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大生科院《微生物学教程 第二版(周德庆)》 各章复习重点 下载本文

9.5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975年,Kohler和Milstein证明:骨髓瘤细胞与免疫动物的 脾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分泌针对免疫抗原中的一种抗体,且杂交瘤细胞一经建立,即具有肿瘤细胞在体外无限繁殖和脾细胞产生抗体的双重功能。杂交瘤细胞在细胞培养中产 生大量单一类型的高纯度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2.血清学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

在体外进行的体液免疫反应一般采用血清进行试验,称为血清学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特异性、可逆性、定比性、阶段性(特异结合阶段、可见反 应阶段)、条件性(需电解质、温度、pH等)。抗原-抗体的免疫学反应,精确灵敏,特异 性高,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

(1)沉淀反应:抗原、抗体都处于溶解状态,按适当比例混合后,在电解质、温度适合 的条件下,产生沉淀现象。抗原称沉淀原,抗体称沉淀素。实验方法有玻片法、试管法、环 状试验、琼脂扩散法、免疫电泳。

(2)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在有电解质情况下,结合成可见凝集块。抗 原称凝集原,抗体称凝集素。 实验方法有直接凝集实验、间接凝集实验、间接凝集抑制实 验免疫妊娠试验)、交叉凝集与凝集素吸收实验。

(3)补体结合反应:补体作用没有特异性,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但不能单独 与抗原或抗体结合。补体结合反应系统由结合系统和指示系统组成: 结合系统:主要是抗原(可溶性)、抗体及补体,都是液体,无可见反应: 指示系统(溶血系统):羊红细胞与羊红细胞抗体(溶血素),若补体被结合,不溶血, 反应阳性,说明抗原、抗体是对应的;若补体不结合,则与溶血系统结合,出现溶血,反应 阴性,说明抗原、抗体不对应。

3.现代免疫标记技术

某些小分子物质结合到抗原或抗体上,不影响抗原抗体反应但使之更容易观察从而提高 检测的灵敏度,称为免疫标记技术。

三大标记技术: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酶标记。常用方法有(1)免疫荧光方法(荧 光抗体法):荧光标记抗体,荧光标记抗抗体。(2)酶免疫测定:酶标记抗体或抗抗体进行 抗原抗体反应。常用酶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以二氨基联苯胺DRP为底物,产生棕褐色。 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酶标法)。(3)放射免疫测 定法RIA。(4)免疫电镜技术IEM。(5)发光免疫测定法LIA。

4.免疫印迹 ( Western Blot): SDS-PAGE的高分辨率 + 免疫反应的特异性。

5. 免疫预防

人工免疫用于预防传染病时,即为免疫预防。有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9.6生物制品

凡是人工免疫用的抗原和抗体制品以及诊断用的抗原和抗体制品统称为生物制品。生物 制品有疫苗、类毒素和免疫血清。

1.疫苗

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本身加工制成的。一般由细菌、螺旋体等制成的预防用生物制品 称为菌苗,而由病毒、立克次氏体制成的称为疫苗。

活菌(疫)苗:用无毒的或充分减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

死菌(疫)苗: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后制成。

自身菌苗:是从患者自身病灶中分离的病原菌制成的死菌苗。

亚单位疫苗:将病原微生物某种抗原成分提取出来制成疫苗,可特异性地防治某种疾 病,此种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应用DNA重组技术将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基因提取后与载体连接,然后 转入合适的受体菌中,使致病菌基因得到表达,将表达产物加工制成的疫苗即基因工程疫苗。

2.类毒素

3.免疫血清

含有特异抗体的血清称为免疫血清。有抗毒素、抗菌血清、胎盘球蛋白和血清球蛋白等。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学习要点

一、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微生物分类学 (microbial taxonomy) 是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 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 (taxon) 的科学,包括分类 (classification) 、命名 (nomenclature) 和鉴定 (identif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