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 下载本文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南朝)。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 5.床:古代的坐具。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引申——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引申——女子谦称自己容貌为“蒲柳之姿”

女子自称为“奴家”

女子谦称为“妾”、“贱妾”、“奴婢”、“妾身”、“婢子” 老年妇女谦称为“老身”

民间女子自称为“小女子”、“民女”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为“妾”

寡居皇太后自称为“哀家”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4.适:出嫁。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短歌行》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魏太祖”,史称魏武帝。

2.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引申——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

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

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引申为没有学识的人 白袍:旧指未得功名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 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

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用来形容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因

此“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苍头:原指战国时主人战旗下的军队,多以乡党的青年组成,因以青巾裹头,故名。至汉代,

战事减少,逐渐沦为奴隶,操持贵族邸宅的杂务。遭逢战乱,仍不失主人近侍军队的性质。魏晋以后,则纯为私家奴仆。 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

缙绅: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

簪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旧时把它作为做官者之称。簪缨世族(世代做高官之家)。 青衫:黑色的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代指官职低的官员。后人也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

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豪门宾客的代称。

巾帼:本是古代妇头上的头巾或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自古以来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为“巾帼英雄”,故代指女性。

青衣:古时地位低下者所穿的服装。婢女亦多穿青衣,后因用为婢女的代称。 裙钗:古代妇女的服饰,因用为妇女的代称。

纨绔:纨绔是古代一种用细绢做成的裤子。古代富贵人家的子弟都穿细绢做的裤子,这很能反映出他们奢侈的特点,因此,人们常用纨绔来形容富家子弟。

赭衣: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赤褐色。古时囚犯乃服赭衣,因以褚衣代称囚犯。赭衣塞路,比喻犯罪的人很多。

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4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兰亭集序》

1. 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2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赤壁赋》

1.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引申——望:农历每月十五。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高中课内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三)

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白帝城高急暮砧)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昭君墓是“当地多白草而此冢独青”,故名“青冢”。后泛指坟墓 (独留青冢向黄昏)

引申——青冢,亦借指边疆地区。 《蜀道难》

1、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蜀国古望帝杜宇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又闻子规啼夜月)

引申——子规也称子归,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 2、 扪参历井:参,井,星宿名 (扪参历井仰胁息)

引申——分野,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举酒欲饮无管弦)

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名属教坊第一部。)

4.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年少争缠头)

引申——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膏粱: 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膏粱子弟: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5.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