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二) 含答案 下载本文

课时达标(二) 多变的价格

1.(2016·黑龙江高中名校月考)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纯天然、无污染、健康的有机绿色食品深受大众青睐,然而不少市民却充满了矛盾,由于其价格高,只能望而却步。材料中 ( ) ①“高价格”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使用了创新的技术 ②“深受青睐”说明市民的消费理念发生了变化 ③“充满了矛盾”表明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对立 ④“望而却步”说明居民的消费最主要受收入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商品价格因素的知识的理解。有机绿色食品“高价格”的根本原因是价值(成本),①表述错误。材料中“由于其价格高,只能望而却步”,说明消费者对有机绿色商品“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因素,④不符合题意。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说明市民的消费理念发生了变化,②符合题意。有机绿色商品物美不价廉,体现了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对立,③符合题意。 答案:B

2.(2016·河南正阳高中素质检测)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规定,旅行社不得有强迫游客购物等行为。该法实施后,团队游几乎所有线路价格均有上调。下列选项中,对价格上调理由解释合理的有 ( ) ①旅游市场火热,出游人数增加——价格影响居民消费 ②旅行社借国家放长假等机会报高价——没有政府干预必然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③旅行成本和旅行社经营成本应得到如实反映——价值决定价格 ④游客要求旅行社确保服务质量——消费需求影响生产经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新旅游法的规定让旅行社失去了原来不合理的部分收入,加上游客要求旅行社确保服务质量,这势必会增加旅行社的运营成本,故③④符合题意。①讲的是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与题意不符;②中“没有政府干预”的说法与事实不符。 答案:D

3.(2016·河南开封二模)甲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20个单位;乙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5个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甲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②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③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 ④如果整体经济不景气,则乙商品的生产会先受到冲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从材料可看出,甲商品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比乙商品更大,故甲商品的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选①不选②。甲商品可能是高档耐用品,乙商品可能是生活必需品,居民收入增加,人们对甲商品的需求可能更大,选③;经济不景气,人们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会大幅减少,而生活必需品的减少幅度不会太大,④错误。 答案:A

4.(2016·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为应对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压力,某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使单位产品人工成本不升反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 ) ①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生产规模的大小 ②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企业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④企业的技术改进会带来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为应对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压力,某企业引进先进设备”,体现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而“生产规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②不选①。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而引进先进设备,反而降低了人工成本,说明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企业既是压力也是动力。④的说法与材料相反。 答案:B

5.在谈到农副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时,有专家认为,从长期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村劳动力成本增加、农村地价升值等因素,才是农副产品涨价的内在原因。这表明 ( ) ①农副产品的价格归根到底是由其价值决定的 ②农副产品价格取决于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③农副产品的市场供求与其价格是相互制约的 ④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使人们减少了对它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价格由价值决定,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农资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增加了生产农副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而增加了它的价值量,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下图反映的是一定时期某种普通商品供求量(Q)随价格(P)变化的情况。其中,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当该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均为Q0时,其均衡价格为P0 ②当P0向P1变动时,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将减少 ③当P0向P2变动时,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将增加 ④当政府实施价格管制时,该商品的供应将短缺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需求曲线型试题。该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均为Q0时,即处在交汇点E时,其对应的价格是P0,①正确;当P0向P1变动时,该商品的价格降低,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会增加,此时人们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减少,②正确;当P0向P2变动时,该商品的价格上升,则人们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将减少,③错误;当政府实施价格管制时,不能确定该商品的供应是否短缺,④说法不科学。 答案:A

7.假设2014年我国A商品的单位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6 100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6.1,如果2015年我国生产A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劳动者数量增加20%,人民币流通过度提高15%,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7%,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该企业生产的A商品用美元标价,其价格为( ) A.884美元 B.1 070美元 C.1 284美元 D.930美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品价值量、汇率和货币发行计算的知识的理解。 劳动者数量的变化,不影响单位商品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其价值量6 100÷(1+10%),纸币流通速度提高15%,意味着通胀率是15%,则现在的表示为:6 100÷(1+10%)×(1+15%),人民币对美元升值7% ,故6 100÷(1+10%)×(1+15%)÷6.1×(1+7%)=1 070,所以选择B。 答案:B

8.一般来说,汽车售价在“五一”、“十一”、年末期间会出现普遍的降价促销现象,其他时间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回升。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汽车价格的升降毫无规律可言 B.价格低的商品最受顾客青睐 C.顾客在非促销期间都不应买车 D.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解析:本题材料的侧重点是汽车价格变化虽然受促销等因素的影响,但一般情况下汽车价格是稳定的,这反映的实质是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也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A项本身不正确;B项表述错误;C项也不符合实际,所以选D项。 答案:D

9.(2016·黑龙江鹤岗一中期末)小王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开一超市,生意欠佳。一日上网看到一则信息,即来灵感,只对超市货架进行重新摆放,生意遂大有起色。你认为小王最有可能看到以下哪一则信息( ) A.国家及时提高粮食收购最低价,以防“谷贱伤农” B.企业大幅降低汽车售价,一度出现“车贱富商”的情况

C.利比亚战乱再度导致国际油价上扬,给美国车市蒙上阴影,谓之“油贵伤车” D.大范围的低温冰雪气候导致蔬菜涨价带动CPI,有人戏称“雪捧菜尊” 解析:石油和车是互补商品,小王就是利用互补商品摆放在一起,可以带动商品销售的知识,生意大有起色。A、B、D涉及的是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的知识,与题意不符。 答案:C

10.(2016·吉林二模)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生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予以免税。下列各图中正确反映该政策对试验区内上述企业进口机器、设备影响的是 ( )

(注:图中D1为该政策实施前需求量,D2为该政策实施后需求量,价格不含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