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概论 下载本文

况下,技术超前。科学并不永远指导技术,技术也不可能总是超前于理论。二者相辅相成,互 相促进。中国古代社会的技术尽管从大体来说较之现代技术要原始、简单一些,但它的基本原理在那个地方。它提供了最初的思想、最初的设计,提供了后来进行加工的基础,因此它 是最重要的。比如说手枪、手榴弹、地雷、火焰喷射器、机关枪、大炮、火箭,这些东西在中国早就有了,而现代武器跟当时中国发展出来的相比,其基本原理区别不大,只不过现代 西方科学家们做得更精巧一些。

由此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的技术搞到那个程度却不进一步发展它?为什么中国人技术上那么发展,理论却没有跟上去?西方人即使阐述一个最简单的技术原理,也往往用整本整本的书来论证,而中国人往往几句话就完了,这是为什么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 从若干个角度来解释它,但我不妨只就文化发展九因素的中的一个因素,比方说第二个因素,语言文字诱导、暗示因素来做解释。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是综合性的,图象感很强,它虽然 已经不完全是象形字而是主要是形声字了,可是早期它是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至今残存着相当多的象形特点,因此它就容易在我们的大脑当中熏陶出一种象形定势思维,理解事物时 就容易侧重从形象方面去了解它,从宏观整体方面去把握一个事物。而西方印欧语系语言文字则是非常精细的一种语文。学过英语的就知道英语有性、数、格,有主语、宾语,状语 、定语这一连串的东西。你学拉丁语,光是一大堆语法规则就念得你焦头烂额。它的语法非常的发达。所以西方人的教育很注重语法

教育。西方的16世纪前后建立的注重拉丁语教学的 小学、中学就叫grammar school,直译就是语法学校或文法学校的意思。西方的儿童从小就学习这类语言,注重学习语法,培养一种条分缕析的思维能力。孩子一出生,父母就老教给 他这个是单数,那个是复数,这是名词,那是动词。此外还有数、形、量、代,一大套分类。须知科学理论就往往是一种分类的条分缕析的理论体系,一种概念体系。西方的科学理论 体系在形态上实际上就很类似臻于精密的语法系统。或者换一种说法,它的语法体系里面内涵着科学推量的基本成分,它的形式逻辑实际上就是语言成分里已经包含的那种东西,所以 西方人只要强化语法训练,由于日积月累的熏陶,就有助于为科学推理的能力的建立打下基础。所以,西方式的理论科学形式就很容易被诱导、暗示,得到进一步的繁衍。而中国的语 言文字,则语法形态比较隐晦。在马建中的《马氏文通》出现之前,中国数千年来可以说没有一本语法书。马建中的语法是拿了拉丁语法来套汉语语法的,把汉语强行地拉入印欧语系 的语法体系里。中国人不注重语法教育,所以条分缕析的概念应用不像西方人那么系统。可是人们立刻会问:中国人没有语法是怎么交流思想的呢?这个问题本身就预设了一个前提, 似乎人类要思考,就非得有西方式的语法才行似的。实际上,事物发展往往有自我协调、自我完善的趋势。当出现某种缺陷的时候,就往往会产生另一种优势来加以弥补。汉语言文字 自身当然有语法规律,可是由于它的语文要素中的直接表意功能非常强大,远远超过印欧语系语言文字,它就无须强调语法功能。单从它的文字来看,其图像特点强,

写一个门就象一 道门,写一个山,就象一座山,使你不借助语法系统直接就可以一下明白它要表达的含意,岂不十分省时、省事?西方印欧语系语文却缺乏这个直接表意功能。它的文字都是符号化的 ,弯弯曲曲的,你必须把它们一个个死记住,记住它那个跟所表达的实物已经割断了联系的符号形式及其含义,用语言学术语来说,就是它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看起来缺乏有机联系。所 以它在表意上非走弯路不可。印欧语系语文的直接表意功能有了缺陷,这一缺陷恰恰要由它的发达的语法系统来弥补。所以西方人的表意系统需要一个庞大的语法系统来加以界定,使 每个字词的含意被抽象性的符号定位,被繁琐的语法规则所制约住。你看一个英语单词通常是绝不可能一目了然的,必须把它的含意死死记住。因此你学英语时,你得积累一万单词左 右,才能真正无大障碍地阅读英文原版书报。但是中国字你不需要记住1万字,记住3、4千汉字就可以读书看报了。所以汉语言文字之所以不强调语法系统,是因为它有这方面的优势 。所以五四时期某些学者抱怨汉语言文字文法不精密,试图通过硬译的笨办法输入新的表达方式来改造汉语的想法,今天看起来是站不住脚的。 回到关于科学技术的讨论上来,我们就会发现,既然汉语言文字的直接表意功能强大,那么,不言而喻,对于具体的东西,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就会相对强些,因此在特别需要形象思维的领域,例如写诗,填词方面,势必非常发达。而技术性的东西往往实践性强,与 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也是很需要想象力的,因此中国人在这些方面容易超前做出来。所以西方人,例如李约瑟,就感到很奇怪:中国古代

的科学理论好像没有上去,而技术上却做出来 了。实际情形是,技术需要非常生动的想象力,某个东西该怎么,技术发明人往往趋向于把那个东西在大脑中构想出来,因此才容易付诸实践。而古代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所以 擅长于技术制作。技术的超前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汉字直接表意上的超前。汉字的直接表意功能可以经常潜移默化地暗示我们不断地跟客观现实相结合,发展发明一些非常实用的东西, 而对抽象的纯粹符号类的理论思考,因为与现实生活有距离,容易受到忽略,由此导致中国人在这方面技术超前,理论滞后。这就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西式理论科学比 较薄弱这个难题。

当然上述情形后来还发生了变化,由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中国人渐渐地也开始学语法这一整套东西了,因此实际上现在中国人是兼而有之,兼有了两种磨练思维能力的语言功能,语法思维和语象思维。因为现代汉语的整个语法体系现在学生也懂了,虽然不需要这套语法,中国人照样可以理解、表达的。李白、杜甫,屈原......他们根本就不懂语法的。但是 你不能说他写的东西不合语法。他们还是语言大师。

还有一个很重要东西值得一提,这就是:中西方的语言和文字相互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西方的语言可以规范文字,中国的文字可以规范语言。西方印欧语系语言注重语音变化,但声音语言不是那么容易把握,容易发生流变。一旦流变,它的拼写就必须要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