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学考研辅导(2014) 下载本文

(2010单选:43.在考察旁观者人数对危机情境救助行为影响的研究中,自变量是

A.被试特点 B.作业特点 C.环境特点 D.暂时造成被试差异) (2011单选:37.在选择因变量的测定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其(A) A.稳定性、客观性、可辨别性 B.恒定性、数量化、整体性 C.情景性、整体性、可辨别性 D.客观性、数量化、组织性)

(2011单选:41.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青人相比,老年人搜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B):A.2 B.3 C.4 D.5) (2013单选)33.刺激数目与选择反应的关系是:(A)

A.线性关系 B.指数关系 C.对数关系 D.二次函数关系

(2013单选)35.在不同类型的自变量中,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导语所操纵的是:(D) A.刺激特点 B.环境特点 C.被试特点 D.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四)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 2.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 3.准实验设计

4.真实验设计

(2009综合):83.图A、B、C是一项实验的三种可能结果。试根据图示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因变量什么? (3)请用文字分别描述这三种可能的结果。

(1)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健忘症被试与控制组被试在自由回忆(外显记忆)和词汇辨认(内隐记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实验性分离);或者健忘症被试是否保留有内隐记忆。

(2)该实验有两个自变量:一个是被试类型,包括健忘症被试和控制组被试两个水平;另一个是任务类型,包括内隐的词汇辨认任务和外显的自由回忆任务两个水平。因变量是自由回忆的正确率和词汇辨认的正确率。

(3)图A可能表明,控制组被试无论是在外显记忆还是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其作业成绩都比健忘症被试好,显示出被试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存在任务类型与被试组之间的交互作用。图B可能表明,

控制组被试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其作业成绩要优于健忘症患者;而在词汇辨认测验时,两者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显示出任务类型与被试组之间可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图C可能表明,控制组被试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其作业成绩优于健忘症患者;而在词汇辨认测验中,健忘症患者的作业成绩要优于控制组被试,出现了交叉的交互作用。

(2010单选)35.研究者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这种被试分组方法称为

A.匹配法 B.分层抽样法 C.ABA法 D.ABBA法)

4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 被试 实验处理 A 1 2 4 3 B 2 3 1 4 C 3 4 2 1 D 4 1 3 2

———————————————————— (2010单选:46.这种设计属于

A.被试间设计 B.混合设计 C.ABBA设计 D.被试内设计) (2010单选:47.采用这种设计可控制的主要额外变量是

A.顺序误差 B.期望误差 C.实验者效应 D.动作误差) (2010单选:48.如果有6种实验处理,采用这种设计的被试人数可以是 A.8人 B.10人 C.12人 D.14人) (2010简答:80.请根据下图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优缺点?) (2011单选:32.ABA实验设计属于(A)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对照组设计) (2012单选:36. 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

A.需要更多的被试 B.研究效率低 C.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2012单选:37. 考察7、8、9岁三个年龄但女生对4种不同材料学习效果,其实验处理有( ) A.3种 B.4种 C.7种 D.12种)

(2012单选:39. 当实验出现了“霍桑效应”时,为了改进实验,后续研究应采取( ) A.双盲法 B.消除法 C.平衡法 D.对抗法) (2012多选:73. 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特点有( )

A.可检验前测验处理的效应 B.将“有无前测程序”这一变量引入实验设计中 C.可采用被试内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所有主效应

D.可检验“前—后测效应”与“实验处理”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

(2013综合)83.人们发现,大脑两半球对情绪性信息的加工是不对称的,在脑功能指标上存在着偏侧化

现象。有两个理论对此加以解释:半球优势假说认为,只有右半球负责对情绪的加工;效价假说认为,不同效价的情绪是由不同的大脑半球进行加工的,右半球主要加工消极情绪,左半球主要加工积极情绪。 (1)请设计一个混合实验检验这两种假说,并简要说明需控制哪些主要额外变量。 (2)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半球优势假说? (3)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效价假说? 答案要点:

(1) 组内自变量:人像脸的部位(左脸、右脸);组间自变量:情绪效价(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因变量:脑区激活部位。额外变量:人脸的性别、年龄、被试性别与年龄、选用右利手的被试

(2) 假如不管主试呈现的人脸是左脸还是右脸,呈现的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右半球的激活量显著大于左半球,则支持半球优势假说。

(3) 不管呈现的人像脸的部位是左脸还是右脸,呈现积极情绪时,相比于消极情绪,被试左半球的激活量显著高于右半球;呈现消极情绪时,相比于积极情绪,被试右半球的激活量显著高于左半球,则支持效价假说。

(五)实验研究的效度 1.内部效度 2.外部效度 3.构思效度 4. 统计结论效度

(2010多选:72.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A.被试的成熟与发展 B.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 C.统计回归 D.仪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2012综合:83.请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研究一:为研究家庭经济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研究者随机选择了某市家庭经济收入高、低不同的两组儿童各50 名,在控制了除经济收入外的其他重要的额外变量后,测量了这两组儿童分别在 1 岁和 2 岁时的语言发展水平。结果发现:两组儿童在 1 岁时不存在语言发展上的差异,但在 2 岁时差异显著,表现为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儿童比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拥有明显的语言优势。据此结果,该研究推论,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研究二: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呈现伪证是警察审问嫌疑人获取口供的常用方法之一。为了证明其可靠性,研究者设计了一个 2(高、低易感性)× 2(有、无目击者)的完全随机实验。其中,易感性“高、低”是指被试分别以快、慢两种速度输入字母,目击者“有、无”是指主试同伙报告“看见”或“没看见”被试是否敲击了“空格”键。因变量指标是被试顺从、内化和虚构的人数比例。“顺从”是指被迫承认敲击了“空格”键,“内化”是向别人叙述自己敲击了“空格”键,“虚构”是指向主试承认自己敲击了“空格”键。结果发现,被试有 69% 表现出顺从, 28% 表现出内化, 9% 表现出虚构,经检验差异显著。尤其是在高易感性和有目击者条件下,被试最有可能表现出顺从和虚构。这表明,呈现伪证能够使人们更易接受被指控的结果。该研究据此推论,警察审问时通过呈现伪证引出的供词并不可靠。

(1)这两项研究各自存在哪些不足?请说明理由,并分别给出改进的建议。(2)试根据研究评价标准,

分析这两项研究所存在问题的性质,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013单选)36.根据波普尔的证伪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一个理论如能被实验结果证实,则该理论一定正确 B.一个理论如果能被实验结果证伪,则该理论不一定正确

C.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一定是错误的 D.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也不一定是错误的

(2013单选)根据下列材料,回答40-42题。为考察词的类型(靶子词、非靶子词)以及辨别条件(高辨别、低辨别)对双耳追随效果的影响。研究者将60名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名,一组即接受靶子词——高辨别条件的处理,也接受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另一组则接受非靶子词——高辨别条件处理,也接受非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 40.该实验设计是:( C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回归间断点设计 41.该实验中的辨别条件属于:(B )

A.被试间变量 B.被试内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42.该实验的交互作用是:(A)

A.词的类型×辨别条件 B.靶子词×非靶子词

C.高辨别条件×低辨别条件 D.词的类型×辨别条件×追随效应

(2013单选)43.在实验研究中,排除法可用来控制额外变量,但也可能导致研究效度的降低。它可能降

低的效度是: (B)

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统计结论效度

三、反应时法 (一)反应时概述 1.反应时的含义 2.反应时的种类 (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2.机体因素 (三)反应时技术 1.减法反应时技术 2.加法反应时技术 3.开窗技术 4.内隐联想测验

(2010单选)33.在唐德斯(F.C.Donders)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B反应时代表的是:()

A.选择反应时 B.辨别反应时 C.简单反应时 D.基线反应时) (2010简答)79.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