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这里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2.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林黛玉进贾府》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高中课内古代文化常识(必修四)
必修四
《窦娥冤》
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待上朝取应)
3、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引申——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冲末(男配角)。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杂,杂角。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
1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把吴钩看了)
2、社: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一片神鸦社鼓)
3、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4、路: 宋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元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举刑狱公事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 (烽火扬州路) 《拿来主义》
冠冕:(1)指仕宦的代称。(2)指第一;首位。原文里指把话说得好听些 (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引申——“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
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3、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如:司空、司徒、司寇、司马一类) (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宾)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引申——九宾在周朝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在汉朝指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 匈奴 侍子
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5、斥候:侦察兵。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或太后。
(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7、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 8、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9、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孺卿从祠河东後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10、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孺卿从祠河东後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张衡传》
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因入京师,观太学)
引申——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魏晋至明清时期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
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遂通五经,贯六艺)
引申——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