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物业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土建部分讨论稿)
无锡万达城投资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1
目录
前 言 ............................................................................................................ 1 1桩基工程 ....................................................................................................... 1
通病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断裂 ................................................................................................1 通病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倾斜 ................................................................................................2 通病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焊接接头缺陷 ........................................................................................3 通病4混凝土灌注桩(水下灌注)桩身夹渣及断桩 ....................................................................4 通病5混凝土灌注桩(水下灌注)桩底沉渣过厚 ........................................................................5
2地下防水工程 ............................................................................................... 7 2.1 渗漏 ........................................................................................................... 7
通病1裂缝渗漏水 ............................................................................................................................7 通病2施工缝、后浇带渗漏 ............................................................................................................8 通病3变形缝渗、漏水 ....................................................................................................................9 通病4预留预埋造成渗漏 ................................................................................................................9
2.2 插筋偏位 ................................................................................................... 9 2.3 荷载干扰裂缝 ......................................................................................... 11 2.4 后浇带下沉 ............................................................................................. 11 3 主体结构 .................................................................................................... 13 3.1 渗漏 ......................................................................................................... 13
通病1厨房、卫生间及阳台楼板渗漏 ......................................................................................... 13 通病2外墙渗漏 ............................................................................................................................. 13
3.2 空间尺寸偏差 ......................................................................................... 14
通病1房间不方正 ......................................................................................................................... 14
1
通病2楼层净高偏差 ..................................................................................................................... 15 通病3截面尺寸偏差 ..................................................................................................................... 15
3.3 板面高低差控制 ..................................................................................... 16 3.4 楼梯踏步质量控制 ................................................................................. 16
通病1踏步尺寸偏差 ..................................................................................................................... 16 通病2踏步缺棱掉角 ..................................................................................................................... 17
3.5 混凝土观感缺陷 ..................................................................................... 18
通病1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 ................................................................................................. 18 通病2夹渣、烂根等缺陷 ............................................................................................................. 19 通病3:错台缺陷 .......................................................................................................................... 20
3.6 二次结构缺陷 ......................................................................................... 21
通病1裂缝 ..................................................................................................................................... 21 通病2 灰缝饱满度偏低 ................................................................................................................ 21 通病3砌体构造缺陷 ..................................................................................................................... 23 通病4马牙槎缺陷 ......................................................................................................................... 23 通病5 墙身埋设线管(盒)开槽处出现裂缝 ............................................................................ 25
4 装饰装修缺陷 ............................................................................................ 26 4.1 空鼓、开裂 ............................................................................................. 26
通病1 细石混凝土地面空鼓、开裂 ............................................................................................ 26 通病2 墙体抹灰空鼓、开裂 ........................................................................................................ 26 通病3楼板顶棚抹灰空鼓、脱落 ................................................................................................. 28
4.2 渗漏 ......................................................................................................... 28
通病1 厨房、卫生间、浴室渗漏 ................................................................................................ 28 通病2排水管穿过楼板、屋面或地下室外墙连接点渗漏 ......................................................... 29 通病3 外挑的大线条根部往室内渗水 ........................................................................................ 30 通病4 外窗渗漏 ............................................................................................................................ 30
2
4.3 阴阳角不顺直 ......................................................................................... 33 4.4 楼梯踏步尺寸偏差 ................................................................................. 34 4.5 空间尺寸偏差 ......................................................................................... 34 4.6外墙缺陷 .................................................................................................. 34
通病1 外墙饰面砖空鼓、松动脱落、开裂、渗漏 .................................................................... 34 通病2 外墙抹灰空鼓、开裂 ........................................................................................................ 35 通病3 外墙装饰工程膨胀螺栓孔渗漏 ........................................................................................ 36 通病4 外墙天然石板材饰面泛碱、板缝渗出白浆 .................................................................... 37 通病5 大理石、花岗石等石材色差 ............................................................................................ 37
5 建筑屋面工程 ............................................................................................ 39 通病1 屋面防水渗漏 ................................................................................... 39
通病2 屋面排水坡度不足、水落口部位排水不畅 .................................................................... 40 通病3 水落口施工不符合规范要求 ............................................................................................ 40 通病4 屋面有排气要求的隔热层不按规定留排水、排气孔,使顶棚出现渗水等现象 ........ 41 通病5 屋面泛水处开裂、渗漏 .................................................................................................... 41
6 保温节能 .................................................................................................... 43
通病1 外墙平整度差、阴阳角线条不顺直 ................................................................................ 43 通病2 外墙保温层开裂 ................................................................................................................ 43 通病3 有保温层的外墙饰面砖空鼓、脱落 ................................................................................ 44 通病4 屋面保温层积水、起鼓、开裂 ........................................................................................ 45
3
前 言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且不易根治的一些不影响工程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裂缝、渗漏等,由于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
为提高无锡万达城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根据国家现行规范标准、《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无锡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结合本项目实际,特制定本手册。希望各工程管理人员在实践中,根据每个工程的特点,找出可能发生的质量通病,确定质量控制点,参照本手册制定防治对策,克服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由于编制时间较为仓促,理论及实践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指正。同时,请各相关部门、相关施工单位在执行本防治手册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及时调整和补充。
1
1桩基工程
通病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断裂
【现象】
施工过程中表现为脆断,精测结果表现为桩身完整性存在严重缺陷。 【规范标准】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 6.3.4 打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桩施打过程中,应重锤低击,应保持桩锤、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并随时检查桩身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0.8%时,应找处原因设法纠正;在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6.4.7当打桩过程中遇到贯入度突变、桩头桩身混凝土破裂、桩身突然倾斜跑位、锤击数过多以及地面明显隆起、临桩上浮等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并及时与设计、监理等共同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106-2003
7.4.7 当遇到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者有严重回弹、桩顶或者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 、应暂停打桩、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2003
3.2.7 施工后,应先进行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当基础埋深较大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 【原因分析】
1)桩身混凝土强度低,管壁厚薄不均匀,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者断裂未被发现,沉入过程中发生较大的倾斜或弯曲;
2)地层软土变化或含有坚硬障碍物时,在锤击或静压作用下把桩尖挤向一侧; 3)桩尖进入硬土层后,采用移动桩架等措施强行回扳纠偏;
4)桩周边的土方开挖方法不当,一次性开挖深度太深,使桩的一侧承受很大的土压力,使桩周身弯曲断裂;
5)接桩时,焊缝不饱满,自然冷却时间不够,接桩时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偏位;
6)压桩时,场地条件较差,造成压桩时机身不平稳;
7)桩端持力层岩面倾斜,桩尖在受压情况下产生侧滑从而断裂; 8)施工时,垂直度偏差过大,从而断裂;
9)压桩路线安排不当,造成压桩机侧向挤压而使桩身断裂。 【预防措施】
1)合理安排压桩路线,防止压桩机侧向挤压已完成的管桩;
2)对桩身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测量管桩的外径、壁厚、桩身弯曲度等有关尺寸,并详细记录,发现桩身弯曲度超过规定或者桩尖不在轴线上的不宜使用。桩的堆放、调运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3)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进行清理,必要时对每个桩位采用钎探方法查明; 4)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采用正确的纠偏措施,桩压入一定的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
5)突发开挖应沿着桩周边分布均匀进行,防止土体侧压力导致装身断裂; 6)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如岩溶地区应对桩端持力层进行探明,预先处理;
1
7)当基础埋深较大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 【一般工序】
平整场地→放线定桩位→清理桩位下的障碍物→预制桩进场→桩机就位→吊桩、对正装位垂直度对中→桩顶与桩帽间防止弹性垫层→管桩就位→复核桩位应垂直对中→打(压)桩→接桩→截桩 通病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倾斜
【现象】
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规范要求。 【规范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5-2008 7.4.3桩打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7.4.13施工现场应配备桩身垂直度的观测仪器(长条水准尺或经纬仪)和观测人员,随时量测桩身的垂直度。
7.5.8静力压桩施工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第一节桩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
7.5.11压桩过程中应测量桩身的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较硬的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
8.1.5挖土应均衡分层进行,对流塑状软土的基坑开挖,高差不应超过1m。 【原因分析】
1)桩头不平,桩身弯曲度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 2)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幢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弯曲;
3)桩数较多,上部为软弱土层,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产生挤土效应而使相邻的桩体偏位;
4)桩就位后未有认证检查和调整、降锤稳桩(施压时)时装已不垂直;
5)静压桩机自重加配重总重量大,沉桩过程中,机架产生不均匀沉降,或静压桩机在移动时,对软弱地基挤压而导致临近桩体偏位倾斜;
6)土方开挖方法不当,一次性开挖深度太深,使桩的一侧承受很大的土压力,使桩身弯曲变形;
7)桩入土后,入障碍物,将桩尖挤向一侧 【预防措施】
1)施工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能使用;
2)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造作规程施工; 3)制定有效的压(打)桩路线,并根据装的入土深度,应先长后短、先高后低,若桩比较密集,应采用“先中间后两边”的措施进行压桩(打桩)施工;
4)桩机进场前先平整场地,使打桩机(静压桩机)底盘保持稳定和水平;
5)为防止桩机下陷而造成桩身倾斜,桩机挤压导致桩位偏移等影响施工质量问题及施工安全隐患,必须对施工现场地进行局部回填平整,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地基承载力,使其达到打(压)桩施工要求;
6)开挖应分层均匀进行,必须加强维护措施,防止土体侧压力对桩上产生附加弯矩而导致桩身倾斜;
7)施工前应清除地下障碍物。如墓穴、地下废旧建筑物等。
【一般工序】
2
平整场地→桩位放线→清理桩为地下障碍物→预制桩进场→桩机就位→吊桩、对正桩位垂直对中→桩顶防止弹性垫层→桩帽→管桩就位→复合检查桩位垂直对中→打桩(压桩)→接桩→截桩
通病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焊接接头缺陷
【现象】
焊接接头寒风不连续、不饱满、焊缝中加有焊渣、气孔等缺陷。 【规范标准】
《建筑工结构焊接技术规范》JGJ-50202-2002
5.3.2施工过程红应检查桩的贯入度情况,桩顶完整状况,电焊接桩质量,桩体垂直度,电焊后的停歇时间。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头座10%的焊缝探伤检查。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范》JGJ-81-2002 焊缝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焊缝表面无裂纹、未满焊、未熔合、夹渣焊瘤等缺陷;
焊缝咬边深度不大于0.5mm两侧咬边总长度不超过焊缝长度的10%,且不大于25mm,焊缝错边量不大于10%板厚,且不大于2mm。
焊缝内部缺陷合格标准:射线探伤应符合II级以上的规定;超声探伤应符合BI级的规定。 【原因分析】
1)采用焊接连接时,连接处表面未清理干净,连接桩的桩端不平整; 2)焊接质量不好,焊缝不连续、不饱满、寒风中夹有焊渣等杂物; 3)焊接好后,未到停歇就沉桩,焊缝遇到水出现脆裂;
4)两节桩截面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接桩处产生弯折,打(压)桩过程中接桩局面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 【预防措施】
1)桩对接前,上下端表面应采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2)接桩时焊缝应分层焊接,第一层韩完后必须把焊渣清理干净,方可进行第二层施焊,焊缝质量要保证连续、饱满,不得有咬边、弧坑、气孔、夹渣等缺陷,焊完后将焊渣敲干净后检查焊缝质量:重要工程应对焊接桩的接头座10%的探伤检查;
3)焊接好的桩接头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满足停歇时间后,才能继续沉桩,停歇时间应大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立即施打;
4)采用四点对称焊接固定,不少于两人对称焊接;下节桩的桩头处应设导向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桩对接前,上下端表面应采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一般工序】
上下装端对齐→第一遍焊接→停歇时间大于8min→敲除焊渣→第二遍焊接→停歇时间大于8min→敲除焊渣至符合规范要求→涂防锈漆
3
图1.1四点对称点焊固定管桩 图1.2 对称焊接
通病4混凝土灌注桩(水下灌注)桩身夹渣及断桩
【现象】
混凝土灌注桩(水下灌注)成桩、桩身混凝土局部位置夹有泥土,严重的甚至导致断桩。
【规范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6.2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人工挖孔桩应复验孔底的持力层(岩)性。嵌岩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2 6.3.2泥浆护壁应符合下列要求:
4 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应采取维护孔壁稳定的措施。 6.3.30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类要求。
3 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应为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升导管的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 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原因分析】
1)孔壁坍塌:
2)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导管买入凝土深度不足,拔管时,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3)管制混凝土过程中出现卡关或者导管堵塞,导致浇注中断,若重新浇灌时,则混凝土内存在的浮浆夹层,造成断桩;
4)混凝土灌注不连续,灌注时间过长;
5)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渗漏,呆滞护壁泥浆渗入导管内的混凝土之中 【预防措施】
1)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应采取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2)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应为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
3)导管安放在桩孔时要上下抽动,检查是否有卡关现象,没有卡关现象才浇筑混凝土;
4)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并严格控制毎车的坍落度,每根桩的灌注时间
4
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关注过程中的故障应及时的采取处理措施;
5)导管使用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可取为0.6-1.0Mpa,确保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不渗漏; 【一般工序】
钻孔→清孔→安装钢筋笼→安放导管→二次清孔→进行孔位、孔径、垂直度、孔深、沉渣厚度及混凝土坍落度检测→灌注混凝土
图1.3 抽芯检测、桩身质量好
通病5混凝土灌注桩(水下灌注)桩底沉渣过厚
【现象】
混凝土灌注桩(水下灌注)桩底沉渣过厚 【规范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3.9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标准: 1 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 2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
3 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mm; 6.3..2泥浆护壁应符合下列要求:
2 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到灌注水下混凝土 【原因分析】
1)在清孔过程中,未能及时置换泥浆;
2)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也未进行沉渣厚度检验; 3)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含砂率过大,而难于将沉渣浮起; 4)钢筋笼吊放过程中,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度入桩底;
5)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引起桩孔土壁坍塌,又未能进行再次请孔,导致沉渣过厚;
6 水下混凝土浇筑前,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过大,或混凝土储备量不足 【预防措施】
1)再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并保持孔内泥浆液面的稳定,直到浇筑水下混凝土;
2)孔壁土质较好,不易塌孔者,可以用空气吸泥机清孔,孔壁土质较差时,可以用你将循环或抽渣筒清孔,清孔后对沉渣厚度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在浇筑混凝土;
3)清箜篌距孔底0.5m内泥浆比重应小鱼1.25,黏度不得大于28s,含砂率不大于8%
4)运输材料、吊钢筋笼、浇筑混凝土等作业,应改制扰动孔内土和碰撞孔壁导致泥土坍塌落入桩底;
5
5)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应为300-500mm,并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一下不应少于0.8m;
6)下完钢筋笼检查沉渣量和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 【一般工序】
钻孔→清孔→安装钢筋笼→安放导管→二次清孔→进行孔位、孔径、垂直度、孔深、沉渣厚度及混凝土坍落度检测→灌注混凝土
图1.4 沉渣厚度示意图
6
2地下防水工程
2.1 渗漏
通病1裂缝渗漏水
【现象】
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竖向裂缝、斜向或环形裂缝。当裂缝贯穿于混凝土结构时,即产生渗漏水现象。混凝土裂缝渗水现象如下图2.1-1、2所示。
图2.1 -1 外墙裂缝渗漏1 图2.1-2 外墙裂缝渗漏2
【原因分析】
受力不均及混凝土收缩;混凝土配合比及坍落度控制不严;施工方法不当、养护不到位。 【预防措施】
建议增加抗裂网片、膨胀剂、抗裂纤维等;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保证养护条件及时间。
6)螺栓孔先用防水砂在外墙浆封堵,在内侧用发泡剂填实,最后外侧防水砂浆涂刷JS防水材料,如图2.1-3、4所示。
图2.1-3螺栓口清理封堵 图2.1-4螺栓口附加防水层
7
【纠正措施】
对渗漏的裂缝采用高压注浆法。常用材料有聚氨酯、环氧树脂、快速堵漏胶等。如图2.1-5、6所示。
图2.1-5 裂缝高压注浆1 图2.1-6 裂缝高压注浆2 通病2施工缝、后浇带渗漏
【现象】
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接搓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如图2.1-7~10所示。
图2.1-7 外墙水平施工缝渗漏 图2.1-8 外墙竖向施工缝渗漏
图2.1 -9 底板后浇带渗漏 图2.1-10 外墙后浇带渗漏 【原因分析】
止水带未连续封闭;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理不到位;振捣不密实。 【预防措施】
钢板止水带厚度不小于3mm、宽度不小于300mm,保证焊缝质量及预埋位置准确。
8
橡胶止水带采取可靠固定方法,保证位置准确。做好界面处理,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建议导墙浇筑高度应为300mm)。建议做法如图2.1-11所示。
图2.1-11 底板后浇带处侧面封堵大样图
【纠正措施】
可采用高压注浆堵漏法。 通病3变形缝渗、漏水
【原因分析】
橡胶止水带预埋位置不当,保护不到位。 【预防措施】
橡胶止水带预留位置正确且固定牢固,浇筑前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表面附贴式橡胶止水带的两边,填防水油膏密封;金属止水带压铁上下应铺垫橡胶垫条或石棉水泥布,以防渗漏。 【纠正措施】
砼破除→修补橡胶止水条(重新植入橡胶止水条)→防水胶泥封堵→重新浇筑砼。
通病4预留预埋造成渗漏
【现象】
管道及电缆管穿过防水混凝土时与混凝土分离,产生漏水。 【原因分析】
穿墙管未设止水环;止水环未满焊。套管与管道、电缆等之间封闭不严。 【预防措施】
1)建议将管道埋置深度提高到常年地下水位以上。
2)设置止水环,并保证焊接质量。管道、电缆与套管间的空隙,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
3)密集管道外墙处增加外凸混凝土封闭管道,并增设涂膜防水。 【纠正措施】
1)对于管盒周边出现的渗漏,直接堵塞处理。
2)管道密集处漏水,凿除松散混凝土,用堵漏灵封堵后,浇筑细石混凝土。如再渗漏,采用高压注浆方法。
2.2 插筋偏位
【现象】
墙柱钢筋排列间距与图纸要求不符,钢筋向内侧及外侧移位,保护层过大或过小、
9
甚至钢筋偏出边线等,如图2.2-1、2所示。
图2.2-1 墙体插筋偏位 图2.2-2 柱筋偏出柱边线 【原因分析】
固定措施不当。 【预防措施】
浇筑前复核,浇筑后混凝土初凝前再复核。墙体钢筋采用水平和竖向梯子筋固定。柱筋采用定位箍固定。插筋尽可能落至底面钢筋并固定,与上层钢筋处加钢筋电焊固定,拉线带直。
图2.2-3 墙柱插筋固定示意图
图2.2-4 剪力墙梯子筋图 2.2-5 柱定位箍
【纠正措施】
1)采用微调或植筋处理。如图2.2-6~9所示。
10
图2.2-6 斜弯 图2.2-7 L型加强筋
图2.2-8 竖筋偏离外边线部位 图2.2-9 植筋法
2.3 荷载干扰裂缝
【现象】
一般楼面出现较多,裂缝杂乱无章,无规则排列,裂缝宽度一般较小,肉眼不能观察,裂缝宽度一般小于0.1mm,也有较宽裂缝存在,楼面受雨水或积水浸泡后出现,干燥后板底有明显的水迹。这些裂缝一旦出现,难以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如图2.3-1。
图2.3-1 楼面干扰裂缝
【原因分析】
楼面混凝土未达到强度,楼板过早承受施工荷载。 【预防措施】
楼面混凝土养护到位,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方可上人;减少材料集中堆放。 【纠正措施】
做好表层防水措施,高压注浆填充裂缝。
2.4 后浇带下沉
【现象】
11
后浇带两侧梁板不同程度下沉。 【原因分析】
1)水平结构模板拆除的同时将后浇带处模板拆除,致使后浇带处梁、板成悬臂结构,导致结构下挠,产生结构裂缝。
2)后浇带处模板支撑松动。 【预防措施】
后浇带处模板单独支设,形成局部独立支撑体系,并加固到位,当水平结构模板拆除时,保留后浇带处模板(图2.4-1);设置与结构板同时浇筑的防沉降柱(图2.4-2),待后浇带浇封闭拆模后拆除,此防沉降柱可周转用于二次结构。
图2.4-1 后浇带处模板独立支撑体系 图2.4-2 后浇带两侧设置防沉降柱 【纠正措施】
用千斤顶对下沉部位进行回顶,待两侧模板在设计标高范围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12
3 主体结构
3.1 渗漏
通病1厨房、卫生间及阳台楼板渗漏
【原因分析】
吊模板条埋入混凝土,未及时拆除,腐蚀后造成渗漏。 【预防措施】
厨房、卫生间及阳台处采取300mm高混凝土止水坎,墙体选用水泥砌块,如图3.1-1、2所。示结构板采用磨光机收浆打平及成型效果如图3.1-3、4所示。
图3.1-1 厨房、卫生间墙体1 图3.1-2厨房、卫生间墙体2
图3.1-3 成型效果 图3.1-4 磨光机收浆、打平处理
【纠正措施】
沿裂缝切槽嵌缝并用化学浆液灌注缝隙,封闭裂缝。
通病2外墙渗漏
【现象】
外墙雨后出现渗漏印迹。如图3.1-5所示。
13
图3.1-5 外墙渗漏
【原因分析】
挑架型钢洞、脚手架洞眼、穿墙螺栓等未封堵或封堵不严。墙体水平施工缝处理不当。
【预防措施】
1)对小直径的穿墙洞眼外用膨胀砂浆、或防水砂浆封堵,内用发泡剂填塞,挑架型钢洞、脚手洞眼等采用膨胀混凝土填塞密实,并在迎水面刷防水涂料。如图3.1-6所示。
图3.1-6 外墙螺杆眼封堵 图3.1-7 止水坎留设
2)挑板、空调板等有水部位交接墙根设高出完成面300mm混凝土坎,并在接缝处增设一道防水处理,如图3.1-7所示。
3)对拉螺栓孔尽量做到内高外低。
4)封堵完成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后续施工。 5)窗台腰带或腰梁,顶部做内高外低6cm坡度。 【纠正措施】
柔性密封材料嵌缝。
3.2 空间尺寸偏差
通病1房间不方正
【原因分析】
模板加固不合理,导致胀模、偏位、垂直度偏差;控制线误差过大;砌筑过程中,带线不准。 【预防措施】
1)立模应优先采用焊接钢件的方法限位,即在伸出楼面的墙、柱纵筋外侧,按弹
14
线位置,点焊钢筋头,以控制墙、柱立模的几何尺寸。
2)每层测量放线后应闭合检查,并安排复核;墙模弹30cm控制线,确保开间尺寸。
【纠正措施】
不影响房间净空尺寸时,可抹灰找平处理;影响房间净空尺寸时,需剔凿修补处理。
通病2楼层净高偏差
【原因分析】:
1)板底模板支设不平整、标高控制不准确; 2)梁底、板底未按要求起拱或起拱过大。
3)混凝土浇筑后未用抹子找平压光;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支撑松动,土层浸水,致使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 MPa时就上人,使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印痕。 【预防措施】:
混凝土浇筑前及过程中各复核一次;模板、支撑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支柱和支撑必须支承在坚实的基层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并防止浸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模板和支撑情况,如有松动变形,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加固好。建议采用定型化模具,如铝模板等。 【纠正措施】:
1)不影响净高的情况下,采取腻子找平。 2)影响净高时,局部采取剔凿处理。 通病3截面尺寸偏差
【现象】
现浇结构构件截面尺寸与图纸存在偏差,墙体厚度、梁截面尺寸、柱截面尺寸等存在偏差。如图3.2-1所示。
图3.2-1 截面尺寸偏差 图3.2-2 剪力墙控制 【原因分析】
1)轴线未严格按图纸要求测放,轴线、模板、预留洞口边线等施工控制线不清晰或存在偏差;
2)模板安装时未严格按照施工控制线安放; 3)结构模板支撑体系不牢,造成涨模等现象。 【预防措施】
1)现浇结构截面尺寸偏差控制主要为控制放线施工精度及模板工程质量。
15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剪力墙墙根焊水平钢筋定位,并用水泥内撑块支撑,保证墙宽度,如图3.2-2所示;在楼面向下5cm处预埋可卸式套头(图3.2-3),楼面处预留砼凹槽,模板下口的砼上贴2cm宽3mm厚的海绵条及塑料薄膜,以防止墙柱根部砼漏浆污染下部的墙面。
图3.2-3 墙体上下层之间的接茬处理 图3.2-4 梁侧模板控制
4)在模板安装前,控制两侧模板间距的水平垫块等控制结构几何尺寸的辅助工选型要正确,安装要牢固。梁侧模板采用专用梁夹具,确保梁截面尺寸。如图3.2-4所 示。
【纠正措施】
1)对负偏差的墙体、梁及柱,正偏差的房间开间及层高,在不影响结构受力的情况下可通过表面抹灰等装修做法进行纠正;如影响到结构受力则需要对其根据专项方案进行加固;
2)对墙体、梁、柱等截面尺寸较设计变大的及结构表面涨模的,在不影响结构受力的情况下进行剔凿。
3.3 板面高低差控制
【现象】
板面高低差一般出现在厨房、卫生间及阳台处。 【原因分析】
相邻模板支设时标高不统一,支撑体系不牢。 【预防措施】
1)高低槛采用方钢支设,方钢下采用钢筋焊架支撑,由瓦工拆模时,并收角方正。 2)厨房、卫生间及阳台处吊模采用定型模具,定型模具加固采用焊接定位钢筋加固。
【纠正措施】
板面高低差较大时,则需根据层高控制线进行测量,对板面进行剔凿修正。
3.4 楼梯踏步质量控制
通病1踏步尺寸偏差
【现象】
踏步尺寸偏差,宽度不一。如图3.4-1所示。
16
图3.4-1 踏步尺寸偏差
【原因分析】
模板支设不合理,加固不到位,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偏位。 【预防措施】
建议踢面采用40~50mm厚木模。楼梯施工缝处模板预留抽屉式清扫口。如图3.4-2。
图3.4-2 抽屉式清扫口 图3.4-3 楼梯模板
【纠正措施】
将有偏差的踏步修整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 通病2踏步缺棱掉角
【原因分析】
楼梯踏步板侧板拆模过早,硬物碰撞,导致楼梯踏步受损。如图3.4-4。
图3.4-4 楼梯踏步侧板模板保留
【预防措施】
17
1)楼梯踏步板侧板拆模不易过早,待上层楼梯支设时,拆除下层楼梯踏步斜板,有效保证楼梯踏步的完整性。如图3.4-5、6所示。
2)拆模时间严格控制,做好成品保护(可用废旧模板订制保护踏步)。
图3.4-5 楼梯踏步侧板模板保留 图3.4-6 废旧模板钉制的踏步
3.5 混凝土观感缺陷
通病1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
【现象】
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麻点、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等表面凹凸不平现象,但无钢筋和碎石外露。如图3.5-1、2所示。
图3.5-1 麻面 图3.5-2 孔洞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3)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充分振捣后又下料。
5)振捣不到位,漏振、过振。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6)拆模过早,导致粘模。 【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木模板灌注砼前,提前24h,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
2)模板拼缝要严密,拼缝处可用海绵条或较厚双面胶带处理。
3)剪力墙阳角加固采用双扣件及大头楔楔紧的方法,增强阳角模板强度。剪力墙
18
阳角处对拉螺杆距墙边距离不大于150mm。如图2.5-3所示。
图2.5-3 加固示意
图3.5-4 混凝土成型效果 图3.5-5 阴角部位模板 4)阴角部位,如图3.5-5所示。
5)脱模剂涂刷均匀,一般选用水性脱模剂。 【纠正措施】
若缺陷面积较小,可将砼表面润湿后用同配比砂浆将麻面处抹平压光,养护后进行适当打磨,使颜色一致。若缺陷面积较大,应先凿毛后处理。 通病2夹渣、烂根等缺陷
【现象】 混凝土中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底部出现缺少水泥砂浆、石子外露的现象。如图3.5-6、7所示。
图3.5-6 夹渣 图3.5-7 烂根
【原因分析】
19
合模前清理不到位,混凝土板面平整度误差较大导致墙柱模板底部缝隙过大;润泵残留水未排除干净;振捣不密实。
【预防措施】
合模前将接缝处清理干净,墙板模板底部封闭严密(可采用钉小木条及坐浆进行处理)。
【纠正措施】
轻度烂根剔打清洗后用水泥浆进行抹平,严重时将烂根部位剔除20~30mm后凿毛处理,支设模板,清水冲洗,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细石砼或压浆处理。 通病3:错台缺陷
【现象】 现浇结构上下层或模板交接处出现错台。如图3.5-8所示。
图3.5-8 错台
【原因分析】
模板加固不到位。 【预防措施】
模板下口及模板交接加固牢固。模板下部与原混凝土之间加设一道螺杆加固,保证模板接合处不留缝隙 。上下剪力墙处采用预埋可卸式螺杆加固,确保砼面不错台,如图3.5-9所示。
图3.5-9 预埋可卸式螺杆
【纠正措施】
确定需要凿除的深度,将高出部分凿除至10mm左右的残留量,然后用磨光机打磨平顺。
20
3.6 二次结构缺陷
通病1裂缝
【原因分析】
1)砌筑材料未达到养护期,砌筑材料不稳定; 2)一次砌筑的高度过高;
3)洞口未设置过梁或过梁长度不足;
4)填充墙上口与框架结构之间未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 5)填充墙侧与剪力墙或柱交界处砌筑时砂浆不饱满; 6)拉结筋设置过少或漏放;
7)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槽水平槽,产生裂缝。 【预防措施】
1)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厂停放期不应小于28d,上墙含水率应为5%-8%。混凝土及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
2)墙体砌筑前进行构造柱设计和砖排版,带皮数杆拉通线施工,原浆勾缝,每天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8m以下,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
3)中部、窗洞下口设置腰梁或者腰带,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4)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应60d后再抹灰,并不应小于30d。
5)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耐碱网格布或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6)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的长度应不小于250mm,如图3.6-1、2。
7)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预留3/4标准砖高度的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成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留空出补砌侧砖(约60°)挤紧,如图3.6-1;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墙体不同材料交接处应铺贴抗裂网,砌块墙面粉刷应满铺抗裂网;按规范设置墙体构造柱、圈梁、过梁、窗台梁等措施。
图3.6-1顶头缝斜砌 图3.6-2洞口钢筋混凝土过梁 【整改措施】
必须将墙体重新进行砌筑,防止因基层开裂导致粉刷面层的开裂。 通病2 灰缝饱满度偏低
【现象】
砌体水平灰缝饱满度低于规范规定;竖向灰缝砂浆不足或根本无砂浆,砌体出现假缝、瞎缝、透明缝。
21
【原因分析】
1)砂浆饱和易性不好,砌筑时铺浆和挤浆都比较困难,影响灰缝砂浆的饱满度; 2)用干砖砌墙,砂浆中的水分被砖吸收,使砂浆失水结硬,既影响砂浆粘结性能,也使水平灰缝饱满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3)用铺浆法砌筑,有时因铺浆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水分被地砖吸收,使砌上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砖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符合要求;
4)砂浆易和性差、操作者瓦刀上浆、竖缝上浆困难;
5)操作者没有认真进行操作,砌筑后没有进行自检,使竖向灰缝砂浆不饱满未得到及时纠正。 【预防措施】
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的关键;
2)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控制铺灰长度,一般气温情况下不超过750mm;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不得超过500mm;
3)砌筑方法,推广“三一砌筑法”(即是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筑方法); 4)严禁干砖砌墙。砌筑前1~2d应将砖浇湿,灰砂砖和粉煤灰砖的含水率达到8%~12%,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含水率应为10%~1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应小于15%(对于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应小于20%),一般控制在10%~15%为应(砌块含水深度以表面8~10mm为宜);普通混凝土、陶粒混凝土、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含水率以5%~8%为宜,一般不需要浇水砌筑;
5)砌筑过程中,应注意检查竖向灰缝的饱满度,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填充墙砌体灰缝饱满度及检查方法应符合下表: 砌体分类 灰缝 饱满度及要求 检测方法 水平 ≥80% 空心砌块 采用百格网垂直 填满砂浆,不得有透明缝、瞎缝、假缝 检查块材底加气混凝土砌块水平 ≥80% 面砂浆的粘和轻质骨料混凝结痕迹面积 垂直 ≥80% 土小砌块砌体
图3.6-3倒灰 3.6-4铺灰
22
图3.6-5顺砖砌筑 3.6-6丁砖砌筑
通病3砌体构造缺陷
【原因分析】
未按要求设置构造措施。 【预防措施】
1)屋面女儿墙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当采用砌体材料砌筑时,女儿墙根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300mm的钢筋混凝土坎,与屋面梁板一起浇筑。
2)构造柱的设置应进行优化,并经设计院确认。
3)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压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截面厚度不小于120mm,两端伸入墙体的长度不小于250mm。
4)当门窗洞口上至梁底距离小于200mm时,门窗过梁应与结构梁整浇(图3.6-7)。施工图纸应有具体大样图。
图3.6-7 过梁与结构梁整浇
通病4马牙槎缺陷
【现象】 马牙槎不垂直、移位、侧模变形、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图3.6-8)。
23
图3.6-8 构造柱马牙槎不垂直、移位、浇筑混凝土不密实
【原因分析】
马牙槎未按要求留置;混凝土入模前留置时间过长;未振捣密实。 【预防措施】
1)采用“先退后进”的办法依次向上砌筑,进位与退位处挂垂线自上而下砌筑,进位和退位的尺寸大小要一致和垂直(如图3.6-9所示)。
2)砌筑时,按照上述办法,并在砌筑部位转角处端头立放皮数杆,且每一层砌体砌筑必须挂水平线砌筑。
3)混凝土应控制在初凝前浇筑完成。
4)二次浇捣的构造柱的模板在上口留置喇叭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三天内剔除突出的混凝土,确保构造柱顶部密实。如图3.6-10~12所示。
图3.6-9 构造柱马牙槎留置 图3.6-10 构造柱模板安装及留置
24
图3.6-11 喇叭口留置 图3.6-12 海绵条粘贴
通病5 墙身埋设线管(盒)开槽处出现裂缝
【现象】
开槽部位墙身空鼓或沿开槽部位产生裂缝。 【原因分析】
1)线管在墙身槽位内未安装牢固,穿线时晃动管线引起该处墙身饰面裂缝; 2)对较深、较大的槽,一次性填缝,造成收缩裂缝; 3)未填抹平开槽部位先挂网,后抹灰,造成抹灰层架空;
4)单向刮灰,造成一边与墙体有挂浆粘结,一边与墙体无挂浆粘结,收缩后无挂浆一边出现裂缝。 【预防措施】
1)开槽应使用锯槽机,线管安装时牢固;
2)抹灰必须先填沟槽,后挂钢丝网(或粘贴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再抹底层砂浆(及中层砂浆);
3)实心墙槽沟必须填塞密实,保证墙槽砂浆与墙体的有效粘结; 4)空心墙墙槽填塞时应分别向槽沟的两边填压,然后刮平,保证砂浆填满空心砖; 5)水平槽填塞时须保证砂浆与墙槽上部的有效粘结;
6)对已完成装饰抹灰后开槽的,应在水泥砂浆中加入微膨胀剂,减少收缩量(因为无法挂网)
图3.6-13 墙身埋设线管(盒)开槽
25
4 装饰装修缺陷
4.1 空鼓、开裂
通病1 细石混凝土地面空鼓、开裂
【原因分析】
基层处理不到位;水泥浆结合层涂刷不均匀或涂刷时间过长;细石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要求;未按要求养护。 【预防措施】
1)做好基层清理工作。认真清除浮灰、白灰砂浆、浆膜等污物,地面基层过于光滑的应凿毛,边角部位辅助人工清理。
2)在浇筑地坪的前一天对基层进行湿润,但施工时无积水。 3)地面施工前应在基层上均匀涂刷素水泥浆结合层,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涂刷素水泥浆应与地面混凝土浇筑紧密配合,扫浆的范围不宜过大,做到随刷随打。如果素水泥浆已结硬,一定要铲去重新涂刷。
4)应采用磨光机等收面工具及时收面。地坪表面强度不够,地坪浇筑完成后24h之内不宜上人洒水,在浇筑完成24h过后对地坪表面进行洒水,洒水过后8-12h开始进行泡水养护7d左右即可。 【纠正措施】
1)对于空鼓面积不大于400cm2,且无裂纹,以及人员活动不频繁的房间边、角部位,一般可不做处理。
2)当空鼓超出以上范围应局部翻修,可用混凝土切割机沿空鼓部位四周切割,切割面积稍大于空鼓面积,并切割成较规则的形状。然后剔除空鼓的面层,适当凿毛底层表面,冲洗干净。修补时先在底面及四周刷素水泥浆一遍,随后用与面层相同的拌合物铺设,分三次抹光,并加强养护。如地面有多处大面积空鼓,应将整个面层凿去,重新铺设面层。
通病2 墙体抹灰空鼓、开裂
【现象】
抹灰层空鼓表现为面层与基层,或基层与底层不同程度的空鼓;抹灰层裂缝:抹灰层裂缝是指非结构性面层的各种裂缝,墙、柱表面的不规则裂缝、龟裂,窗套侧面的裂缝等。 【原因分析】
1)基层未清理,施工前未浇水润湿。 2)结构基层未凿毛或甩浆处理不到位。
3)一次粉刷厚度过厚或者过薄;分层抹灰材料强度差异大。
4)结构墙体与砖砌体等不同介质基层抹灰未设网格布或钢丝网加强。
5)夏季施工抹灰完成后未及时洒水养护,抹灰材料失水太快造成干缩裂缝。 【预防措施】
1)施工前,底层、基层表面应清理干净,并于施工前一天将准备抹灰的墙面浇水润湿。
2) 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应先凿毛,或用掺胶水泥浆,或用界面处理剂处理,或均匀喷浆处理,成点麻状,避免扁平状,并养护达到强度后在进行抹灰。
26
3) 严格控制一次抹灰的厚度,不得大于15mm,也不得小于0.5cm;各层抹灰间隔时间要视材料与气温不同而合理选定,一般须隔夜粉刷;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要接近。抹灰厚度在30~50mm间的,应分层挂钢丝网(或玻璃纤维网格布网)后抹灰,每层的厚度控制在10mm以内,不足30mm的抹灰面层满贴玻璃纤维网格布,如图4.1-1。
图4.1-1 面层满贴玻璃纤维网格布
4)抹灰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水泥的强度与安定性应符合标准,砂不能过细,应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石灰要熟透,无过火石灰。砂浆在拌制后要在3~4个小时内用完。
5)不同材质的墙体材料必须采用钢丝网片或网格布进行处理,网片(网格布)宽度不小于400mm,且固定牢固。
6)为防止窗台中间或窗角裂缝,一般可在底层窗台设一道钢筋混凝土梁,或设3Φ6的钢筋砖反梁,伸出窗洞各330mm。
7)对抹灰面积较大的墙、柱、槽口等,要设置分格缝,以防抹灰面积过大而引起收缩裂缝。不同介质基层抹灰施工前加设加强层;粉刷完成12h后,应采用喷雾剂进行喷水养护。 【纠正措施】
1)墙面大面积空鼓或裂缝时,将整面墙铲除并剔凿赶紧,如基层不符合要求的墙面,将基层剔凿清理赶紧,浇水润湿后重新甩浆抹灰。
2)当墙面局部空鼓,提前检测出空鼓范围,并弹线标记需处理范围,要求形状尽量规则,采用切割机沿标记线切缝,切割范围应超出空鼓范围50~100mm,切割深度不小于抹灰厚度一半;然后在切割范围内用錾子凿除抹灰砂浆,基层清理干净后用水润湿,1:3水泥砂浆打底 ,1:2.5水泥砂浆粉面分两次修补,最后抹压抗裂网格布。如图4.1-2所示。
图4.1-2 局部空鼓处理
27
3)对于没有空鼓现象的裂缝,用切割机沿裂缝切出10mm深槽,槽内吹干净后嵌入砂浆,最后抹压抗裂网格布。 通病3楼板顶棚抹灰空鼓、脱落
【现象】
混凝土楼板顶棚抹灰层出现不规则裂纹、空鼓、脱落等现象 【原因分析】
1.混凝土基层表面光滑,未对其做毛化处理,影响砂浆粘结力; 2.基底表面没有清理干净,形成分离层,导致抹灰层空鼓、脱落;
3.基层干燥,以致砂浆过早失水.加速了砂浆收缩,使抹灰层出现脱层、空鼓、裂缝; 4.拌合后水泥砂浆不及时使用完毕,剩余的停放时间过长.再使用时砂浆强度和粘结力降低;
5.砂浆配合比不当,干缩率较大:
6.抹灰层超厚,不分层施工造成收缩裂纹 【预防措施】
1.基层清理干净,保证底层砂浆与基层粘结:
2.混凝土基层光滑表面应做毛化处理,提前一周扫(喷)聚合物水泥砂毛糙浆,并做好水泥砂毛糙浆的湿润养护:
3.抹灰前一天顶板喷水湿润、抹灰时再洒水一遍,扫界面剂,随即抹底层砂浆; 4.底层要做到分层抹灰、每遍厚度为7~9mm,前一层抹灰层凝结后方可抹后一层: 5.抹灰用的砂浆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拌制.拌制好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
4.2 渗漏
通病1 厨房、卫生间、浴室渗漏
【原因分析】
管道、烟道周边封堵不密实;地面泛水找坡太小,甚至倒泛水;地漏安装过高;防水层在二次装修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如图4.2-1、2所示。
图4.2-1 烟道渗漏 图4.2-2 管道安装渗漏
【预防措施】
1)对暗埋的给排水管道,必须在安装施工完成后进行打压或灌水试验无渗漏现象后方可以进行隐蔽。
2)地面找坡保证坡向,坡度应为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28
图4.2-3 套管预埋 图4.2-4 管道洞口封堵
3)洞口填塞分二次进行,先用比楼板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加掺膨胀剂的细石混凝土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4h后,刷堵漏王一道,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如图4.2-3、4所示。
4)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刷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在施工完毕后,应做蓄水试验并经过试验确定无渗漏现象后方可施工保护层。
5)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
6)二次装修施工需破坏防水层的,施工之前必须经过申请同意后进行。安装后置吊杆应加限位装置。 【纠正措施】
1)针对只有水印渗漏不严重的情况,检查管道、瓷砖接缝及与墙面阴角部位,缝隙处刷水泥渗透结晶处理。
2)顶板裂缝采用聚氨酯进行注浆,水电管道、墙体根部须先凿除部分混凝土,再用防水材料堵漏。
3)当渗水较为严重,如表面修补没有效果,检查出渗漏部位,渗漏处局部剔凿开,重新做好防水层,如管道处渗漏,重新做防水封堵。
4)对面轻微渗水的采用堵漏王进行表面封堵,对于渗漏较为严重的,重新吊模。 通病2排水管穿过楼板、屋面或地下室外墙连接点渗漏
【现象】
给排水管道穿过楼板或地下室外墙处连接点渗漏 【原因分析】
1)穿越各层楼板、屋面、墙的管道未设置套管;
2)安装穿墙(板)套管或安装套管时未按规定做止水环,止水环未与套管满焊连接;
3)套管与立管空隙位置没有按规定要求在两管间嵌填沥青麻丝,在端部填防水油膏;
4)管道根部四周未增设附加层,宽度和高度均小于300mm 【预防措施】
1)管道穿越各层楼板、屋面板的套管位置准确,确保上下层套管控制在同一垂直轴线上;
2)管道穿越墙、板,且有防水要求时应设置钢套管。套管与止水环连接必须连续满焊;
3)套管与墙(板)之间灌微膨混凝土(或堵漏王)缝时,应先捣灌墙(板)厚的
29
二分之一,次日再捣灌余下的微膨混凝土。管根形成馒头包,达到强度后增涂上防水附加层,如图4.2-5所示。
图4.2-5
通病3 外挑的大线条根部往室内渗水
【现象】
室内墙下角从根部往上出现潮湿现象。如图4.2-6所示。
图4.2-6 外挑大线条根部渗水
【预防措施】
1)在大线条楼层外墙部位下口设置一道高出建筑面150mm混凝土反梁,同楼板混凝土一同浇筑。
2)外墙保温施工时,自外挑线条向上200mm高用防水砂浆粉刷。
3)增大线条排水坡度,减小存水量。在大线条粉刷时,增大排水坡度,线条内侧比外侧高30~50㎜为宜,这样大坡度雨水能很快流走,减少雨水在大线条上停留时间避免出现向室内渗漏现象产生。 【纠正措施】
注浆处理后,在外挑的大线条上部由内向外做4cm左右的斜坡。 通病4 外窗渗漏
【原因分析】
1)铝合金窗框与墙体连接处未留缝也未用防水密封胶填缝封闭,外窗周边与墙体连接 处裂缝渗漏;
2)门窗框与门窗口墙体之间密封胶存在气泡、开裂,部分冬季进行打胶的门窗,密封胶失去粘结力,密封不严。
30
3)窗框直接固定在保温层上,局部采取了防水加强处理,导致某些部位暴风雨后门窗侧保温层与墙体间裂隙渗漏。
4)有保温部位外窗渗漏,是因窗边保温板铺贴时未对窗边进行满批胶浆,导致雨水从保温板背面渗透进窗边。无保温的部位外窗渗漏是因窗副框与墙体之间的防水砂浆未填塞或未塞实,导致窗边空隙太大。无副框的窗边因发泡剂未打到位或发泡剂涨出窗主框表面后,表面氧化膜被破坏。门窗框材料拼接缝隙、螺栓孔没有打胶,或打胶不密实。
5)泄水孔设置不当和采用的部分外泄水孔盖在风压下紧闭堵塞泄水孔,导致向内泛水。
6)部分窗台抹灰存在空鼓、裂缝、起砂,导致密封不严渗漏,部分飘窗顶板存水、渗漏,个别窗台泛水倒坡,导致存水、渗漏。
图4.2-7 外窗渗水
【预防措施】
1)窗台梁应内高外低,坡度不小于10%。防水构造见图4.2-8。
图4.2-8窗台防水构造 2)飘窗窗台板的结构防水构造可选择下列方法,见图4.2-9、4.2-10。
31
图4.2-9 飘窗下槛做法一 图4.2-10 飘窗下槛做法二 3)门窗下槛应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嵌填密实。
4)外门窗框与洞口之间的间隙应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发泡聚氨酯填充密实。当采用发泡剂填充时,应设专用限位,保证发泡剂不溢出框外,发泡剂应一次成型,充填饱满,并不得切割。窗侧防水构造见图4.2-11。
图4.2-11 窗侧防水构造 图4.2-12打胶
5)门窗框与装饰完成面之间应抽槽打胶。见图4.2-12。
6)门窗顶滴水线可采用成品阳角滴水线条,鹰嘴或大斜面滴水线,大斜面坡度不
小于10%。见图4.2-13、4.2-14图。
图4.2-13 大斜面滴水线做法 图4.2-14 成品阳角滴水做法
7)门窗工程合同应明确质量标准。门窗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对门窗细部及构造进行深化设计,编制门窗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报总包、监理、业主单位审核。
8)门窗施工单位应编制门窗翻样图,并对已建洞口按翻样图逐个进行检查,洞口
32
位置、尺寸、垂直度应符合规范和安装要求。
9)土建单位应准确留置混凝土门窗洞口。对不符合要求的洞口,修补厚度超过40mm的应加筋支模浇C20细石混凝土修补,修补厚度小于40mm的应采用聚合物砂浆分层粉刷。
10)门窗下框室内侧翼缘应有足够的挡水高度,内外高差不小于30 mm,平开门窗下框应带排水槽。
11)拼樘料应上下或左右贯通,并直接锚入洞口基层上,锚入深度不小于25 mm。拼樘料与门窗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或榫式。立挺应凸出上下横挺,立挺上口应封闭,飘窗立挺厚度必须大于横挺。
12)密封条应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硅橡胶等热塑性弹性密封条。推拉门窗框扇应采用硅化加片毛条密封,密封胶条、密封毛条应连续,形成四周密封结构。框扇构件连接部位和五金件装配部位,应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
13)采用搭接密封时,最小密封宽度:平开窗不应小于7mm,推拉窗不应小于8mm。 14)构件连接应采用槽口、榫口连接,确保拼角密实,交接缝口满打密封胶。框与框之间缝隙不大于0.1mm,并要挤满密封胶,框与框之间的连接螺丝固定点必须用密封胶密封。
15)门窗下槛内应设排水孔,保证挡水槽内不积水,排水孔间距不大于1m,每窗不少于2个。
16)洞口打胶应在装饰涂料施工前完成。
4.3 阴阳角不顺直
【现象】
外墙大角,内墙阴阳角,特别是平顶与墙面的阴角四周不平顺、不方正。 【原因分析】
抹灰前,未进行挂线找方、贴饼、冲筋;面层抹灰时接槎随意,接槎处重复抹压造成比大面高;压光时间掌握不好,压抹遍数不够;基层处理不当;砂浆和易性差;抹灰操作不当,或技术不过关。 【预防措施】
1)先对墙面进行平整度及垂直度的检查,以便于确定抹灰层的厚度。做灰饼前将轴线向外引出500mm做为控制线,在房间四周弹上控制线,根据控制线做灰饼,这样既能保证房间的净宽、净深,也能保证房间的方正,避免出现大小头等缺陷。按规矩将房间找方,挂线找垂直和贴灰饼(灰饼距离1.5m~2m一个),附角护角线必须粉成“燕尾形”,其厚度按粉刷要求定,宽度为50~70mm,且小于600。墙根灰饼尽量靠地,收光到底,避免烂根。
2)冲筋宽度为10厘米左右,其厚度应与灰饼相平。为了便于作角和保证阴阳角垂直方正,必须在阴阳角两边都冲灰筋一道;抹出的灰筋应用长木杠依照灰饼标志上下刮平;木杠受潮变形后要及时修正。
3)抹灰时如果冲筋较软,容易碰坏灰筋,抹灰后墙面凹凸不平;但也不宜在灰筋过干后进行抹灰,以免出现灰筋高出抹灰表面。
4)阴阳角抹灰过程中,必须以基准点或护角线为标准,并用阴阳角器作辅助操作;阳角抹灰时,两边墙的抹灰材料应与护角线紧密吻合,但不得将角线覆盖,施工过程中随时用方尺检查角的方正,不方正时应及时修正。公共部位阳角应采用塑料阳角条粉刷,并起到防碰撞作用。
5)水泥砂浆粉门窗套,有的可不粉护角线,直接在两边靠直尺找方,但要在砂浆
33
初凝前运用转角抹面的手法,并用阳角器收光,以预防阳角线不吻合。
6)平顶粉刷前,应根据弹在墙上的基准线,往上引出平顶四个角的水平基准点,然后拉通线,弹出平顶水平线;以此为标准,对凸出部分应凿掉,对凹进部分应用1:3水泥砂浆(内掺108胶)先刮平,使平顶大面大致平整,阴角通顺。
7)在抹灰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修正抹灰工具,避免刮杠变形后再使用,以免影响墙的平整度,应随时对开间尺寸进行监测,如超过偏差后可以立即进行修整。
8)飘窗侧边、短墙阴阳角粉刷时,应控制角的方正,在做灰饼时进行严格复核。 9)阴阳角粉刷时,应采用与设计尺寸(包括外形)相符的阴阳角条从上至下(或从左至右)一次一次捋到底,边捋边压实。
4.4 楼梯踏步尺寸偏差
【现象】
楼梯踏步宽度、踢脚高度偏差,楼梯踏步角线不在一个平面上,踏步出现大小头等现象。 【原因分析】
1)楼梯踏步混凝土结构施工偏差大,抹灰施工前未整改。 2)楼梯踏步控制线偏差,未做好踏步钢筋护角。 3)工人施工不负责任,随意施工。 【预防措施】
1)计算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的差值,以此来控制地面面层、结合层厚度。统一楼梯面层做法,若平台与踏步面层做法不一致,应在梯段结构层施工时调整结构尺寸。
2)加强楼梯施工技术复核,施工前弹好抹灰控制线 。
3)提前将偏差较大的楼梯踏步结构剔凿整改,必要时重新浇筑混凝土。 4)建议在结构层上提前固定好钢筋护角(φ6.5钢筋),并提前校核。 5)踏步平、立面的施工顺序应先抹立面,后抹平面,使平立面的接缝在水平方向,并应将接缝搓压紧密。
4.5 空间尺寸偏差
【预防措施】
除主体施工时控制标高外,装饰阶段需控制:
1)在抹灰阶段,抹灰完成后,必须符合开间尺寸,应地面弹线后做灰饼,确保房间尺寸及方正;
2)地面及一遍涂料完成后,应复核空间尺寸,并进行调整。
4.6外墙缺陷
通病1 外墙饰面砖空鼓、松动脱落、开裂、渗漏
【现象】
外墙饰面砖空鼓、松动脱落、开裂、渗漏 【原因分析】
1)外墙基层没有清理干净并淋水湿润就进行抹灰,导致抹灰层空鼓、开裂: 2)外墙找平层一次成活,抹灰过厚,导敛抹灰层空鼓、开裂、下坠、砂眼、接槎不严实,成为藏水空隙、渗水通道;
3)外墙砖粘贴前找平层及饰面砖未经淋水湿润,粘贴砂浆失水过快,影响粘结质
34
量:
4)饰面砖粘贴时粘贴砂浆没有满铺(仅靠手工挤压上墙),尤其砖块的周边(特别是四个角位)砂浆不饱满,留下渗水空隙和通道;
5)粘贴(或灌浆)砂浆强度低,千缩龄大,粘结力差;
6)砖缝不能防水,雨水易入侵,砖块背面的粘结层基发生干湿循环,削弱砂浆的粘结力;
7)外墙剪力墙螺栓孔洞未做有效封堵。 【预防措施】
1)找平层应具有独立的防水能力,找平层抹灰前可在基面涂刷一界面剂,以提界面的粘结力.并按设计要求在外墙面基层里铺挂加强网;
2)外墙面找平层至少要求两遍成活,并且养护不少3d,在粘贴墙砖之前,将基空鼓、开裂的部位处理好,确保找平层防水质量:
3)镶贴面砖前,基层、砖必须清理干净,用水充分湿润,待表面阴干至无水迹即可涂刷界面处理剂(随刷随贴),粘贴砂浆宜采用聚合物砂浆;
4)外墙砖接缝宽度应为3~8mm.不得采用密缝粘贴:
5)外墙砖勾缝应饱满、密实,无裂纹,选用具有抗渗性能和收缩率小的材料勾如采用商品水泥基料的外墙砖专用勾缝材料,其稠度小于50mm,将砖缝填满压实待砂浆泌水后才进行勾缝,确保勾缝的施工质量。
6)螺栓孔先用防水砂在外墙浆封堵,在内侧用发泡剂填实,最后外侧防水砂浆涂刷JS防水材料,如图4.6-1、2所示。
图4.6-1螺栓口清理封堵 图4.6-2螺栓口附加防水层 通病2 外墙抹灰空鼓、开裂
【现象】
外墙抹灰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
1)基底表面没有清理干净,形成分离层,造成脱层、空鼓;
2)基层干燥,以致砂浆过早失水,加速了砂浆收缩,使抹灰层出现脱层、空鼓、裂缝;
3)抹灰层超厚,未分层施工导致收缩开裂;
35
4)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没有安装加强网.基体收缩变形不一致导致收缩开裂; 5)加强网安装不当,网紧贴基底、降低了抗裂效果 【预防措施】
1)抹灰基底表面应彻底清理干净,对于表面光滑的琏体应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刷(喷)毛;
2)当抹灰总厚度≥25mm时,应分层进行,抹灰分层厚度应不大于12mm; 3)应采用全挂加强网,并按设计要求加强网存分缝处断开;当设计没要求时应在外墙面混凝土梁、板、住与砌体之间铺挂加强网,每侧网宽不应小于100~150mm;加强网应设置在底层砂浆与中层砂浆之间
图4.6-3加强网与基层搭接不小于100
通病3 外墙装饰工程膨胀螺栓孔渗漏
【现象】
混凝土楼板顶棚抹灰层出现不规则裂纹、空鼓、脱落等现象 【原因分析】
1)混凝土基层表面光滑,未对其做毛化处理,影响砂浆粘结力; 2)基底表面没有清理干净,形成分离层,导致抹灰层空鼓、脱落;
3)基层干燥,以致砂浆过早失水.加速了砂浆收缩,使抹灰层出现脱层、空鼓、裂缝;
4)拌合后水泥砂浆不及时使用完毕,剩余的停放时间过长.再使用时砂浆强度和粘结力降低;
5)砂浆配合比不当,干缩率较大:
6)抹灰层超厚,不分层施工造成收缩裂纹 【预防措施】
1)基层清理干净,保证底层砂浆与基层粘结:
2)混凝土基层光滑表面应做毛化处理,提前一周扫(喷)聚合物水泥砂毛糙浆,并做好水泥砂毛糙浆的湿润养护:
3)抹灰前一天顶板喷水湿润、抹灰时再洒水一遍,扫界面剂,随即抹底层砂浆; 4)底层要做到分层抹灰、每遍厚度为7~9mm,前一层抹灰层凝结后方可抹后一层:
5)抹灰用的砂浆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拌制.拌制好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
36
4.6-4外墙装饰铺装螺栓孔防渗漏措施
通病4 外墙天然石板材饰面泛碱、板缝渗出白浆
【现象】
外墙面采用湿作业法安装天然石饭材,饰面完成后,沿着板材的横竖缝处出现白色的流挂污染,石材表面产生不规则的花斑,称之为泛碱现象,影响石材装饰效果 【原因分析】
湿法作业的外墙天然石装饰板材,泛碱、析白、流挂现象是由于墙体、板缝渗漏,外界水源通过裂缝进入水泥砂浆粘贴层,存在水泥中的游离氧化钙溶解于渗透水中变成石灰水,此类现象分为两种:
l)通过板材毛细管通道渗透到石材内部成为花斑: 2)顺板缝渗流到饰面表面形成白色流挂污染 【预防措施】
1)要求板缝填缝严密无渗漏; 2)可对石材进行六面防碱处理:
3)出现泛碱、析白、流挂污染时,应尽快对墙体、板缝、板而等全面进行防水处理,防止水分继续入侵,使泛碱现象扩大;
4)可使用石材泛碱清洗剂对污染部位进行清洗,使用前,一定要先做小样试块,检验效果以决定是否采用;
5)天然石装饰板材安装时,宜用聚合物砂浆,且应粘贴饱满;
6)建议天然石装饰板材安装采用干挂安装工艺,代替湿法作业工艺,从根本上解决泛碱、析白、流挂的问题:
通病5 大理石、花岗石等石材色差
【现象】
天然大理右、花岗石等,同一区域内的色差过大,影响了观感 【原因分析】
1)天然石材取材的矿脉不同;石材切割面不同;石材切割时间不同:
2)大理石、花岗石原材料存在色差,石材加工时或镶贴时未根据石材的颜色进行调整;
3)石材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受到了污染,使石材产生了变色;
4)石材产品出厂前,生产厂家一般均有编号.并有箭头标出明确的指向,如果施
37
工方在安装时不严格按生产厂家给予的编号安装,随意打乱了生产厂家的编号,将会影响安装效果 【预防措施】
1)选择较有实力的供应商,保证供应的石材能出自同一矿脉:
2)大理石、花岗石在加工时,应对石材进行把关,同一镶贴区域的石材应采用相同颜
色的石材进行加工。镶贴前,应对石材的颜色进行比对,有色差的石材不得镶贴在同一区域;
3)石材加工及运输过程中,应对石材进行妥善保存,不得采用易产生色泽污染的材料包装石材
石材应保存在干燥通风的位置,不得放置在潮湿的地方; 4)可在生产厂家或工地现场先进行排样, 确定石材安装位置后编号待用,提前将存在
细微色差的石材尽量安排于阴角等不影响整体外观的位置上: 5)严格按生产厂家或现场的排板编号进行安装
38
5 建筑屋面工程
通病1 屋面防水渗漏
【原因分析】
屋面原结构混凝土收缩开裂,在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密实或混凝土表面未收光、拉毛;防水施工不到位;屋面找坡坡向不对;防水材料破坏;基层含水率过大;卷材粘贴不牢。(如图5-1、2所示)
图5-1 卷材压边不牢 图5-2 基层粘结不牢
图5-3 管根开裂 图5-4附加层未施工
【预防措施】
1)卷材防水层
建议在找坡层施工、卷材防水完工后各做一次蓄水试验。卷材大面积铺贴前,保证基层干燥,重点做好节点密封处理、附加层和屋面排水较集中部位(如屋面与水落口连接处、檐口、天沟、檐沟、屋面转角处、板端缝等)细部构造处理、分格缝的空铺条处理等,应从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铺贴天沟、檐沟卷材时,应顺天沟檐沟方向铺贴,从水落口处向分水线方向铺贴,尽量减少搭接。 【纠正措施】
1)屋面防水卷材出现小鼓包可用采用“十字开刀法”进行修补,先用刀将鼓包按十字形割开,撕开卷材,放出鼓包内的气体,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然后把旧卷材分重新粘贴好,再新贴一块卷材(其边长比开刀范围大50mm以上),四边以及覆盖层高起部分用铁熨斗压平将其重新烘烤铺贴。
39
2)屋面结构层出现渗漏时,采用注浆法进行堵漏,在注浆之前必须会同安装单位把有预埋管线的部位标示清楚,再进行注浆施工,防止注浆工人不清楚屋面管线布置而随意打钉造成整个屋面管线被填满。
3)对于屋面根部往墙内渗水(包括屋面烟道),一般将屋面与墙交界处根部清理干净,采用防水材料如堵漏王、JS等,进行外部堵漏。
通病2 屋面排水坡度不足、水落口部位排水不畅
【现象】
1)大面积屋面、多向组织排水屋面,出现排水不畅通,天沟出现局部积水; 2)水落口或水落口周边的排水不畅通; 3)女儿墙或反过水孔的水流不畅通; 【规范标准】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4.1.4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采用材料找坡应为2%;天沟、檐沟纵向找坡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
5.1 屋面找平层
涂膜防水屋面找平层工程应符合本规范第4.1节的规定。 9.0.7 水落口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落口杯上口的标高应设置在沟底的最低处。 2 防水层贴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
3 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小应小于5%,并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mm。
4 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5.4.7反梁过水孔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2留置的过水孔高度不应小于150mm,宽度不应小于250mm,采用预埋管道时其管径不得小于75mm。
【原因分析】
l)找坡前末认真进行标高测量和设置控制点,结构施工时排水坡向整体规划不当; 2)穿过女儿墙的水平过水口管口太高;反梁过水孔太小、太高 【预防措施】
1)找平层施工前要做好技术交底,并根据水落口位置确定好排水走向。测量和确定最高点标高和水落口的标高的控制点设置施工标志。
2)从结构工程施工开始,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标高,防止水落口标高过高;
3)水平过水孔使用圆管的,管底应比完成面低5 ~10mm,保证出水畅顺,并根据水落口位置确定好排水走向,确定最高位置标高和水落口标高的控制点设置施工标志。
通病3 水落口施工不符合规范要求 【现象】
1)水落口处有渗漏现象;
2)水落口排水不畅通,地面积水
40
【规范标准】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9.0.7 水落口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落口杯上口的标高应设置在沟底的最低处。 2 防水层贴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
3 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小应小于5%,并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mm。
4 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 【原因分析】
1)用于水落口嵌缝的防水油膏质量差,嵌缝密封存在质员缺陷;
2)部分水落口施工是在防水层施工后进行,水落口部分的防水卷材与水落口管位置防水处理遗漏或施工质量差;
3)水落口汇水区直径没有按标准施工,坡度较小或没有坡度:坡度处的混凝土厚度没有按建筑楼板厚度进行分配,使面层保护层过薄容易开裂,存在积水及漏水现象 【预防措施】
1)施工前应调整水落口管垂直度,同定雨水管后刁进行防水油裔嵌缝施工;
2)结构施工完成后,水落口汇水区直径范围水泥砂浆面层应进行表面压光处理,在找平层到面层保护层施工过程进行递减厚度、保证而层的排水坡度。
通病4 屋面有排气要求的隔热层不按规定留排水、排气孔,使顶棚出现渗水等现象 【现象】
隔热层漏设排水、排汽孔,长期积聚的水体容易引起混凝土渗漏。 【原因分析】
1)排水排汽孔漏设,防水层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使隔热层下部积存水体;
2)排水、排汽孔设置间距过大,积存水体不能排出,在混凝土间的微裂缝逐渐渗漏, 使顶棚出现滴水、渗水等现象;
3)防水层施工前。没有把积存在隔热层的水体排除干净,使水体在找平层或结构层互串。
【预防措施】
1)排汽屋面的排汽道应纵横贯通,不得堵塞,并同与大气连通的排汽出口相通,找平 层设置的分格缝可兼做排汽道,排汽道间距为6m,纵横设置,屋面面积每36㎡应设一个排汽出口;
2)排汽管应设置在结构层上,穿过保温层的管壁应设排汽孔,排汽管应做防水处理;
3)防水层施工前,必须检查隔热层内部是否存在水体,如发现,必须将水体排干,使隔热层在防水层下部处于干燥环境。如出现漏设,必须在结构层下部钻孔排干水体,上部开孔将气休排出。
通病5 屋面泛水处开裂、渗漏
【现象】
屋面泛水处开裂、渗漏 【规范标准】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41
9.0.6女儿墙泛水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铺贴泛水处的卷材应采取满粘法;
2砖墙上的卷材收头可直接铺压在女儿墙压顶下,压顶应做防水处理;也可压入砖墙凹槽内固定密封,凹槽距屋面找平层不应小于250mm,凹槽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
3涂膜防水层应直接涂刷至女儿墙的压顶下,收头处理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封严,压顶应做防水处理;
4混凝土墙上的卷材收头应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封密材料封严 9.0.8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变形缝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
9.0.9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3管道根部四周应增设附加层,宽度和高度均不应小于300mm
【原因分析】
1)屋面泛水处没有按防水要求做圆弧,致使泛水处开裂、渗漏;
2)屋面刚性层、饰面层距泛水立面200mm处应设置全长的伸缩缝,施工方没有按规定要求施工,致使屋面在高温季节暴晒时,受到温度膨胀应力,在层面泛水处出现裂缝
3)防水施工时,未周密考虑各层的厚度及坡度的影响
4)有些屋面施工完毕后,可能更改了面层做法,因增加面层,造成泛水高度不足; 5)出屋面的门口,在结构施工时,未周密考虑屋面面层及坡度的影响,门槛留置高度过低
【预防措施】
1)宜在屋面沿女儿墙设一道钢筋混凝土反梁,梁而高于屋面的完成面150mm,梁宽与女儿墙厚度相等,反梁与屋面板同时浇筑
2)屋面与女儿墙交接处做圆弧; (1)防水层往女儿墙身做高≥250mm
(2)离女儿墙面200mm处在找平层及面层留置全长伸缩缝;
(3)距女儿墙面200mm处留全长伸缩缝时,应避免伸缩缝留在排水沟内
3)防水施工前,应周密计算屋面各层的厚度,并根据屋面的坡度,计算女儿墙、管道根部、门槛等部位的泛水的最低高度。防水施工时,避免泛水的高度低于规范要求。
42
6 保温节能
通病1 外墙平整度差、阴阳角线条不顺直
【现象】
外保温系统表面不平整,横竖线角不顺直,阴阳角不方正,窗洞口不在一条直线上,如图6-1所示。
图6-1 外墙面不平,线条不顺直
【原因分析】
基层墙体平整度控制差,未进行找平处理;保温板粘贴施工质量差,其安装允许偏差超出相关标准要求;窗洞口等横竖线角部位未进行挂线施工;抹面胶浆和面层施工平整度控制差;锚钉的压帽未敲至与保温层平齐,突出墙面,造成局部凸起;网格布产生皱折、起鼓,搭接处抹面砂浆过厚;板材间的高低差没有进行打磨。 【预防措施】
1)保证墙体的平整度;
2)大角、窗洞口等阳角部位应从上到下吊线施工。外墙滴水线、阴阳角及窗洞口部位应采用塑料护角网或塑料护角条,确保线角的顺直;
3)锚钉的压帽应与保温层平齐或略敲入一些;
4)网格布的铺贴要从中部开始批刮到四周,搭接处的砂浆层要刮平; 5)实行“样板引路”,样板包括山墙大角一处(面积不小于10㎡)和平窗、凸窗、阳台各一个;
6)板材间高低差大于1mm 时,应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平整。 【纠正措施】
墙面平整度,线条顺直度偏差较小的部位,可以用抗裂砂浆加网格布找平、找角;偏差较大不容易找平的部位,应拆除保温,重新施工。 通病2 外墙保温层开裂
【现象】
外墙隔热保温层空鼓、开裂、脱层引起窗口周围、窗角、女儿墙部分、保温板与非保温墙体的结合部出现裂缝
43
【规范标准】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一2007 4.2.7墙体节能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3保温浆料应分层施工。当采用保温浆料做外保温时,保温层与基层之间及各层 之间的粘结必须牢固,不应脱层、空鼓和开裂;
4当墙体节能工程的保温层采用预埋或后置锚固件固定时,锚固件数量、位置、 锚固深度和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后置锚固件应进行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 【原因分析】
1)采用水泥砂浆做抗裂防护层时,因强度高、收缩大、柔韧变形性不够,引起砂浆层开裂;
2)抗裂砂浆层过厚,砂浆层收缩大易开裂;
3)砂的粒径过细,含泥量过高,砂子的颗粒级配不合理; 4)采用密度太低的聚苯板作为墙体保温材料,由于密度低、易变形,抗冲击性差,造成保温墙面开裂;
5)聚苯板等有机保温材料没有达到陈化时间〔EPS板自然养护条件下,养护不少于42d;蒸汽养护不少于5d; XPS板自然养护条件下养护不少于28d ),导致有机材料保温稳定性不够,上墙后产生较大的后期收缩;
6)材料粉化:由于工期长或隔年施工等原因,造成聚苯板表面粉化,导致聚苯板粘贴不牢或抹面砂浆粘结不牢,导致保温层脱落,抹面砂浆开裂;
7)聚苯板粘帖时局部出现通缝或在窗口四角没有套割;
8)所用的胶粘剂达不到外保温技术对产品的质量、性能要求或采用预埋或后置锚固件;
9)加强网使用了不合格的玻纤网格布或钢丝网,加强网的镀锌层厚度不足钢丝锈蚀膨胀;
10)门窗洞口周边玻纤布或钢丝网包边不到位,阳角处未用玻纤布或钢丝网包边
【预防措施】
1)保温浆料应分层施工,每层厚度不宜大于10mm
2)采用专用的抗裂砂浆并辅以合理的增强网,在砂浆中加人适量的聚合物和纤维; 3)使用质量合格的聚苯板材料及胶粘剂;
4)保温板为模塑聚苯板(EPS)和挤塑聚苯板(XPS),在墙体安装时,拼装接缝处应增设不小子200mm宽的加强网,网的搭接每边应大于100mm,如不满足100mm.应采用结构胶粘或锚钉加固措施,加强网不得皱褶、外露;
5)采用预埋或后置锚固件固定时,锚固件数量、位置、锚固深度和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6)加强对女儿墙内侧的保温处理
通病3 有保温层的外墙饰面砖空鼓、脱落
【现象】
有保温层的外墙饰面砖出现空鼓、脱落 【规范标准】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一2007
4.2.10墙休节能工程各类饰面层的基层及面层施工,应符合设计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饰面层施工的基层应无脱层、空鼓和裂缝,墓层应平整,洁净,含水率应符合
44
饰面层施工的要求
2外墙外保温工程不宜采用粘贴饰面砖做饰面层;当采用时,其安全性与耐久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饰面砖应做粘结强度拉拔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3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不得渗漏。当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采用饰面板开缝安装时,保温层表面应具有防水功能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4外墙外保温层及饰面层与其他部位交接的收口处,应采取密封措施。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 110-2008
6.0.1(摘录)现场粘贴的同类饰面砖,当一组试样均符合下列两项指标要求时,其粘结强度应定为合格:
1每组试样平均粘贴强度不应小于0.4MPa
2每组可有一个试样的粘结强度小于0.4MPa,但不应小于0.3MPa。 【原因分析】
1)材料因素:
(1)保温板密度太低,造成局部空鼓、脱落;保温板自身应力大,加之不合理粘贴方式或胀缩等因素。造成局部空鼓或保温板损坏;
(2)保温浆料质量不合格,极易发生粘接不牢或日久失效造成空鼓;胶粉料存放时间过长或受潮初凝使其失效;
2)施工因素:
(1)浆体保温层施工影响因素:基层墙体处理不当,违反操作规程及涂抹方法错 误,造成局部空鼓;
(2)粘接保温板材施工因素;点粘时,粘接面积小于30%又无锚栓固定时,易导致空鼓、松动;条粘时,粘接胶浆沟槽部分尺寸太小满枯或保温板拼缝用胶浆粘死,形成排水、排汽不畅及胀缩应力造成空鼓;钉粘结合时,粘接胶浆过稀或粘接后马上安装锚佳,使保温板的锚栓与墙形成无效连接;
3)其他影响因素:没有做好产品保护。 【预防措施】
1)在与墙体连接的聚合物水泥砂浆结合层中加设镀锌四角网 2)施工宜采用带有燕尾槽的面砖
3)面砖勾缝胶粉要有足够的柔韧性,避免饰面层面砖的脱落。勾缝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性
4)要提高外保温系统的防火等级,以避免火灾等意外事故出现后,产生大面积塌落;
5)要提高外保温系统的抗震和抗风压能力,以避免偶发事故出现后,对外保温系统的巨大破坏
6)饰面砖粘贴应分板块组合,不大于1.5㎡板块间留缝用弹性胶填缝,饰面砖应按粘贴面积。每16~18㎡留不小于20mm的伸缩缝。
通病4 屋面保温层积水、起鼓、开裂
【现象】
屋面饰面层起鼓、开裂、松脱 【规范标准】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一2007
7.1.4屋面保温隔热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找平层和防水层的施工,避免保温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