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23、根据荧光分析的定量公式可以知道,发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呈正比。因此应
该普遍使用高能激光作为光源以增加灵敏度。 24、所谓“荧光猝灭”就是荧光完全消失。 25、荧光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使荧光强度减弱的现象称为( )。能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的物质称为( )。 4、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26、下列关于荧光发射光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B. 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任何情况下都呈对称镜像关系; C.发射光谱位于激发光谱的左侧; D.发射光谱是分子的吸收光谱
27、荧光发射是光吸收的逆过程。荧光光谱与吸收光谱有类似( )的关系。
28、设某荧光物质的最大激发波长为λ0,当选择一个波长较λ0小的激发波长时,则其荧光光谱将( )(填改变或者不变),发射光强度将( )(填减小或者增大)。 29、在不知道荧光物质吸收光谱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几个波长进行发射光谱扫描。如果获得的谱图都在某一波长处出峰,则可以确定该波长为此荧光物质的一个发射波长,可以以此波长扫描获得激发光谱。
30今对某物质进行荧光光谱研究,当以300nm波长进行激发时,发现在600nm处有一个强而尖锐的发射峰,但以350nm作为激发波长时未发现。则可以判断该物质在300nm激发时有荧光且最大发射波长为600nm。 5、荧光分析仪器
31、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如下几个部分:光源,( ),样品室,( ),检测器。 32、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
A.空心阴极灯; B.氙灯; C.氘灯; D.硅碳棒
33、一般要在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观测荧光强度,这是由于( )。 A.只有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才有荧光;
B. 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在垂直方向上可减小透射光的影响; C.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大; D.荧光发射波长比透射光波长长。
34.荧光分析法是通过测定( )而达到对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A.激发光; B.磷光; C.发射光; D.散射光
第二节 磷光分析法 1、概述与基本原理
35、磷光是多重度( )的状态间发生辐射跃迁产生的光;这个过程速度非常( )。
36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驰豫和内转化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体系间窜越转移至激发三重态,再经振动驰豫降至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 )。
A.分子荧光; B. 分子磷光; C.瑞利散射光; D.拉曼散射光
37荧光和磷光光谱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寿命。一般而言荧光寿命在10-6~10-9s数量级。
2、磷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38、由于激发态分子电子三重态的寿命较长,因此很多过程如分子间碰撞等都可以使之失活,因此所有的磷光分析都必须在低温下进行。 3、磷光分析仪器
39.通常,磷光分析所使用的仪器装置与荧光分析没有太大差别,一般只需要加装( )和( )。前者的作用是将荧光和磷光分开,后者的作用则是提供冷却。
40、有的物质激发时既发荧光又发射磷光,这就会对分析造成干扰。因此这样的物质既不能进行荧光分析也不能进行磷光分析。 41、比较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异同。
42、请写出荧光分析的定量公式,并指明该公式的应用条件。
第七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 概述
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1、 原子吸收线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通过样品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 )吸收。
A 离子 B 激发态原子 C 分子 D 基态原子
3、 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 ),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激发时吸收的能量不同,因而这种吸收线是元素的( )。 4、在原子吸收光谱中,谱线的轮廓(或吸收峰)用两个物理量来表征,即( )和( )
5、原子吸收线的变宽主要是由于自然变宽所导致的。 6、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原子在空间做无规则热运动所引起的,故又称为( ) ( )变宽则是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汽中其他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它随着气体压强增大而增加,故又称为( )。 7、关于多普勒变宽的影响因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随发光原子的摩尔质量增大而增大 D 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8、在通常的原子吸收条件下,吸收线轮廓主要受( )和
( )变宽的影响。 2、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的关系
9、对于火焰原子化法,在火焰中既有基态原子,也有部分( )原子,但在一定温度下,两种状态原子数的( )一定,可用( )方程式表示。
10、根据玻耳兹曼分布定律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原子化过程时,所有激发能级上的原子数之和相对于基态原子总数来说很少。
11、原子化温度越高,激发态原子数越多,故原子化温度不能超过2000 K。 3、原子吸收法的测量
12、在原子吸收法中,由于吸收线半宽度很窄,因此测量( )有困难,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A.Walsh提出,采用测量( )来代替,从而解决了测量原子吸收的困难。 13、原子吸收法测量时, 为了实现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要求发射线与吸收线的( )一致, 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相比,( )要窄得多. 产生这种发射线的光源, 通常是( ) 14、在导出吸光度与待测元素浓度呈线性关系时,曾作过一些假设,下列错误的是 ( )
A 吸收线的宽度主要取决于多普勒变宽 B 基态原子数近似等于总原子数
C 通过吸收层的辐射强度在整个吸收光程内是恒定的 D 在任何吸光度范围内都合适
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1、 锐线光源
15、 空心阴极灯的阳极一般是( ), 而阴极材料则是( ),管内通常充有( )。
16、 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原因是由于其阴极元素与待测元素相同。
17、 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 ( )
A 灯电流 B 灯电压 C 阴极温度 D 内充气体的压力 18、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
A 阴极材料 B 阳极材料 C 内充气体 D 灯电流
2、原子化器
19、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 ),原子化的方法有( )原子化法和( )原子化法。 20、火焰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待测元素转化为原子态,原子由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只能通过光辐射发生。
21、富燃火焰由于燃烧不完全,形成强( )气氛,其比贫燃火焰的温度( ),有利于熔点较高的( )的分解。
22、贫燃火焰也称氧化焰,即助燃气过量。过量助燃气带走火焰中的热量,使火焰温度降低,适用于易电离的碱金属元素的测定。
23、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于氧化物熔点较高的元素,可选用 ( )
A化学计量火焰 B 贫燃火焰 C 电火花 D富燃火焰
24、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于碱金属元素,可选用 ( )
A化学计量火焰 B 贫燃火焰 C 电火花 D富燃火
25、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的原子化程度高,所以试样用量少。 26、火焰原子化法比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出限低但误差大。
27、石墨炉原子化器在使用时,为了防止试样及石墨管氧化,要不断地通入( );测定时分( )、( )、( )和( )四个阶段。
28、为了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在测量吸收信号时,气体的流速应( )
A 增大 B 减小 C 为零 D 不变
29、测定As、Sb、Bi、Sn、Ge、Se、Pb和Ti等元素时常用( )原子化法,原子化温度700~900oC。
3、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30、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不需要分光系统。
3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单色器的作用是将待测元素( )和( )谱线分开
3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单色器( )
A 位于原子化装置前,并能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 B 位于原子化装置后,并能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线分开 C 位于原子化装置前,并能将连续光谱分成单色光 D 位于原子化装置后,并能将连续光谱分成单色光
33、 已知原子吸收光谱计狭缝宽度为 0.5mm 时,狭缝的光谱通带为 1.3nm,所以该仪器的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 ) A 每毫米 2.6 nm B 每毫米 0.26 nm C 每毫米 26 nm D 每毫米 3.8 nm 34、原子光谱理论上应是线光谱,原子吸收峰具有一定宽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栅的分光能力不够所致。
3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器是 ( )
A 光电池 B 光电管 C 光电倍增管 D 感光板 36、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A 允许使用较小的光谱通带
B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C 便于采用最大的狭缝宽度
D 可以消除光源强度变化及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的影响
第四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
37.原子吸收分析中主要的干扰类型有( )、( )、 ( )和( ). 1、物理干扰及其抑制
38、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喷雾系统带来的干扰属于( )干扰。为了消除基体效应的干扰,宜采用( )法进行定量分析。 2、化学干扰及其抑制 39、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如果待测元素与共存物质生成难挥发性的化合
物,则会产生负误差。
40、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怀疑存在化学干扰,例如采取下列一些补救措施,指
出哪种措施不适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