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 - B题 艾滋病疗法的评价及疗效的预测(答案) 下载本文

首先分析四种疗法的交互式画面的左边,当治疗费用fj固定时,病人年龄dj与病人体内CD4浓度yj的变化曲线均呈增长的总趋势,说明在经过同一治疗时间后病人体内的CD4浓度会随病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然后分析四种疗法的交互式画面的右边,前两种疗法的图形均呈下降趋势,第三、四种疗法的图形呈抛物线状,故当选择第三、四种疗法时,应在CD4浓度尚未达到最高或者达到最高的时刻停止治疗。第三、四种疗法CD4浓度达到最高值时费用分别为:126.6599和453.24美元,故至少应在费用达到453.24美元时停止治疗。

在治疗费用在0~453.24美元上分析: 1.读图分析:疗效性价比的正负;

2.分别取治疗费用为0和200美元的两个时刻(读图9~图12),记录CD4

的浓度,并计算这个区间内的疗效性价比。

表10 取0、200美元分析疗效性价比

方案名称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疗效性价比的正费用为0美元时负(读图判断) 刻CD4浓度 负 负 先正后负 先正后负 2.971 2.988 2.969 2.848 费用为200美元时刻CD4浓度 2.6306 2.926 2.979 3.015 疗效性价比(?10) -17.020 -3.100 0.500 0.835 ?4注:疗效性价比的正负要求图形上每一点都满足,而不是只有某两点符合。

注:图表中每种的第一、二个柱状图表示的分别为治疗费用为0、200美元时CD4的浓度(无单位),第三个柱状图表示的是此时的疗效性价比(?10)。

?450-5-10-15-20CD4浓度(200美元)疗效性价比CD4浓度(0美元)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图16 取0、200美元分析疗效性价比的直方图 分析:读直方图可知,治疗方案三、四优于方案一、二。

而对于前两种治疗方案,很明显方案一的疗效性价比要比方案二的小的多。

17

故第二种方案优于第一种方案。

在图上,疗效一和疗法二疗效性价比为负,说明采用这两种治疗方案治疗,不但没有使CD4的浓度升高,反倒使其降低,药物治疗起了负作用,或者带来负面影响。

以下在第三、四种疗法CD4浓度达到最高值时分别做疗效性价比分析。

表11 取最值点分析疗效性价比 费用为0美元时刻CD4浓度 2.969 2.848 费用为126.6599美元时刻CD4浓度 2.9847 疗效性价比(?10) 1.240 ?4方案名称 费用为453.24美元时刻CD4浓度 3.1428 疗效性价比(?10) 6.504 ?4方案三 方案四 由于在两种疗法的各自的最值点处疗效性价比6.504>1.240,故第四种方案优于第三种方案。

第五步:四种方案的优劣比较结果及相关信息,如表12所示。

表12 方案优劣表

方案优劣顺序 1. 2. 3. 4. 方案名称 方案四 方案三 方案二 方案一 最优方案终止治疗时间(周次) 17.8854 最优方案终止治疗时共花费治疗费用(美元) 453.2464 选择疗法四:600 mg zidovudine加400 mg didanosine,再加400 mg nevirapine为最终方案,最佳终止时间为第17.8854周,终止治疗时共花费453.2464美元。

五、模型的评价

5.1 模型的优点:

1.分析附件1 CD4和HIV浓度数据的时候,先从整体数据入手,对所有数据进行统一处理,然后再细化,将数据进行分类处理,由两种方法分别预测最佳治疗终止时间。这种逐步处理方法简洁易懂,给出不同的解法,使我们的评价预测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和可读性。

2.评价问题二4种疗法的优劣时,建立了回归模型并用Matlab统计工具箱处理,定性的作出评价,同时我们还运用方差分析作了定量评价,两种评价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3.问题二三中利用Matlab统计工具箱命令来处理,建立了多个多元回归子模型,在交互式画面上选择变量,这样逐步筛选,使模型达到最优,提高了精确度。

18

4. 在问题三的解答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性价比”的概念,建立“疗效性价比”模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量化,既有效的完美的结合了CD4的浓度和治疗费用,又便于计算和比较。 5.2 模型的缺点:

由于所给两组都数据非常庞大,考虑到时间问题,为了避免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量,在作回归分析时,我们都没有对残差图中的一些异常点进行剔除处理。但是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都经过了各种统计检验,因而总的回归效果还是很好的。

六、模型的改进和推广

1.对问题作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时,若进行残差分析,作出残差及其置信区间分析图,对原始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剔除处理后再计算,模型会有一定的改进。

2.我们在附件1中随机抽取一些病人数据分成几组,作出CD4浓度(或HIV浓度)与测试时刻的关系折线图,可以看到,折线图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走势,一种是CD4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呈现上升的趋势,最后浓度稳定在最高点,另一种是CD4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先是上升,过一段时间后转而下降。这说明不同的病人进行药物治疗后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效果,一种是服药后病情都在好转,另一种是服药后前一段时间有效果,随后又变坏。若对问题一继续作深入讨论,可以对附件1 CD4和HIV浓度数据作更合理的调整分类,分类依据是药物治疗后CD4浓度变化趋势,将这两类病人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离出来,得到两组相对比较类似的数据,再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处理后,各自会预测出的治疗效果应该会不同。前一种预测应该是建议继续治疗,即在测试终止后继续服药,后一种预测应该是在测试期间当病人的CD4浓度值上升到最大时即终止服药。这种预测结论更加贴近现实。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没有具体进行操作,在此只作为模型的推广大致讨论了一下。

参考文献

[1] 姜启源,邢文训,谢金星,杨顶辉 大学数学实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马知恩 等著,传染病动力学的数学建模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傅鹂,龚劬,刘琼荪,何中市编著,数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 (美)埃维森(Gudmund R.Iversen)等著;吴喜之 等译,统计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6] 盛骤 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 苏金明等编,MATLAB工具箱应用

http://sshtm.ssreader.com/html/pages/showbook.asp?ssid=11193564, 2006年9月17日

19

八、 附录

8.1

程序代码:

8.1.1 问题一的程序代码

注:程序中data1为附件1数据的矩阵表示,由于篇幅过大,在此略去

n=size(data1);

[ra,ir]=sort(data1(:,2)); W=[ra,ir]; k=1; for i=1:n(1)

% if (data1(i,2)<=1)&data1(i,3)>75&data1(i,3)<=150 if (data1(i,2)<=1)&data1(i,3)>150

% if (data1(i,2)<=1)&data1(i,3)>=0&data1(i,3)<=75 s(k)=i; k=k+1; end end s';

M=data1(s',:); j=0; for i=2:n(1)

if data1(i,1)-data1(i-1,1)==1 j=j+1; end end n2=size(M); k=1; for i=1:n2(1) for j=1:n(1)

if data1(j,1)==M(i,1) ss(k)=j; k=k+1; end end end ss;

data2=(data1(ss,:)); x1=data2(:,2); x2=x1.^2; y=data2(:,3);

x=[x1,x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