为滞缓,其所面临的省内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在旅游方面,省内其他旅游胜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武夷山市在这方面的既有优势。武夷山市拥有很多旅游资源,但对外而言,一般人所熟知的旅游胜地也就是武夷山。但面对周边县的众多旅游景点,武夷山市仅仅依靠武夷山则显得势力单薄。市区为中心的旅游发展止步不前,甚至有些景观逐渐消失,其他景点的知名度远远未得到开发。

19

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估与建设对策研究

第四章 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估

4.1 武夷山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指标体系的结构

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最首要的环节即建立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对于定量评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与生态规律相契合的生态城市,应当是这样一个城市生态系统,即: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这里所说的结构合理,主要是指人口密度适度、土地利用合理、环境质量优质、绿地系统完备、基础设施完善,同时在自然环境保护方面施展有效。这里所说的功能高效,主要是指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物力投入有效、人力资源开发充分、物流渠道畅通以及信息流无碍等。这里所说的关系协调,主要是指人与自然之间、各种社会关系之间、城乡之间、资源利用与更新之间存在着和谐、协调的关系。

因此,在本文中,在选取指标时主要从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方面考虑,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中选取的,并经过严格、科学的筛选和实践构建了指标体系。其中,在该指标体系中0级指标为生态综合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类;二级、三级指标则是分别隶属于上一级指标的若干因子。

因为城市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和协调度方面,就组成而言都包括许多因子,其中一部分是很容易定量的,而有些则并非如此,因此,在对二级尤其是三级指标进行确定时只能按照上述原则加以选择,由于这些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随着相关研究的发展和完备,二级尤其是三级指标都能够不断地得到修改和补充。通过对多个城市历史数据的筛选和实践,旨在通过下列指标评价武夷山市城市的生态化程度 (见表4.1):

表4.1 武夷山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人口结构 基础设施 结构 城市环境 三级指标 人口密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万人病床数 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 声环境质量达标率 城市绿化 功能 污染控制 2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绿地覆盖率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