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大生科院《微生物学教程 第二版(周德庆)》 各章复习重点 下载本文

②有性孢子:卵孢子(厚壁,休眠。德氏腐霉)、接合孢子(厚壁,休眠,大,深色。 毛霉,根霉)、子囊孢子(形态多样。脉孢菌,红曲)、担孢子(担子上。蘑菇,香菇)。

霉菌生活史是指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和发育,最后又形成同一种孢子为止。

三、 霉菌的菌落

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硫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蛛网状、绒毛状、 棉絮状或毡状;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 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等。

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几种霉菌:

1.根霉属(Rhizopus):在培养基上或自然基物上生长时,营养菌丝体上产生匍匐枝,匍 匐枝的节间形成特有的假根,在有假根处的匍匐枝上着生成群的孢囊梗,梗的顶端膨大形成 孢子囊,囊内产生孢子。孢子囊内囊轴明显,球形或近球形,囊轴基部与梗相连处有囊托。 孢囊孢子球形、卵形或不规则。根霉的用途很广,其淀粉酶活力很强,酿酒工业上多用来作 淀粉质原料酿酒的糖化菌。我国最早利用根霉糖化淀粉(即阿明诺法)生产酒精。根霉能产生 有机酸(反丁烯二酸、乳酸、琥 珀酸等),还能产生芳香性的酯类物质,转化甾族化合物。

2. 毛霉属(Mucor):菌丝体在基质上或基质内能广泛蔓延,无假根和匍匐枝,孢囊梗直接 由菌丝体生出 ,一般单生,分枝较少或不分枝。分枝有两种类型:一为单轴式即总状分枝, 一为假轴状分枝。分枝顶端都有膨大的孢子囊,孢子囊球形。囊壁上常带有针状的草酸钙结 晶,囊轴与孢囊梗相连处无囊托。毛霉用途很广,能糖化淀粉并能生成少量乙醇,产生蛋白 酶,有分解大豆蛋白的能力,我国多用来做豆腐乳、豆豉。许多毛霉能产生草酸,有些毛霉 能产生乳酸、琥珀酸及甘油等,有的毛霉能产生脂肪酶、果胶酶、凝乳酶。对甾族化合物有 转化作用。

3.曲霉属(Aspergillus):菌丝体由具有横隔的分枝菌丝构成,通常无色,老熟时渐变为 浅黄色至褐色。从特化了的菌丝细胞上(足细胞)形成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形成顶囊,顶 囊有棍棒形、椭圆形、半球形或球形。顶囊表面生辐射状小梗,小梗单层或双层,小梗顶端 分生孢子串生。分生孢子具各种形状、颜色和纹饰。由顶囊、小梗以及分生孢子构成分生孢 子头,分生孢子头具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如球形、棍棒形或圆柱形等。曲霉菌在发酵工业、 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及粮食贮藏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4.青霉属(Penicillium):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 有横隔,光滑或粗糙,基部无足细胞,顶端不形成膨大的顶囊,而是形成扫帚状的分枝,称 帚状枝。小梗顶端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球形、椭圆形或短柱形,光滑或粗糙。大部分生 长时呈蓝绿色。有少数种产生闭囊壳,内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亦有少数菌种产生菌核。根 据帚状体分枝方式不同,将青霉分为4个类群:单轮生青霉群、对称二轮生青霉群、多轮生 青霉群、帚状枝多次分枝且对称、不对称生青霉群。在工业上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例如青霉 素生产、干酪加工及有机酸的制造等。但也有不少青霉是水果、食品及工业产品的有害菌。

2.5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

蕈菌也称伞菌,指能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主要属于担子菌类。

一、 蕈菌的形态特征

蕈菌可形成形状、大小颜色各异的大型肉质子实体。典型的子实体是由顶部的菌盖(包 括表皮、菌肉和菌褶)、中部的菌柄(常有菌环和菌托)和基部的菌丝体3部分组成。

二、 蕈菌的菌丝分化

蕈菌的菌丝有三种:①一级菌丝(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细胞构成的菌丝);②二级菌 丝(一级菌丝接合,通过质配形成了由双核细胞构成的二级菌丝,通过“锁状联合”,形成 喙状突起而联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③ 三级菌丝;④子实体;⑤担孢子(由担子细胞顶端形成的4个有性孢子)。

三、 锁状联合

蕈菌的发育过程有5个明显的阶段,其中双核菌丝细胞的增殖方式十分特殊,称为锁状 联合。其过程为:①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开始分裂时,在其两个细胞核间的菌丝壁向外侧生 一喙状突起,并逐步伸长和向下弯曲;②两核之一进入突起中;③两核同时进行一次有丝分 裂,结果产生4个子核;④在4个子核中,来自突起中的两核,其一仍留在突起中,另一则 进人菌丝尖端;⑤在喙状突起的后部与菌丝细胞交界处形成一个横隔,在第二、三核间也形 成一横隔,于是形成了3个细胞-----一个位于菌丝顶端的双核细胞,接着它的另一个单核 细胞和由喙状突起形成的第三个单核细胞;⑥喙状突起细胞的前端与另一单核细胞接触,进 而发生融合,接着喙状突起细胞内的一个单核顺道进入,最终在菌丝上就增加了一个双核细 胞。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学习要点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

种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它们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病毒的特点:形

体极其微小;没有细胞构造,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每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缺 少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繁殖方式特殊;绝对的细胞内寄生;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

对干扰素敏感;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病毒的大小以纳米为单位,直径在20-200 nm,能通过细菌过滤器;必须在电镜下才能

观察。病毒的化学组成为蛋白质、DNA 或RNA、脂类和糖蛋白。病毒粒由衣壳(capsid) (由 衣壳粒capsomere组成的蛋白质外壳)和核心(core) (DNA 或RNA)构成,衣壳和核心也称为 核衣壳,核衣壳是所有真病毒都具有的结构。蛋白质构成病毒粒子外壳,起保护病毒核酸的 作用。核心贮存病毒的遗传信息,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增殖及对宿主的感染性。在各类病 毒中,植物病毒以ssRNA为主;动物病毒以线状的dsDNA和ssRNA为多;噬菌体以线状的

dsDNA居多。复杂的病毒在核衣壳外还有包膜,包膜成分为类脂或脂蛋白,是病毒以出芽方

式成熟时,由细胞膜衍生而来的;有的包膜上还长有刺突。包膜的功能除具有保护作用外, 还与病毒的宿主专一性和侵入有关。

病毒的基本形态:球形(多为动物病毒)、杆形(多为植物病毒)、复杂形状(T偶数噬 菌体)。病毒粒的对称体制有三种:螺旋对称(如烟草花叶病毒)、二十面体对称(如腺病毒) 以及复合对称(如E. coli的T偶数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为螺旋对称的杆状病毒,其衣 壳蛋白亚基和ssRNA核心都围绕一个中心轴进行螺旋排列。腺病毒为双链DNA病毒,无包膜,

由252个球形的壳粒排列成的二十面的对称体。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由头、颈和尾三部分 组成。头部为二十面体对称,内含dsDNA构成的核心;尾部长由尾管、尾鞘、基板、刺突与

尾丝等5部分组成;颈部位于头尾相连处,由颈环和颈须构成。病毒的群体形态有包涵体(动、 植物病毒) 、噬菌斑(噬菌体)、空斑(动物病毒)以及枯斑(植物病毒)。

噬菌体为原核生物的病毒,多为蝌蚪状,包括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的 繁殖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裂解(释放)。噬菌体效价(titre) 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为噬菌斑形成单位数(pfu)。常 用于测定效价的方法为双层平板法。一步生长曲线(one-step growth curve)是定量描述烈 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包括潜伏期(latent phase),裂解期(rise phase)和平稳期 (burst size)三个阶段。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侵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组整合

到宿主的基因组上,并随宿主基因组的复制而同步,而不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受温和噬菌体感染的宿主称之为溶原菌;温和噬菌体的三种存在形式:游离态、整合态(前噬菌体 prophage)、营养态。温和噬菌体也能发生自发和诱导裂解。

植物病毒大多为ssRNA病毒,一般无包膜,无特殊吸附结构,只能靠昆虫媒介或创口等 方式被动侵入。植物病毒感染植物的症状为花叶或叶片发黄、植株矮化或畸形、形成枯斑或 坏死。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多角体,多角体的功能是保护病毒粒免受外界不良 环境的影响。昆虫病毒主要有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等。

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一种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包括类病毒、 拟病毒和朊病毒3类。类病毒(Viroids)是一类只含RNA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 子病原体,其代表为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PSTD)。拟病毒virusoids,又称类类病毒、 病毒卫星,是一类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拟病毒的基因组也为RNA,但不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