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要了解一个坏的念头,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错误的行为,这就是各种邪念杂念必须要铲除的原因(芟shan,一声),明白一个行为的过错,就会导致伦理的不融洽,这也就是人敬孝慈一定要去做的原因。
凡人莫不有天良。为恶之人,其始不过一念之非、一事之失,因无贤亲师为之作则,为之诏示,故习惯而驰。
【译文】普通人没有丧失天良的。作恶的人,最开始不过是一个念头的错误,一件事情的过失,因为没有贤德的亲人师长以身作则,为他开导教化,所以纵容自己的积习猖狂的原因。
故静存动察之功,有明师指授,则是非得失,观感熏陶,即易明白。
【译文】所以静存动察的功夫,要有明晓事理的老师来指点,那么是非得失,所见所感,就很容易能明白了。
况四子六经,昭昭人寰,圣世规模,炳炳垂训,熟而玩之,力而行之,有何不可入德?
【译文】而且四书六经,已经昭示众人,圣人所在的时代做的模范,炳炳垂训,熟记并且仔细体味,尽力的去做,怎么做不了一个有德行的人呢?
若夫广见闻、慎交游,亦致知之要者,而要无非择别善恶二字。
【译文】至于拓宽见闻,谨慎交友,也是扩充自己的知识所必要的,而这其中的要点无非就是辨别善恶。
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三人行必有师。
【译文】看到人好的地方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不好的就要自我反省,每个人身上都一定有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
实践夫子二章之言,则致知易矣。外此名物象数、技艺百家,有益于心性伦常者取之,否则弃之。
【译文】按照孔夫子这两段话所说的去做,那么研究事物扩充知识就很容易了。除此之外对于各种事物百家技艺,对身心和伦常有好处的就去学习,否则就要抛弃。
11
夫子所以言学问思辨,有弗学问思辨者,致知不外此四端,非教人尽天下之物知之。奈何不为其易,而为其难哉!
【译文】孔夫子所用来说的学问思辨,对于有没有学问懂不懂思辨的人,扩充知识都不外乎这几点,并不是让人通晓天下所有的事物。为什么不做简单一点的,而去做难的事情呢?
12
改过
人孰无过?但恐安而就之,愧而匿之,则过遂成恶。
【译文】人谁能没有过错呢?但是就怕安于现状就这样迁就自己,因为羞愧而把错误藏起来,那么过错就成为了恶。
过出无心,改之即为无过,固不待言;即有心之恶,苟豁然醒悟,翻然自责,毅然不再犯,更久久积善,亦可晚盖矣。
【译文】无心犯的过错,改掉它就是没有过错了,这是本就不需要说的道理;即使心中有恶,如果豁然省悟,幡然自责,坚定的不再犯错,更长久的去积累善,那么也可以遮蔽掉过错。
常人惟恐人知己过,是以惮于改之,不知圣人所以为圣人,止是日日改过而已。
【译文】一般人只是害怕自己的过错被人知道,因为这个原因害怕改错,不知道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就在于每天改错这样而已。
孔子假年学易,始无大过,何况凡人?
【译文】孔子花费很多年来学习周易,才开始不犯错。何况凡人呢?
成汤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武王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译文】商汤和周武王,把四方百姓的过错全部归咎到自己身上。
【注】商汤,子姓,名履,庙号太祖,为商太祖,河南商丘人。商朝的创建者,在位30年,其中17年为夏朝商国诸侯,13年为商朝国王。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商人部落首领。汤建国后,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他继承父亲遗志,于西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13
天下之过,且引为己过,而以身之过为讳乎?若不改过,便无学圣根基。戒之!戒之!
【译文】天下的过错,尚且引咎到自己身上,而把自己身上的过错却当作讳莫如深的
事吗? 如果不改错,那么就没有了学习圣人的根基。一定要提防!一定要提防!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