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规模上的变化,这样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家国主义,它有这么明显,这 么根深蒂固。我不是在暗示家国主义就一定是坏的,恰恰相反,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主义就其所处时代的自律形式而言,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机制。它非常符合它自身的生存条件。它和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模式是完全呼应的。进而言之,中国社会中的与此相应的伦理、政治、经济、艺术、哲学,种种制度、思想也跟随着以相似的模式发展起来。比方从伦理方面来说 ,既然大家都是一家子,就不应该争斗。不是说中国人不会去争斗,因为人的天性中存在着一种争强好胜的权欲,但是争斗的程度是有差别的,至少为适应这种具体的人际关系,就会 产生出一种理论来,压抑这种争斗的思想,例如和为贵的思想。什么叫和为贵?因为既然都是一家人,为什么要打打杀杀呢?显然和睦、和谐、相互间的体谅这类品德是非常宝贵的。 所以历史地看,和为贵、爱好和平这种思想,必然在华夏文明,尤其在中原一带这种文化当中产生出来。它不是从外国注入的。诚然,人生来就有权欲,就有征服欲,但也不是毫无解 决办法。通过一定的环境、条件,人的先天的权欲会慢慢地激发出另外一种和它相生相克的关系,慢慢地把人性中某些过强的权欲、征服欲加以削减,使之被约束到一个比较能够被接 受的程度。一种中庸形态的德行准则逐渐成形。单单这一点就很容易把中华民族和大多数的西方民族区别开来了。
如果说中国人生活在这个地方容易把天下太平作为一种理想追求的话,那么在西方世界情况就不一定了。西方世界的社会生活动态
感强。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它的农耕特点也 是很重要的,但是游牧业确实比中国要发达得多。游牧业的特点就是老动来动去的。放牧的时候,一个地方的草吃完了,不可能马上长出来,你就得不断地迁移。加上地中海一代的商业特别发达,假如你去经商,漂洋过海,显然不可能把一家老小都跟着迁走。这样的条件,促成对个人行为的自决能力的强化。很多人的冒险的精神容易被激发出来,被熏陶出来。 海上的贸易,面对大海,可以启示人思考自然力的狂暴,引起人征服自然力的雄心壮志。当然,这种自立、自决行为方式和冒险精神也会从另一个方面激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们乐 于争夺各种生存资源如土地等,乐于争夺一些要害地点,如港湾,航路等等。英雄精神、骑士精神容易得到鼓励,于是发生战争的时间就特别多。所以西方民族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 m--很突出。很多人问individualism,好战性为什么会在西方特别明显呢?中国人当然也有这种东西,可是是受到压抑的,而西方民族那个东西非常鲜明。为什么?生存状态使然。有人说西方人好战成性,可能夸张了一点,但是他那个好战的心理确实比中国人要强。就是号称爱好和平的伊丽莎白女王对于自己的臣民到海上去抢别人的船只,她都要表扬嘉 奖的。她的将军在海上打劫了别国的商船凯旋归来,她是要分赃的。这类海盗行为她并不认为不好。在中国,你要那样去做的话,大家都要谴责你。那是不对的,是去抢劫别人。但是 ,他们觉得那是一种英雄行为。所以两个民族由于各自的生存空间条件陶冶出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当然,近几百年来,西方人也不断地试图压抑这种情绪,可是时起时伏,还只是压抑 到
了一定的限度。民族深层心理结构被客观的自然条件经过几千年来的陶冶,把它模式化了,定型了,塑造了一种民族性格,是不可能一下就改正过来的。
我们还可以进而提出一个问题:儒家的思想为什么会在中国而不是在西方产生?因为儒家那一套思想,比方说扎根于周礼的那一套思想,诸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整套东西之所以会在中国文化中起那么大的作用,也是在相当的程度上由于上面提到的诸多地理环 境原因所致。整个家族生活在一起,都是一家子,自然条件导致的生理、心理模式自然会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产生水到渠成的定势作用。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最该受尊重,似乎是不言而 喻的事情。从大一点的角度而言,其实那个皇帝在政治功能上有的时候就像家庭里的长辈。现在很多人把这叫作什么呢?家长主义。言外之意是家长主义一定是不好的。其实我们都已 经看到,家长主义在古代中国中一定要产生,才可能产生最佳的传统社会文化结构。国就是一个大家,那个长,父辈祖辈的,就是应该称为长。在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中,相对而言, 在处理各种争端的时候,父母能产生公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说到底,其他成员都是自己的孩子。偏袒行为有时可能会有,但总体来说,还是会比较公正的。而父母之外的其他成员由 于自己就处于利害得失之中,难以不偏不倚。当然后来的皇帝不必一定是家庭中的长辈,但是这种家庭传统要求皇帝总是象长辈那样把下面的百姓看成是自己的子民,要求皇帝要以相 应的德行去处理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换句话说,家庭中对父母的孝敬心必然推而广之地应用于邦国
范围内对帝王的忠心。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心,也必然推而广之地被要求应用于 邦国范围内成为天子对臣下及庶民百姓的关爱与宽恕。所以我们就明白了何以儒家的整个一套政治理念会以孝为中心概念,主张以孝治天下。因为一个人只有首先在家庭里面学会尊重 自己的父母,才有可能在社会上推己及人地去尊重别的一些长辈、别的一些领导人物。比如说皇上,对他要忠心耿耿。当然对他的忠也不是说一定要愚忠。反过来说,皇帝就像一家之 主,如果自己的行为不足以以身作则,就难以被看作一个称职的皇帝。对于臣下,他要学会宽宏大量,要学会宽恕臣下。忠和恕两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在领导与被领导之间有一种基于 仁、义、礼、智、信的理解与默契。这一套东西在现代人眼中看来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在那个时代必然产生这样一套政治思想,而且只有这样,它才能最佳地符合它的条件,解决它所 面对的种种社会问题。所以儒家思想必然要在中国产生。 西方的地理环境及种种社会关系导致个人主义的兴起,导致家庭、家族纽带关系功能的相对松弛。既然要以个人、以自己为中心,当然就不可能以家庭中的某一成员,例如父母,为中心,也就不会产生强有力的孝敬观念。而孝敬观念恰好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中心概念 之一。这样一来,儒家思想体系就难以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 我们再来说一下历史形态,什么叫历史形态?西方学者,比如说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有这么五种形 态,或者说至少有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