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1 第二部分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总 论
一、填空题
1.C+V 理论
2.生产资料 自己 资金 3.开支范围 法规制度 4.制造产品 当期损益 5.补偿 综合 质量 6.产品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 7.生产经营业务成本 期间费用 8.财务成本 管理成本 9.成本核算
10.集中工作 分散工作
二、名词解释
1.成本的经济实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2.产品的制造成本:是指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总和,包括原材料、生产工人工资和全部制造费用。
3.产品的生产成本: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产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支出的总和。
4.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些费用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按发生的期间归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故统称期间费用。
5.集中工作方式:是指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只负责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填制,并
2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进一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6.分散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分散由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成本考核工作由上一级成本会计机构对下一级成本会计机构逐级进行。厂部会计机构除对全厂成本进行综合的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以及汇总核算外,还应负责对各下级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
三、判断题
1.√ 6.√
2.× 7.√
3.√ 8.√
4.× 9.×
5.× 10.×
四、单项选择题
1.D 6.C
2.D 7.C
3.A 8.B
4.D 9.B
5.D 10.B
五、多项选择题
1.ACD 6.ABD
2.ABC 7.ABD
3.ABCD 8.ABD
4.ABCD
5.ABCD
六、简答题
1.答: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内容的差别,主要是将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如财产保险费等,以及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工业企业的废品损失、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也计入了成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经济核算,促使企业减少生产损失。
2.答:成本的经济实质决定了成本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而这个成本既包括制造成本,也包括期间费用,它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
(2)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3)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
(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成本是其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3.答:按照现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从而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就相应地分为产品制造(生产)成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3
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总和,包括原材料、生产工人工资和全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4.答: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的不断进行,必须对生产耗费进行补偿。企业是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其生产耗费是用自身的生产经营成果,即销售收入来补偿的。而成本(既包括制造成本,也包括期间费用)就是衡量这一补偿份额大小的尺度。如果企业不能按照成本来补偿生产耗费,企业资金就会短缺,再生产就不能按原有规模进行。可见,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在一定的销售收入中,成本越低,企业纯收入越多;反之,成本越高,企业纯收入越少。成本作为补偿生产耗费尺度的作用,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5.答:因为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是企业正确地进行存货计价、正确确定利润和制订产品价格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依据,在成本管理中,对各项费用的监督与控制主要是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利用有关核算资料来进行的;成本预测、决策、计划、考核、分析等也是以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为基本依据的。所以,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核算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
6.答: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集中工作和分散工作两种基本方式。企业在确定采用哪一种工作方式时,一般应考虑的是:企业规模大小和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成本管理的要求等。一般情况下 ,大中型、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为了调动各级各部门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适宜采用分散工作方式;小型企业为了提高成本会计工作的效率和降低成本管理的费用,适宜采用集中工作方式。
7.答:成本会计人员的权限主要有:(1)成本会计人员,有权要求企业有关单位和人员认真执行成本计划、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规、制度和财经纪律;(2)有权参与制定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和各项定额,参加与成本管理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3)有权督促检查企业各单位对成本计划和有关法规、制度、财经纪律的执行情况。
七、论述题
1.答: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的开支范围是国家依据理论成本,通过有关法规制度(如成本管理条例)来加以确定的,因而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但又有一定的差别。差别在于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将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某些价值,如财产保险费,以及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工业企
4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业的废品损失、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也计入了成本。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生产损失。当然,对于实际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成本经济实质)的这种背离,必须严格限制,否则,成本计算就失去了理论依据。对于这种背离,在理论界一直有争议,有人主张应完全依据理论成本内容规定开支范围。
2.答: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的不断进行,必须对生产耗费,即资金耗费进行补偿。企业是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生产耗费是用自身的生产成果,即销售收入来补偿的。而成本就是衡量这一补偿份额大小的尺度。如果企业不能按照成本来补偿生产耗费,企业资金就会短缺,再生产就不能按原有的规模进行。可见,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成本的界定,即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和严格执行,不仅可以防止多计、少计成本的错误作法,而且是划分补偿与积累的界限的重要依据;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维持简单再生产,而且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整个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进行,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判断说明题
1.答:(×)
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是依据理论成本,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如成本管理条例)加以界定的,但有一定的背离。主要差别在于:为了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生产损失,将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某些价值,如财产保险费,以及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也计入了成本。可见,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不完全一致,是有一定差别的。
2.答:(×)
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为制造产品要发生各种各样的生产耗费,企业一定时期发生的各种各样生产耗费的货币额表现即企业全部的生产费用,而为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产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支出的总和才构成产品的生产成本。
3.答:(√)
成本会计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这些环节中,成本核算是基础的环节,没有成本核算,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都无法进行,也就是说成本会计的这些其他环节,都是利用成本核算资料进行的。因此,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核算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5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一、填空题
1.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 账务处理 2.算 管 3.管理 经营管理 4.计价 价值 5.生产特点 管理要求
6.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7.直接生产费用 间接生产费用 8.直接计入费用 间接计入费用 9.变动费用 固定费用 10.平行登记
二、名词解释
1.成本核算: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2.费用要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其经济内容(或性质)的分类。
3.产品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用途的分类。 4.销售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括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和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经营费用。
5.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
6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以及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后续支出等。
6.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7.直接生产费用:是指由于生产工艺本身引起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例如原材料费用等。
8.间接生产费用:是指与生产工艺没有联系、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车间机物料消耗等。
9.直接计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10.间接生产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11.变动费用:是指与产品产量增减有直接联系的费用,例如原材料费用。 12.固定费用:是指与产品产量增减没有直接联系的相对固定的费用,例如管理人员工资等。
13.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费用归集的对象,或费用承担的载体。工业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就是各种产品(品种、批别、生产步骤)和各种期间费用。
三、判断题
1.√ 6.×
2.× 7.√
3.√ 8.√
4.× 9.√
5.× 10.×
四、单项选择题
1.D 6.B
2.A 7.A
3.C 8.C
4.B 9.B
5.A 10.D
五、多项选择题
1.ABCD 5.BD 9.BC
2.ABD 6.BCD 10.BCD
3.BC 7.ACD 11.AC
4.AD 8.ABC 12.ABCD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7
六、简答题
1.答:为贯彻算管结合,就是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不应只是对企业生产费用进行事后的记录和计算,还应在生产费用发生前后做好审核和控制,即根据有关的法规和制度、计划或定额,审核该项费用应不应该支出;应该支出的费用,应否计入产品成本。
为贯彻算为管用,是指如何进行成本核算,计算什么的成本,是算得细一些还是粗一些,设置哪些会计科目和账簿,等等,都要考虑管理的要求,满足管理的需要。
2.答:必须正确划分以下几个方面费用界限,防止以下各种错误做法: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费用界限,严格遵守成本和费用的开支范围,防止多计或少计成本、费用。
(2)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防止利用待摊或预提的方法,任意调剂各月的费用。
(3)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防止在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任意增减费用、弄虚做假的错误做法。
(4)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要防止任意提高或降低月末在产品费用,人为地调节完工产品成本的错误做法。
3.答: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
(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这是进行成本审核、控制和正确进行成本核算的前提。 (2)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上述工作和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不仅是进行成本核算所必需的,也是进行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和资金管理所必需的。
(3)原始记录。会计部门应会同其他部门,制定既科学又简便易行的原始记录制度,并真贯彻执行,以便正确、及时地为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方面的管理提供所需原始资料。
(4)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与修订。这是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建立成本责任制度的重要条件。
4.答:这是因为:(1)产品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因而采用什么方法计算成本,必须要适应生产的特点;(2)计算产品成本是为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因而采用什么方法计算成本,还应考虑管理的要求。因此,一个企业确定采用什么方法计算成本,应同时考虑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
5.答: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其经济内容(或性质)划分,可分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进一步又可划分为以下八个费用要素:(1)外购材料;(2)外购燃料;(3)外购动力;
8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4)职工薪酬;(5)折旧费;(6)利息费用;(7)税金;(8)其他费用。
6.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用途不同,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产品成本项目:(1)直接材料;(2)燃料及动力;(3)直接人工;(4)制造费用。如果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在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也可单设“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成本项目,以便作为一项重点费用进行核算和管理。
7.答: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工业企业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只把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原材料、生产工人工资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按发生的期间归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这三种费用统称为期间费用。
8.答:成本会计对象是根据成本的经济实质和它应包括的客观内容界定的,这里的“成本”概念是就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而言的,即是一个“全部成本”的概念。按现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采用的是“制造成本法”,只把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计入了成本,而将期间费用直接计入了当期损益。
9.答:两种分类的联系表现在:直接生产费用大多是直接计入费用,间接生产费用大都是间接计入费用。但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或车间中,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都可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都是直接计入费用;在用同一种原材料同时生产出几种产品的联产品生产(如石油提炼)企业中,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都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都是间接计入费用。
10.答: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可以归纳如下: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账,归集费用。
(2)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审核、控制,确定费用应不应该开支;应开支的费用应不应计入产品成本。
(3)按照权责发生制基础,将应由本月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负担的费用,计入本月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4)将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
(5)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未完工在产品的产品,将归集在该种产品成本明细账的月初在产品费用和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七、论述题
答:成本会计的任务和环节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其中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成本核算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本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9
任务和中心环节。成本核算能否完成这一任务,取决于很多因素,但关键之一是核算的基础工作是否扎实。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2)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3)原始记录;(4)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制定和修订定额,是进行成本审核、控制和正确进行成本核算的前提;健全的材料物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和原始记录制度,是保证正确、及时提供成本信息的依据;切合实际的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是实行厂内经济核算、进行内部结算的依据和标准。这些工作做得好坏,反映了一个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上述各项基础工作,不仅是正确进行成本核算所必需的,也是进行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和资金管理所必需的。
八、判断说明题
1.答:(×)
成本核算不仅仅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产品成本进行计算,还包括期间费用的计算及其相应的账务处理。
2.答:(√)
成本计算过程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进行费用的分配和归集过程,也是费用界限划分的过程。从要素费用分配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就是划分第一、二、三方面的费用界限,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就是划分第四方面的费用界限。四个方面费用划分完毕,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就计算出来了;费用界限划分得正确,成本计算就比较准确、真实;反之,就不准确、不真实。
3.答:(×)
除此外还要考虑:(1)该项费用在管理上有无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必要;(2)为某项费用专设成本项目所增加的核算工作量的大小。
第三章 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填空题
1.基本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10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2.产品成本 本年利润 3.重要性 原材料
4.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定额费用 5.间接计入费用 原材料 6.燃料及动力 燃料
7.在库低值易耗品 在用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摊销 8.数量 单价 各种产品
9.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10.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估计的余额 11.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 12.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13.管理费用
14.权责发生制 待摊 预提
15.辅助生产成本 车间 产品或劳务 成本项目 16.程序 辅助生产成本
17.直接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 18.各受益单位 不相互分配 19.交互分配 各受益单位
20.生产工时比例法 机器工时比例法 21.废品损失 修复费用 22.基本生产成本 原材料 23.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
24.生产工人工资 分配的职工福利费 制造费用 25.产品成本 当期损益
二、名词解释
1.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手段,包括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各种用具物品。
2.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包括包装和低值易耗品等。
3.低值易耗品的一次转销法,也称一次摊销法或一次计入法。采用这种方法,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按其账面价值一次计入当月成本、费用。
4.低值易耗品的五五摊销法,也称五成摊销法,采用这种方法,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在报废时再摊销其价值的一半。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11
5.外购动力费用,是指企业从外部购买各种动力,如电力、热力等所支付的费用。
6.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总额。
7.职工福利,是指企业职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除了获取劳动报酬外,还享受一定的福利补助,如困难职工生活补助费、医疗费、丧葬补助费、独生子呆健费等。
8.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实物形态不变,但其价值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这部分减少的价值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
9.预付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或支付的应由本月和以后各个月份负担的费用。预付费用按摊销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预付费用和长期预付费用。
10.预提费用,是指预先计入成本、费用,在以后月份才支付的费用,是应付而未付的费用,实质是企业的一项负债。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先计入成本、费用,后支付的费用。
11.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12.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是指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忽略不计,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不相互分配费用。
13.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是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进行两次分配。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和相互提供的劳务数量,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即对外分配费用,再按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和提供的劳务数量,向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14.辅助生产费用的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的原理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求解联立方程,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劳务的数量和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15.辅助生产费用的计划成本分配法,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首先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费用,再计算辅助生产的实际成本(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辅助生产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的差额,即辅助生产成本差异。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为了简化分配工作也可以将辅助生产成
12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本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16.制造费用的生产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17.制造费用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18.制造费用的机器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19.制造费用的年度计划分配率法,是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20.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需要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而无论是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还是入库后发现的。
21.废品损失,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各种废品所形成的报废损失和修复费用。
22.废品的报废损失,是指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残料价值后的损失。 23.废品的修复费用,是指可修复废品在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修理费用。 24.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支付的生产工人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
25.期间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26.顺序分配法,又称梯形分配法,是指各辅助生产车间按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最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将费用分配出去。
三、判断题
1.× 6.× 11.√ 16.× 21.√ 26.√ 31.√ 36.×
2.√ 7.√ 12.× 17.√ 22.√ 27.√ 32.√ 37.×
3.√ 8.√ 13.√ 18.× 23.× 28.√ 33.× 38.×
4.× 9.× 14.√ 19.× 24.× 29.× 34.× 39.√
5.× 10.√ 15.√ 20.√ 25.√ 30.× 35.×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13
四、单项选择题
1.A 6.B 11.D 16.B 21.D 26.A 31.D
2.A 7.D 12.D 17.A 22.C 27.D 32.B
3.B 8.B 13.B 18.B 23.D 28.A 33.B
4.C 9.A 14.B 19.B 24.C 29.B
5.C 10.C 15.D 20.C 25.A 30.B
五、多项选择题
1.ABC 6.BD 11.AD 16.ABD 21.ACD 26.ABC 31.ACD
2.BCD 7.ABCD 12.AC 17.CD 22.ABC 27.AB
3.AD 8.ABCD 13.AB 18.AD 23.BC 28.ABC
4.ACD 9.BC 14.ACD 19.ABCD 24.AB 29.BCD
5.ABC 10.AC 15.BC 20.ABCD 25.ABCD 30.ABD
六、简答题
1.答:各项要素费用分配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应通过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进行,然后根据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据以登记成本、费用总账及所属明细账。
2.答: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如果分产品领用,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应根据领退料凭证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原材料成本项目。如果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不能分产品领用,则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应采用既合理又较简便的分配方法,分配记入各种产品成本的原材料成本项目。原材料费用可以按产品的重量或产品的体积分配,也可以按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3.答:直接进行产品生产工人的计件工资,属于直接费用,应根据工资结算凭证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工资及福利费成本项目。如果实行计时工资制度,在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也属于直接计入费用,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则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生产工人
14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工资的分配通常按生产工时(实际、定额)比例进行分配。
4.答: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应计提折旧总额,是指固定资产从开始使用至报废清理的全部使用年限内应计提的折旧总额。理论上讲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法预计净残值(预计残值收入减去预计清理费用)后的净额。我国会计实务中,预计净残值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乘以预计净残值率计算。预计净残值率的上下限由国家统一规定,各企业在其范围内确定本企业各类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率。
(2)预计使用年限,是指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年限。我国会计实务中,预计使用年限的上下限由国家统一规定,各企业在其范围内确定本企业各类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
(3)预计工作总量,是指固定资产从开始使用至报废清理的全部使用年限内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会计实务中,固定资产预计工作总量由各企业根据本企业各项固定资产具体情况自行确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
5.答:预付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或支付的应由本月和以后各个月份负担的费用。预付费用按摊销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预付费用和长期预付费用。短期预付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或支付的,但应由本月和以后各个月份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种费用,包括预付的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的租金以及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等。企业发生的各种短期预付费用,一般不符合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应于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长期预付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或支付的,但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预付费用,如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企业发生的各种长期预付费用若符合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时,应单独设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若不符合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时,应于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各项长期待摊费用时,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摊销的费用一般没有专设成本项目,根据受益期限摊销时,按车间、部门和费用的用途分别借记“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表示已经支付(发生)尚未摊销的费用,属于企业的一项长期资产,但其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也不具有低偿债务的价值。长期待摊费用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6.答:预提费用是指应计入本月成本、费用,在以后月份才支付的费用,是应付而未付的费用,预提费用的偿付期在一年以内,属于流动负债。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先计入成本、费用,后支付。可以预提的费用一般有银行短期借款利息、固定资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15
产的修理费、租金儿保险费等。预提费用作为一项流动负债,其金额必须能够合理预计,并在预提期内分月计入产品成本、费用。预提费用预提期限的长短,应视不同的业务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预提短期借款利息,预提期一般为3个月;预提固定资产修理费,预提期一般为1个会计年度;预提应付的各项租金或保险费,预提期应根据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确定,等等。
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应通过“预提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由于预提的各项费用都没有专设成本项目,因而预提时,应按预提费用的车间、部门和用途,分别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总账科目和所属明细科目的借方,同记入“预提费用”总账科目和所属明细科目的贷方。实际发生或支付各项预提费用时,记入“预提费用”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贷方。“预提费用”科目应按预提费用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分别反映各项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情况。
在预提期末,应对“预提费用”科目进行调整,实际发生的支出大于预提数的差额,应予以补提,分别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的借方和“预提费用”科目的贷方;实际发生的支出小于预提数的差额,应予以冲销,即编制上述红字分录。预提期末,“预提费用”科目无余额。此外,若预提费用为一次性偿付的支出,在实际支付时,也可以根据已经预提的数额,借记“预提费用”科目;根据尚未预提的数额,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根据实际支付的数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7.答: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核算有两种方法。一是单独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明细账,在这种方法下,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与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一样,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归集,然后从该科目直接转入或分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及所属明细账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二是不单独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明细账,如果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发生的制造费用较少,不对外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为了简化核算工作,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可以不单独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明细账,进行汇总,而是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细账的有关项目。
8.答:(1)直接分配法,是指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忽略不计,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不相互分配费用。优点:由于各辅助生产车间只对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部门分配费用,计算工作简便。缺点:当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差异较大时,分配结果含有较大的误差。
(2)交互分配法,是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进行两次分配。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和相互提供的劳务数
16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量,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即对外分配费用,再按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和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数量,向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优点: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给各受益单位的费用比较准确,也有利于考核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水平。缺点:各辅助生产费用要计算两个单位成本,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
(3)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的原理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数量,求解联立方程,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劳务的数量和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优点:费用分配结果最准确。缺点: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未知数较多,计算较复杂。
(4)计划成本分配法,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首先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费用,再计算辅助生产的实际成本(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辅助生产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的差额,即辅助生成本差异。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为了简化分配工作也可以将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优点:由于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而且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是事先确定的,因而简化了计算工作。通过差异的计算,还能反映和考核辅助生产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由于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因而便于分析和考核各受益单位的成本,有利于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缺点: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辅助生产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必须比较准确,否则分配结果不准确。
9.答: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主要有: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等。年度计划分配率法,是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不管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中的制造费用都按计划分配率分配。但在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的制造费用实际数与计划数可能发生较大的差额时,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年度计划分配率法核算简便,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但必须有较高的计划工作水平。
10.答:废品损失,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各种废品所形成的报废损失和修复费用。为了归集和分配不可修复废品的损失,必须首先计算废品的成本。废品成本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截止报废时止所耗费的一切费用。从废品成本中扣除回收的残料和应收赔款,算出废品的净损失,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由于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与合格品的成本在分离前是归集在一起的,因此,需要采取一定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17
的方法予以划分。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按废品的实际成本计算,即在废品报废时根据废品和合格品所发生的全部费用,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废品的实际成本,从“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转入“废品损失”科目。二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即按废品的数量和废品的各项费用定额计算废品的定额成本,再将废品的定额成本扣除废品残料的回收价值,即为废品损失,而不考虑废品实际发生的费用。可修复废品损失是指废品在修复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修复费用。而可修复废品在返修以前发生的生产费用归集在“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不必转出,因为它不是废品损失。返修时发生的修复费用为废品损失,应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等记入“废品失”科目。如有残值和应收赔款,应冲减废品损失。修复完毕,将废品损失(修复费用减去残值和赔款)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
11.答:期间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期间费用核算的内容包括:(1)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的核算;(2)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的核算;(3)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和专设销售机构经费的核算。为了核算期间费用,应分别设置“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科目以及所属明细科目,这些科目的借方汇总登记各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直接冲减当期损益数额,结转后的科目期末无余额。
七、核算与计算题
习题一
(1)A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500×8=4 000(公斤)
B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600×5=3 000(公斤) C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1 000×3=3 000(公斤) (2)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4 000/(4 000+3 000+3 000)=2.4 (3)A产品应分摊原材料费用=4 000×2.4=9 600(元)
B产品应分摊原材料费用=3 000×2.4=7 200(元) C产品应分摊原材料费用=3 000×2.4=7 200(元) 习题二
(1)甲、乙两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
甲产品:A材料定额费用=200×4×5=4 000(元)
B材料定额费用=200×5×10=10 000(元)
18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C材料定额费用=200×2×5=2 000(元) 甲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合计:16 000(元)
乙产品:A材料定额费用=400×4×5=8 000(元)
B材料定额费用=400×2×10=8 000(元) C材料定额费用=400×4×5=8 000(元) 乙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合计:24 000(元) 甲、乙两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共计40 000(元)
(2)原材料费用分配率=48 000/40 000=1.2 (3)甲、乙两种产品应分摊的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16 000×1.2=19 200(元) 乙产品:24 000×1.2=28 800(元) 习题三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本月领用时:
借: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贷: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 (2)本月领用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 借:制造费用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借:原材料
管理费用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4)注销报废低值易耗品的价值: 借: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
贷: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 习题四
1.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耗用的电费=10 000×0.6=6 000(元)
电费分配率=6 000÷(36 000+24 000)=0.1 甲产品耗用的电费=36 000×0.1=3 600(元) 乙产品耗用的电费=24 000×0.1=2 400(元) 2.车间照明耗用的电费=3 000×0.6=1 800(元)
5 000
5 000 100 2 400
2 500 1 200
1 200 2 400
2 400
(3)报废前期领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其价值的另一半: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19
3.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电费=7 000×0.6=4 200(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 习题五
1.A、B两种产品的计时工资分配如下:
工资费用分配率=8 400÷(7 200+4 800)=0.7 A产品分配的工资费用=7 200×0.7=5 040(元) A产品的工资费用小计=1 960+5040=7 000(元) B产品分配的工资费用=4 800×0.7=3 360(元) B产品的工资费用小计=1 640+3 360=5 000(元) 2.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习题六
1.辅助生产费用分配采用直接分配法,对外分配金额为: (1)供电车间分配率:5 000/20 000=0.25
甲产品应分摊:8 000×0.25=2 000(元) 乙产品应分摊:7 000×0.25=1 750(元)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摊:3 000×0.25=75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分摊:2 000×0.25=500(元) (2)运输车间分配率:3 000/10 000=0.3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摊:7 000×0.3=2 1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分摊:3 000×0.3=900(元) 2.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填制见表2-3-1。
7 000 5 000 4 000 3 000 1 000
20 000 3 600 2 400 1 800 4 200
12 000
20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表2-3-1
辅助生产名称 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直接分配法)
单位:元 供电车间 5 000 20 000度 0.25 耗用数量 分配金额 耗用数量 分配金额 耗用数量 分配金额 8 000度 2 000 7 000度 1 750 3 000度 750 2 000度 500 5 000 运输车间 3 000 10 000吨公里 0.3 7 000吨公里 2 100 3 000吨公里 900 3 000 合 计 8 000 × × × 2 000 × 1 750 × 2 850 × 1 400 8 000 供应辅助生产以外的劳务数量 单位成本(分配率) 甲产品 基本生产 车 间 乙产品 车 间 行政管理 耗用数量 部 门 分配金额 合 计
3.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运输
习题七
1.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法计算如下: (1)交互分配前的分配率
供电车间:6 500÷2 600=2.5 供水车间:9 500÷9 500=1 (2)交互分配
供电车间为供水车间分配电费:600×2.5=1 500(元) 供水车间为供电车间分配水费:2 000×1=2 000(元) (3)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对外分配费用)
供电车间:6 500+2 000-1 500=7 000(元) 供水车间:9 500+1 500-2 000=9 000(元)
2 000 1 750 2 850 1 400
5 000 3 000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21
(4)交互分配后的分配率(对外费用分配率)
供电车间:7 000÷2 000=3.5 供水车间:9 000÷7 500=1.2 (5)对外分配
基本生产车间:电费:1 800×3.5=6 300(元)
水费:6 900×1.2=8 280(元)
行政管理部门:电费:200×3.5=700(元)
水费:600×1.2=720(元)
2.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交互分配法)填列见表2-3-2。 表2-3-2
分配方向 辅助生产车间名称 待分配费用 劳务供应数量 分配率(单位成本) 供水 耗用数量 分配金额 耗用数量 分配金额 耗用数量 分配金额 耗用数量 分配金额 供电 6 500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交互分配法)
单位:元
交互分配 供水 9 500 合计 16 000 供电 7 000 对外分配 供水 9 000 合计 16 000 2600度 9 500吨 2 000度 7 500吨 2.5 600度 1 500 1 1 500 3.5 1.2 辅助生产 车 间 供水 2 000吨 2 000 2 000 基本生产车间 1 800度 6 900吨 6 300 200度 700 7 000 82 280 600吨 720 9 000 14 580 1 420 16 000 行政管理部门 合 计
3.会计分录: (1)交互分配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2 000
——供水 1 5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2 000
——供水 1 500
22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2)对外分配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供水
习题八
1.辅助生产费用的代数分配法计算如下: 设:x为每小时的修理成本;y为每度电的成本。 设联立方程式:
4 825+200y=2 010x 7 275+50x=7 400y 解方程组得: x=2.5 y=1
则机修车间分配的电费:200×1=200(元) 供电车间分配的修理费:50×2.5=125(元) 第一基本车间:修理费:850×2.5=2 125(元)
电费:4 250×1=4 250(元)
第二基本车间:修理费:810×2.5=2 025(元)
电费:1 850×1=1 850(元)
行政管理部门:修理费:300×2.5=750(元)
电费:1 100×1=1 100(元)
2.会计分录: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供电车间
制造费用——第一基本车间
——第二基本车间
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供电车间
习题九
1.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分配表见表2-3-3)
200 125 6 375 3 875 1 850
5 025 7 400
14 580 1 420
7 000 9 000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23
表2-3-3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
单位:元 修理车间 5 000 4 000小时 1.5 耗用数量 200小时 300 3 500小时 5 250 300小时 450 6 000 5 500 -500 运输车间 9 000 20 000吨公里 0.5 1 000吨公里 500 合 计 14 000 500 300 13 250 1 950 16 000 14 800 -1 200 辅助生产车间 待分配费用 劳务供应量 计划单位成本 修理车间 辅助生产车 间 分配金额 耗用数量 修理车间 基本生产车 间 管理部门 分配金额 16 000吨公里 8 000 3 000吨公里 1 500 10 000 9 300 -700 耗用数量 分配金额 耗用数量 分配金额 按计划成本分配金额合计 辅助生产实际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辅助生产实际成本:
修理车间:5 000+(1 000×0.5)=5 500(元) 运输车间:9 000+(200×1.5)=9 300(元)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修理车间:5 500-6 000=-500(元) 运输车间:9 300-10 000=-700(元) 2.会计分录
(1)借: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运输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运输
(2)借: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运输
1 200
500 700 500 300 13 250 1 950
6 000 10 000
24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习题十
(一)会计分录: 1.借:制造费用
贷:银行存款
2.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3.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4.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5.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6.借:制造费用
贷:预提费用
7.借:制造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
8.借:制造费用
贷:长期待摊费用
9.借:制造费用
贷:银行存款
10.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制造费用)
——B产品(制造费用) ——C产品(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
(二)制造费用的分配 (1)按生产工时比例法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率:15 400÷2 200=7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A产品:750×7=5 250(元) B产品:850×7=5 950(元) C产品:600×7=4 200(元)
(2)按生产工资比例法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率:15 400÷(2 200×10)=0.7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A产品:750×10×0.7=5 250(元)
2 100
2 100 5 250 5 950 4 200
15 400 1 000
1 000 500
500 800
800
1 800
1 800 2 000
2 000 5 000
5 000
700(5000×14%)
700
1 500
1 500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25
B产品:850×10×0.7=5 950(元) C产品:600×10×0.7=4 200(元)
习题十一
1.年度计划产量定额工时
A产品:19 000×5=95 000(小时) B产品:6 000×7=42 000(小时) C产品:8 000×7.25=58 000(小时) 2.年度计划分配率
234 000÷(95 000+42 000+58 000)=1.2 3.本月实际产量定额工时
A产品:1 800×5=9 000(小时) B产品:700×7=4 900(小时) C产品:500×7.25=3 625(小时) 4.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A产品:9 000×1.2=10 800(元) B产品:4 900×1.2=5 880(元) C产品:3 625×1.2=4 350(元) 5.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C产品
贷:制造费用 习题十二
1.编制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表2-3-4)计算分配废品损失: 表2-3-4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表(按实际成本计算)
单位:元
项 目 合格品和废品生产费用 费用分配率 废品生产成本 减:废品残值 废品报废损失 数量 (件) 300 20 直接 材料 24 000 80 1 600 80 1 520 生产 工时 9 000 600 600 燃料和 动力 21 600 2.4 1 440 1 440 直接 人工 25 200 2.8 1 680 1 680 制造 费用 14 400 1.6 960 960 成本 合计 85 200 5 680 80 5 600 10 800 5 880 4 350
21 030
26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2.会计分录:
(1)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
(燃料及动力)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2)借:原材料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3)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废品损失)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习题十三
1.(1)不可修复废品的定额成本 原材料:210×50=10 500(元) 工资及福利费:2.8×360=1 008(元) 制造费用:13.5×360=4 800(元) 合计:16 368(元)
(2)不可修复废品报废损失:16 368-1 200=15 168(元) (3)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15 168-500=14 668(元) 2.会计分录: (1)借:废品损失
贷:基本生产成本
(2)借:原材料
贷:废品损失
(3)借:其他应收款
贷:废品损失
(4)借:基本生产成本
贷:废品损失
14 668
14 668 16 368 16 368 1 200
1 200 500
500 5 600
5 600 5 680
1 600 1 440 1 680 960 80
80
八、判断说明题
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果能分得清哪一种产品耗用的就是直接计入费用,如果属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则是间接计入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几种产品的成本。
2.(√)为了划分各月的费用界限,本月支付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负担的,且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27
摊销期超过1年的费用,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本月和以后各月的成本、费用。本月尚未支付但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应当预提计入本月的成本、费用。因此,凡受益期和支付期不一致的用,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分别采用待摊或预提的方法处理。
3.(×)制造费用中大部分是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但也有一部分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管理上不要求单独核算,因而也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等。
第四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
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一、填空题
1.本月生产费用 本月完工产品 2.在产品收发结存 在产品的清查
3.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财产损溢 制造费用 4.待处理财产损溢 基本生产成本 5.年初数 完工产品 6.原材料费用 原材料费用 7.实物数量 约当产量比例法 8.完工产品数量 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9.平均计算法 分工序测定完工程度 10.50%
11.接近完工 尚未验收入库
12.定额管理基础比较好 在产品数量 13.定额消耗量 定额费用 定额工时 14.客额消耗量 定额费用 15.实际费用 定额费用 16.库存商品 基本生产在产品
28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二、名词解释
1.在产品,是指没有全部完成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的产品;已经完成一个和几个加工步骤,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半成品;未装配和未验收入库的产品以及返修的废品等。
2.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是指将某种产品本月归集的生产费用全部计入该种完工产品成本,而月末在产品成本为零。采用该分配方法时,虽然有月末在产品,但不计算成本。该方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3.按年初固定数计算在产品成本,是指各月末不具体计算当月在产品成本的实际数额,而固定地以年初数来反映。采用该分配方法,各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固定不变。该方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变化不大的产品。
4.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算在产品成本,是指月末在产品成本只计算其所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用,不计算职工薪酬等加工费用,也就是说,产品的加工费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该方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但直接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品。
5.约当产量,是指将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为约当产量。
6.约当产量比例法,就是按照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计算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7.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是指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该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只是尚未包装或尚未验收入库的产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产品成本,为了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在产品可以视同完工产品,按两者的数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和各项加工费用。
8.按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是指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如果有月初在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费用在内)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该方法适用于个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
9.定额比例法,是指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来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其中直接材料费用,按直接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职工薪酬等加工费用,可以按各该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也可以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由于职工薪酬等加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29
工费用的定额费用一般根据定额工时乘以每小时各项费用定额计算,因而这些费用一般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以节省各项定额费用的计算工作。
三、判断题
1.× 6.√ 11.×
2.× 7.√ 12.√
3.× 8.× 13.×
4.√ 9.√ 14.√
5.√ 10.× 15.√
四、单项选择题
1.C 6.B 11.D
2.B 7.B 12.C
3.A 8.A 13.A
4.D 9.C 14.C
5.D 10.C 15.C
五、多项选择题
1.AC 6.BC 11.AB
2.ABD 7.BD 12.BCD
3.BCD 8.BD 13.BD
4.ABCD 9.ABC 14.CD
5.ABC 10.CD 15.BC
六、简答题
1.答: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的产品;已经完成一个和几个加工步骤,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半成品;未装配和未验收入库的产品以及返修的废品等。在产品数量的核算,应具备账面核算资料和实际盘点资料,即一方面要做好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在产品的清查工作。为了进行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应在生产车间内按产品的品种和在产品的名称设置“在产品收发结存账”。在产品在各车间或车间内部的转移时,应认真做好计量验收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凭证,随时登记在产品的收发数量。为了核实在产品的数量,必须做好在产品的清查工作。清查的结果应编制“在产品盘点表”,并以实存数量与在产品收发结存账核对,如果账实不符,应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2.答: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主要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在产品成本法、约当产量比例法、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按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法以及定额比例法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是成本计算中的一个既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末在产品数量
30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变化的大小、各项费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
3.答:约当产量比例法是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应将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该种分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各项费用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该种产品无论是完工产品还是在产品,既要分配原材料费用,也要分配各项加工费用。如果原材料不是在生产时一次投料,而是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料,原材料费用也应按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
4.答: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对于费用分配的正确性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后面各工序在产品多加工的程度可以抵补前面各工序少加工的程度,这样全部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均可按50%平均计算。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就要按工序分别测定,即根据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数加上本工序工时定额的50%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数的比率事先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月末根据各工序的在产品数量和完工率,计算各工序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据以分配费用。
5.答:按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是指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如果有月初在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费用在内)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该方法适用于各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这是因为:
一是,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因而月初和月末单性在产品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才不会大;由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因而月初在产品费用脱离定额差异总额与月末在产品费用脱离定额差异总额的差额也不会大。因此,月末在产品不计算费用差异,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以这样分配费用。
二是,在修订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的月份,如果月末在产品就按新的定额成本计算,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减法按新定额成本计算的在产品成本以后的余额,全部作为完工产品成本,就是说,完工产品成本中包括了月末在产品按新的定额成本计价所发生的差额,这样做不利于完工产品成本的分析和考核。
6.答:定额比例法,是指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来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其中直接材料费用,按直接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职工薪酬等加工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31
费用,可以按各该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也可以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由于职工薪酬等加工费用的定额费用一般根据定额工时乘以每小时各项费用定额计算,因而这些费用一般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以节省各项定额费用的计算工作。
该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例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这是因为,月初和月末单件在产品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虽然由于产品的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不大,但由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因而月初在产品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总额与月末在产品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总额的差额会较大;如果仍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将月初、月末在产品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差额计入完工产品成本,会对完工产品成本的正确性发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出现完工产品成本是负数的很不合理现象。
七、核算与计算题
习题一
1.A产品的在产品盘盈的核算 (1)盘盈时: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经批准核销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制造费用 2.B产品的在产品盘亏的核算 (1)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 (2)经批准核销时: 借:制造费用
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C产品的在产品毁损的核算 (1)毁损转账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基本生产成本——C产品 (2)残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
200 3 200
3 200 188 100
288 288
288 50
50 50 50
32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经批准核销时: 借:营业外支出
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习题二
1.计算本月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00 1 000 2 000
3 000
(1)完工甲产品总成本:45 000+2 200+2 800+1 000=51 000(元) (2)完工甲产品单位成本:5 100÷100=510(元) 2.登记甲产品成本明细账(见表2-4-1)
表2-4-1
产量:100件 2006年 月 12 12 日 31 31 摘 要 本月生产费用 完工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 45 000 45 000 燃料及动力 2 200 2 200 直接人工 2 800 2 800 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单位:元 制造费用 1 000 1 000 合 计 51 000 51 000 习题三
1.计算本月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1)完工乙产品总成本:66 000+14 000+23 000+27 000=130 000(元) (2)完工乙产品单位成本:130 000÷200=650(元) 2.登记乙产品成本明细账(见表2-4-2)
表2-4-2
产量:200件 2006年 月 7 日 1 31 31 31 31 摘 要 月初在产品 本月生产费用 合 计 完工产品成本(2 000件) 月末在产品成本(50件) 直接 材料 4 600 66 000 70 600 66 000 4 600 燃料及 动力 1 400 14 000 15 400 14 000 1 400 直接 人工 2 600 23 000 25 600 23 000 2 600 乙产品成本明细账
单位:元 制造 费用 2 400 27 000 29 400 27 000 2 400 合 计 11 000 130 000 141 000 130 000 11 000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33
习题四
1.计算本月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1)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4 800+76 000)÷(400+100)=161.60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费用:400×161.60=64 64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100×161.60=16 160(元)
(2)完工A产品总成本:64 640+24 000+23 000+37 000=148 640(元) (3)完工A产品单位成本:148 640÷400=371.60(元) 2.登记A产品成本明细账(见表2-4-3)
表2-4-3
产量:400件 2006年 月 6 日 1 30 30 30 30 摘 要 月初在产品 本月生产费用 合 计 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A产品成本明细账
单位:元
直接材料 燃料及动力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4 800 76 000 80 800 64 640 16 160 24 000 24 000 24 000 23 000 23 000 23 000 37 000 37 000 37 000 合 计 4 800 160 000 164 800 148 640 16 160 习题五
1.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各项费用的分配率、完工产品总成本以及月末在产品成本。
(1)计算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40×50%=20(件) (2)计算各项费用的分配率: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26 400÷(200+40)=110 燃料及动力分配率:20 900÷(200+20)=95 直接人工分配率:12 100÷(200+20)=55 制造费用分配率:18 700÷(200+20)=85 (3)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
完工产品总成本:200×110+200×95+200×55+200×85+2 400=71 400(元) (4)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40×110+20×95+20×55+20×85=9 100(元) 2.编制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计算表(见表2-4-4)
34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表2-4-4
项 目 生产费用累计 在产品完工程度 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产量 分配率(单位成本) 完工产品总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计算表
直接材料 燃料及动力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废品损失 26 400 100% 40 200 110 22 000 4 400 20 900 50% 20 200 95 19 000 1 900 12 100 50% 20 200 55 11 000 1 100 18 700 50% 20 200 85 17 000 1 700 2 400 200 2 400 0 合 计 80 500 × × × 71 400 9 100 产品名称:甲产品 2006年5月 习题六
1.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各工序的完工程度 第一道工序:(20×50%)÷100%=10% 第二道工序:(20+40×50%)÷100%=40% 第三道工序:(20+40+40×50%)÷100%=80% 2.编制约当产量计算表(见表2-4-5)。
表2-4-5
产品名称:乙产品 在产品所在 工 序 第一道工序 第二道工序 第三道工序 合 计 完工程度 (%) 10 40 80 在产品数量(件) 结存数量 420 300 100 820 约当产量 42 120 80 242 完工产品产量 (件) 580 产量合计 (件) 820 约当产量计算表
习题七
1.直接材料在各工序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完工率:第一道工序300÷(300+200)=60%
第二道工序(300+200)÷(300+200)=100%
约当产量:第一道工序100×60%=60(件)
第二道工序120×100%=120(件)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35
2.直接材料在各工序陆续投入
完工率:第一道工序(300×50%)÷(300+200)=30%
第二道工序(300+200×50%)÷(300+200)=80%
约当产量:第一道工序100×30%=30(件)
第二道工序120×80%=96(件)
习题八
1.直接材料在各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按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分配直接材料费用。计算结果填列表2-4-6。
表2-4-6 工 序 1 2 3 合 计 原材料定 额消耗量 120公斤 180公斤 200公斤 500公斤 约当产量计算表(原材料在各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 完工程度 (投料率) 120/500×100%=24% (120+180)/500×100%=60% (120+180+200)/500×100%=100% 在产品 数量 50 35 40 在产品约 完工产品 当产量 12 21 40 73 数量 27 合 计 100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96 000÷100=960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费用:27×960=25 92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73×960=70 080(元)
2.计算直接材料在各工序开始后陆续投入时,按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分配直接材料费用。计算结果填列表2-4-7。
表2-4-7 工 序 1 2 3 合 计 原材料定 额消耗量 120公斤 180公斤 200公斤 500公斤 约当产量计算表(原材料在各工序开始后陆续投入)
完工程度 (投料率) 120×50%/500=12% (120+180×50%) /500=42% (120+180+200× 50%)=80% 在产品 数量 50 35 40 在产品约 完工产品 当产量 6 14.7 32 52.7 数量 27 合 计 79.7 36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96000÷79.7=1 204.5169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费用:27×1 204.5169=32 521.96(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52.7×1 204.5169=63 478.04(元) 习题九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见表2-4-8。
表2-4-8
产量:840件 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 计 生产费用合计 96 040 30 500 24 000 150 540 月末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 200×140=28 000 1 300×4=5 200 1 300×6=7 800 41 000 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单位:元 完工产品成本 68 040 25 300 16 200 109 540 习题十
采用定额比例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A产品明细账见表2-4-9)。
表2-4-9
产量:200件 成本项目 月初在产品 本月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费用分配率 完工产品 定 额 实 际 定 额 实 际 直接材料 2 400 18 000 20 400 2 9 000 18 000 1 200 2 400 直接人工 1 700 12 000 13 700 3 3 000小时 12 000 425小时 1 700 制造费用 1 000 9 275 10 275 3 9 000 1 275 A产品成本明细账
单位:元 合 计 5 100 39 275 44 375 39 000 5 375 月末在产品 习题十一
采用定额比例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有关计算见表2-4-10)。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37
表2-4-10 产量:4000件 成本 项目 (1) 直接 材料 直接 人工 制造 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 本月生 品费用 (2) 产费用 (3) 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单位:元 生产费 用累计 费用分配率 定额 (6) 实际 (7)= (6)×(5) 76 800 定额 (8) 实际 (9)= (8)×(5) 19 200 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4)= (5)=(4)÷ (2)+(3) [(6)+(8)] 96 000 0.96 14 000 82 000 80 000 20 000 6 000 6 000 2 000 22 000 30 000 10 000 122 000 36 000 12 000 144 000 0.6 0.2 × 50 000 × × 30 000 10 000 116 800 10 000 × × 2 000 27 200
八、判断说明题
1.(√)采用什么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原材料费用应按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数量进行分配,而不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但其他各项生产费用是随着产品加工进度陆续发生的,因而应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进行分配。
2.(×)假如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制成,原材料是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在同一工序中完工程度不同的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都是一样的,就是该工序的消耗定额。第一道工序的完工率应为:第一道工序原材料的消耗定额/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100%,而不是100%。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应为第一道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与第二道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之和,即为该种完工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定额。所以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率一定是100%。
3.(×)这两种方法适用条件的相同之处都要求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定额要比较准确、稳定。但按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同时要求的另一个条件是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月初与月末在产品实际与定额的差异基本上可以相互抵消。如果不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就不能采用此方法,而应采用定额比例法。所以这两种方法适用条件的不同之处就是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大还是不大。
38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第五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一、填空题
1.成本管理要求 2.单步骤 多步骤 3.大量 成批 单件 4.生产费用 5.成本计算对象 6.成本计算对象
7.3 3 产品成本基本计算方法 8.计算对象 9.基本 10.辅助
11.生产特点 成本计算对象 必不可少 12.成本计算 成本管理 13.实际成本 辅助 14.产品品种 最基本
二、判断题
1.× 7.×
2.× 8.√
3.× 9.×
4.√ 10.×
5.√ 11.×
6.× 12.×
三、名词解释
1.成本计算对象: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即计算什么的成本。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是为了解决生产费用由什么来承担的问题。
2.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是指工业企业中计算产品成本的主要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和定额法。前三种方法为基本方法,后两种方法为辅助方法。
3.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指这些方法与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有直接联系,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39
并且涉及到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因而是计算产品实际成本必不可少的方法,因此称其为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4.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是指这些方法与生产类型的特点没有直接联系,不涉及成本计算对象。它们的应用或者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或者是为了加强定额管理,只要具备条件,在哪种生产类型企业都能用,因此称其为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四、单项选择题
1.B 6.D 11.D
2.A 7.A 12.C
3.A 8.B 13.A
4.D 9.C 14.A
5.A 10.D
五、多项选择题
1.AC 6.ACD 11.ACD
2.ACD 7.AC 12.AB
3.AB 8.ABD 13.ACD
4.ABCD 9.ACD
5.CD 10.BC
六、简答题
1.答:企业的生产类型,可以从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两个方面进行划分。 工艺技术过程是指产品从投产到完工的生产工艺技术加工过程。企业的生产,按工艺技术过程的特点可分为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两种类型。
生产组织是指保证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各个因素相互协调的生产工作方式。企业的生产,按生产组织的特点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
2.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上。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有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产品批别和产品生产步骤,以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为主要标志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三种: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 (2)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分批法; (3)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分步法。
3.答: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辅助方法有分类法和定额法。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划分标准主要是:
(1)该种方法与生产类型的特点有无直接联系;
40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2)是否涉及成本计算对象;
(3)从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角度看是否是必不可少的。
七、判断说明题
1.(×) 辅助方法虽然与生产类型的特点没有直接联系,但其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中仍起到很大的作用。分类法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而定额法将起到加强企业定额管理的作用。所以,辅助方法是很重要。
2.(√) 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三种基本方法都是以成本计算对象为标志的。以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形成了不同的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因而,成本计算对象是区分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
3.(×) 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不只受产品生产特点的影响,同时还受成本管理要求的影响。例如,在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企业规模小,成本管理上不要求计算产品所经过加工步骤的成本,只要求计算出每种产品的成本时,就可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第六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一、填空题
1.品种
2.大量 大批 单步骤 多步骤 3.批别
4.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5.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计入费用 全部产品累计工时 6.各批完工产品 批内完工产品与在产品 7.逐步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 8.产品的生产步骤
9.自制半成品 基本生产成本 10.综合结转 分项结转
11.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
12.本月产成品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成本合计/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41
13.半成品 成本项目 14.半成品 半成品 份额
1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 定额比例
二、名词解释
1.品种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和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2.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3.简化分批法:也称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采用该种方法只在产品完工时才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计入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而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
4.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是全部产品累计工时与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计入费用的比率,公式为: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全部产品累计工时
5.逐步结转分步法:又称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采用该种方法,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要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从上一步骤成本明细账转入下一步骤相同产品成本明细账,以便逐步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和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
6.成本还原:即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所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还原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7.平行结转分步法:又称不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该种方法各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也不结转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以及该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然后将各步骤应计入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
8.广义在产品:包括尚在本步骤加工中的在产品、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各步骤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产成的在产品。
三、判断题
1.√ 6.× 11.√
2.√ 7.× 12.×
3.× 8.√ 13.√
4.√ 9.√ 14.×
5.× 10.× 15.√
42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四、单项选择题
1.D 6.D 11.B
2.C 7.D 12.A
3.B 8.D 13.A
4.C 9.B 14.B
5.D 10.A 15.D
五、多项选择题
1.ABCD 6.ABC 11.ABCD
2.BC 7.ABC 12.ABC
3.BD 8.AD 13.CD
4.ABC 9.BD
5.BD 10.AB
六、简答题
1.答:品种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其特点是既不要求按照产品批别计算成本,也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而只要求按照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
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和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
2.答:采用简化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的作用为: (1)提供按月累计的各批产品生产费用和生产工时;
(2)在有完工产品的月份,按照累计生产工时计算和登记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以及完工产品总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总成本。
3.答: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点可以概括为:
(1)能够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为分析和考核企业产品成本计划和各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正确计算半成品销售成本提供了资料。
(2)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逐步结转,能够为各生产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3)在综合结转法下,各步骤产品成本中包括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水平和本步骤加工费用水平,能够较好地满足各步骤的成本管理的要求;在分项结转法下,可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不必进行成本还原。
缺点为:采用综合结转,需要时还要进行成本还原;采用分项结转,结转工作量较大;各步骤不能同时计算成本,成本核算工作及时性较差。
4.答:在综合结转分步法下,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不能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资料;在生产步骤较多的情况下,表现在产成品成本中的绝大部分费用是最后一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费用,其他费用只是最后一步骤的加工费用,在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43
产成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小。这显然不符合企业产品成本的实际情况,不能据以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因此,在管理上要求从整个企业角度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构成和水平时,还应将综合结转计算出的产成品成本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进行成本还原,还原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
5.答:分项结转分步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正确的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料,便于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其缺点为:
(1)成本结转工作比较复杂;
(2)在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中,看不出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的水平,不利于进行产品成本的管理和分析。
6.答:平行结转分步法又称为不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其特点为:
(1)各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也不结转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费用以及该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
(2)月末时,将各生产步骤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出产成品成本。
7.答: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虽都属于分步法,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逐步结转分步法在计算成本时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平行结转分步法各步骤只计算该步骤发生的费用和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
(2)逐步结转分步法下,每一步骤的费用中既包括本步骤发生的加工费用,也包括上一步骤转入的半成品的成本;平行结转分步法下,除第一步骤外,其他步骤只包括本步骤发生的加工费用。
(3)逐步结转分步法下的完工产品不仅包括最后步骤完工的产成品,而且还包括各步骤完工的半成品;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完工产品只包括最后步骤完工产品的产成品。
(4)逐步结转分步法下的成本结转与实物转移是相一致的;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成本结转与实物转移是相脱节的。
(5)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不能及时计算成本;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可以及时计算成本。
44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七、核算与计算题
习题一
1.编制会计分录
(1)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贷:原材料
(2)借:制造费用
贷:低值易耗品
(3)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4)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5)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6)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贷:制造费用
8 000 20 000
28 000 100
100
2 000 400
2 400 2 400 3 600 1 000
3 000
10 000 336 504 140 420
1 400 1 296 1 944
3 240
2.分配制造费用,计算A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及B产品在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分配率=(100+2 000+1 000+140)÷(360+240)=5.4 A产品负担制造费用=5.4×240=1 296(元) B产品负担制造费用=5.4×360=1 944(元)
A产品本月完工产品成本=8 000+2 400+336+1 296=12 032(元) B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4 400+20 000+3 600+504+1 944-6 800
=23 648(元)
习题二
1.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见表2-6-1、2-6-2)。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45
表2-6-1 产品成本明细账
投产日期:4月 完工日期:5月 直接人工 4 704 490 3 920 784 1 200 1 984 制造费用 2 592 270 2 160 432 560 992 合 计 15 408 11 720 3 688 2 160 5 848 0 批号:401 甲产品 批量:12台 单位:元 项 目 本月费用 4月份 5月分配率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8台) 月末在产品成本(4台) 本月费用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4台) 直接材料 6 720 560 4 480 2 240 2 240 燃料及动力 1 392 145 1 160 232 400 632 份 月末在产品成本
4月份甲产品各成本项目分配率计算: 在产品约当产量=4×40%=1.6(台) 直接材料分配率=6 720÷12=560
燃料及动力分配率=1 392÷(8+1.6)=145 直接人工分配率=4 704÷(8+1.6)=490 制造费用分配率=2 592÷(8+1.6)=270
表2-6-2
产品成本明细账
投产日期:4月 完工日期:5月 直接人工 8 100 820 1 640 6 460 3 000 9 460 制造费用 5 200 530 1 060 4 140 2 200 6 340 合 计 24 400 4 860 19 540 6 200 25 740 0 批号:402 乙产品 批量:10台 单位:元 项 目 本月费用 4月份 计划单位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2台) 月末在产品成本(8台) 5月份 本月费用 分配率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8台) 月末在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 9 200 900 1 800 7 400 7 400 燃料及动力 1 900 180 360 1 540 1 000 2 540
2.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4月份)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乙产品
11 720 4 860
46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5月份)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乙产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乙产品
习题三
表2-6-3
月 日 7 8 8 摘 要 11 720 4 860 848 25 740
5 848 25 740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单位:元
直接材料 13 500 11 500 25 000 17 300 7 700 生产工时 3 500 2 500 6 000 5 200 800 直接人工 8 000 10 000 18 000 3 15 600 2 400 制造费用 9 500 14 500 24 000 4 20 800 3 200 成本合计 31 000 36 000 67 000 53 700 13 300 31 余 额 31 本月生产费用 31 累 计 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 8 31 本月完工产品转出 8 31 月末在产品
直接人工累计分配率=18 000÷6 000=3 制造费用累计分配率=24 000÷6 000=4
完工产品生产工时=2 000+1 200+1 500+800-300=5 200(时) 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3×5 200=15 600(元) 完工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4×5 200=20 800(元)
表2-6-4
产品成本明细账
投产日期:7月 完工日期:8月 直接人工 3 9 600 制造费用 4 12 800 成本合计 33 400 0 批号:9601 产量:10件 单位:元 月 日 7 8 8 摘 要 直接材料 7 500 3 500 11 000 11 000 生产工时 2 000 1 200 3 200 3 200 31 余 额 31 本月生产费用 31 累 计 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8 31 本月完工产品转出 8 31 月末在产品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47
表2-6-5 产品成本明细账
投产日期:7月 完工日期:8月 直接人工 3 6 000 制造费用 4 8 000 成本合计 20 300 批号:9602 产量:5件 单位:元 月 日 7 8 8 摘 要 直接材料 6 000 1 500 7 500 6 300 1 200 生产工时 1 500 800 2 300 2 000 300 31 余 额 31 本月生产费用 31 累 计 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8 31 本月完工产品转出 8 31 月末在产品
表2-6-6
产品成本明细账
投产日期:8月 完工日期:8月 直接人工 500 500 500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 批号:9603 产量:4件 单位:元 月 日 8 8 8 1 摘 要 6 500 6 500 6 500 直接材料 生产工时 31 本月生产费用 31 累 计 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8 31 本月完工产品转出 8 31 月末在产品 习题四
1.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直接人工分配率=7 182÷(3 200+1 500+5 560)=0.7 制造费用分配率=11 286÷(3 200+1 500+5 560)=1.1 2.完工产品成本 601号完工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费用=12 000(元) 直接人工=0.7×3 200=2 240(元) 制造费用=1.1×3 200=3 520(元) 合计:
602号完工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费用=10×(7 360÷20)=3 680(元)
17 760元
48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直接人工=0.7×960=672(元) 制造费用=1.1×960=1 056(元) 合计: 习题五
表2-6-7
第二车间 项 目 期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合 计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期末在产品成本 半 成 品 10 000 80 000 90 000 75 000 15 000 5 408元
产品成本明细账 (综合结转) 工资及福利费 800 6 000 6 800 5 700 1 100 制造费用 1 200 12 500 13 700 11 800 1900 单位:元 合 计 12 000 98 500 110 500 92 500 18 000
表2-6-8
第二车间 项 目 期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 费用 所耗上一步半直接材料 6 250 50 000 56 250 46 875 9 375 产品成本明细账 (分项结转) 直接人工 2 050 10 000 6 000 18 050 15 075 2 975 制造费用 3 700 20 000 12 500 36 200 30 550 5 650 单位:元 合 计 12 000 80 000 18 500 110 500 92 500 18 000 生产 成品成本 本步生产费用 合 计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期末在产品成本 习题六
表2-6-9
第一车间
项 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费用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 3 800 12 600 10 800 5 600 产品成本明细账
乙半成品 直接人工 2 200 6 000 5 600 2 600 制造费用 4 600 12 200 11 600 5 200 单位:元 合 计 10 600 30 800 28 000 13 400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49
表2-6-10
第二车间 项 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费用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半 成 品 12 200 37 800 44 800 5 200 产品成本明细账
乙产成品 直接人工 2 400 7 400 8 800 1 000 制造费用 5 000 17 700 19 900 2 800 单位:元 合 计 19 600 62 900 73 500 9 000
表2-6-11
项 目 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成本还原 还原后产成品成本 1.6 还原分配率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半成品 44 800 -44 800 10 800 17 280 17 280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8 800 5 600 8 960 17 760 19 900 11 600 18 560 38 460 单位:元 制造费用 合 计 73 500 28 000 0 73 500
成本还原率=44 800÷28 000=1.6
产成品中半成品综合成本所含直接材料费用=10 800×1.6=17 280(元) 产成品中半成品综合成本所含直接人工=5 600×1.6=8 960(元) 产成品中半成品综合成本所含制造费用=11 600×1.6=18 560(元) 习题七
表2-6-12
项 目 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成本还原 还原后产成品成本 还原分配率 1.2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半成品 8 400 -8 400 直接材料 2 900 3 480 3 480 直接人工 2 800 1 380 1 656 4 456 4 160 2 720 3 264 7 424 单位:元 制造费用 合 计 15 360 7 000 0 15 360
成本还原率=8 400÷7 000=1.2
产成品中半成品综合成本所含直接材料费用=2 900×1.2=3 480(元) 产成品中半成品综合成本所含直接人工=1 380×1.2=1 656(元) 产成品中半成品综合成本所含制造费用=2 720×1.2=3 264(元)
50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习题八
1.计算本月完工产成品实际成本(见表2-6-13、表2-6-14)
表2-6-13
第一车间 项 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费用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 12 000 28 000 12 000+2 800- 6 000=34000 6 000 产品成本明细账
甲半成品 直接人工 4000 6000 4 000+6 000- 2 000=8 000 2000 制造费用 5 000 10 000 5 000+10 000- 3 000=12 000 3 000 单位:元 合 计 21 000 44 000 54 000 11 000
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成本:
库存半成品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1 000+54 000)÷(100+900)=65(元/件) 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成本=65×800=52 000(元)
表2-6-14
第二车间 项 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费用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半 成 品 20 000 52 000 20 000+52 000- 7 500=64 500 7 500 产品成本明细账
甲产成品 直接人工 5 000 14 000 5 000+14 000- 2 000=17 000 2 000 制造费用 10 000 15 000 10 000+15 000- 5 000=20 000 5 000 单位:元 合 计 35 000 81 000 101 500 145 00
2.成本还原(见表2-6-15)
表2-6-15
项 目 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成本还原 还原后产成品成本 1.194444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还原分配率 半成品 64 500 -64 500 直接材料 34 000 40 611.10 直接人工 17 000 8 000 9 555.52 单位:元 制造费用 合 计 20 000 101 500 12 000 14 333.38 54 000 0 40 611.10 26 555.52 34 333.38 101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