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文件 下载本文

(1)全员意识的建立:观念上必须改变,要站在客户的立场去考虑,坚持以一个流的生产方式作业,尤其是干部.

(2)成立示范改善小组:不同部门的中坚干部成立示范改善小组尝试,以便能彻底实施.

(3)选定示范生产线:根据产品别,依据生产计划调度, 应从最容易的地方下手作示范.

(4)现况调整分析:选定示范线后,应先充分了解该产品的生产状况(如生产流程图,生产线布置方式,人员的配置及生产性,库存时间人力空间及设备的稼动率). (5)设定产距时间:产距时间----是以每日的工作时数除以每日市场的需求数----即目标时间(规制时间)许多改善的出发点----以产距时间为依据产距时间受勤务时间及订单量的变化而变化,与现场的设备、人员的生产能力是无关的。 (6)决定设备、人员的数量:根据产距时间、各制程的加工时间和人力时间,计算出各个制程的设备需求数和作业人员的需求数,设备不足,应分析稼动率,进一步改善以提高设备产能;而人员不足,则必须努力设法将零点几个人的工作量予以改善并消除掉----少人化。

(7)布置一个流的生产线:要依制程加工顺序,以逆时针流动,设备尽量拉拢以减少人员走动及物品搬运的距离,设备小型化、滑轮化、专用化,设备 的工作点高度应抬高,以增加作业人员工作的灵活性。

(8)配备作业人员:依计算所得的作业人数及机器设备的布置,以“产 距时间”为目标,将各制程分配到每一个作业员,使得 每一位作业员所分配到的制程人力时间的总和能与“产距时间”完全一致,最好或越接近越好。作业员必须要有能操作多项制程的多能工,才能有效充分的利用人力时间。

(9)单件流动:流线化生产的方式,就是将以往不知道的潜在浪费暴露出来,生产线建立后,就能以加工一个,检查一个,传送一个到下一制程的方式生产,即单件流动的意义。

(10)维持管理与改善:流线化生产线配置好之后,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应尽量改善,对于人员的排斥,应苦口婆心予以沟通让其接受。

(11)水平展开与少人化目标:把此生产线的范例应在全工厂内推广,并朝着少人化的目标前进。

在此次项目中,我们按照车间的布局,设置了一件流生产线,并在组装线

(assembly line )按照cell line的要求,按二字形排列方式组建了二字型平行单元作业线,把原来按传送带方式的几条大的生产线拆分成10几个小的标准作业单元,把传输带变为成长带,全体作业人员实行走动式作业。

大多数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会仅是一二种而已,少则数十种,多则数万种也有。不同类别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必定有其不同的制造条件。举倒来说:温度不同,工具、模具、胎具的不同,材料、零部作的不同甚至工作方法也有不同。因此,在不同类别的产品更换时,生产线必须暂时停止生产活动,以便能更换并设定新的工作条作,这种更换设定的动作就称为“切换”。“切换”时,因生产停顿所耗费的时间就称为“切换时间”。

“切换”的次数会因生产线产品种类的增多,或生产批量减少而相应增多。每次“切换”耗费的时间,对工厂而言是损失。为了减少这种损失,许多人想到的解决方式就是加大每一种产品的生产批量,以及减少产品的种类,这样每一个产品所分摊的平均切换损失就会减少。换句话说,生产的批量越大,分摊的切换成本就越低。

但是如果批量超过了市场的需要量,多余的产品就必须储存起来保管。储存时必然使用到仓库以及相关的防护保管及管理,所以每次生产的批量越大,“保管”的成本也就越高。就“保管”成本而言,希望每次生产的批量越少越好。到底该怎么办呢.

如上所述为了避免“切换时间”的损失,许多人倾向于加大生产的批量数,以减少切换次数。但是这种做法,仅仅考虑到切换本身成本的减少,却忽略工厂的整体效率。例如:制造过多的浪费、等待的浪费、不良品的浪费、生产交付时间过长、物流混浊等等,尤其目前市场的趋势是走向少批量多品种、高品质、短交付期的新竞争的优势,就必须尽量缩短“切换时间”,这就是“快速换模(线)”的意义。 一.何为快速换模技术

快速换模技术是由日本现场改善专家新乡重夫先生于1969年在丰田汽车以1000顿的压床由4小時的换线(模)时间,历经六个月的改善降到1.5小时换线(模)时间,再经3个月的改善,换线(模)时间再降至3分钟內完成的实际换线(模)案例所提倡的技术.其发展是从1950年即有换线(模)作业的设定预备工作有\內设定(线內作业)\和\外设定(线外作业)\之分的想法开始,历经19年时间所孕育出來。在当时以「所有设定预备工作的改善能在9分钟/台之个位数(Single)分钟內完成的作法称为(Single Set-Up),亦即\快速换线(模)\之意。 二.快速换模的目的: (1).缩短换模时间 (2).增加换模次数 (3).更具小批量生能力 (4).更具平准化生产能力 (5).缩短交期时间 (6).减少资源波动 (7).降低库存数量 (8).增加库存周转率 (9).减少仓储空间

(10).减少管理工作负荷 11).企业更具竞争力

三.快速换模的名词解释:

1. 换模:任何因产品更换,而必须使机器或生产线停止生产,以从事更换动作皆是。又称为设置.

2. 换模时间:因从事换模动作,而使机器或生产线停止生产的时间,即在前一批次最后一个合格零件与下一批次第一个合格零件之间的间隔时间.

3.线内换模(内作业):指必须在机器停止生产状态下,才能进行的换模动作。 又称为\内作业\或者是\内部准备\

4. 线外作业(外作业):指机器在生产运转中,而仍然可以进行的换模动作,又称为\外作业\或者是\外部准备\ 四.快速换模的境界:

境界一: No concept of Quick Changeover 没有快速换模观念 境界二 : Single Minutes Exchange Die 个位分钟换模 境界三 : Zero Exchange Die 零换模

境界四 : One Touch Exchange Die 一触换模 境界五 : One Cycle Exchange Die 一周换模 境界六 : No Need Exchange Die 无需换模 五.快速换模的六个步骤:

快速切换的主要着眼点是减少切换是生产线停顿的时间,此种停顿的时间越短越好。至于切换时速耗用的人工时间是否能够减少,不是考虑的重点,当然如果切换的人工时间也能减少,那就最好不过了。

为了减少切换的时间,必须依据下列的思想步骤,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来进行。 1.计算整个生产准备时间. 2.内外作业分离. 3.内作业转化为外作业. 4.缩短内作业时间 5.改善外作业时间

6.标准化新的生产准备程序. 六,换模技巧与法则:

掌握了前述快速切换的思想步骤之后,所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缩短内作业机 (外作业的动作时间。以下几个技巧及法则若能确实做到,就能达到目的了。

法则一:并行操作

所谓的平行作业就是指两个人以上共同从事切换动作。平行作业最容易马上获得缩短内作业时间的效果。又一个人慢条斯理地从事切换动作,也许需耗1小时才能完成。若能由两人共同作业,也许会在40分钟或20分钟就能完成。那么整个切换时间就由原先的1小时减为20分钟至40分钟之间。而在平行作业中所需的人工时间或许会增多、不变、减少,都不是所要考虑的重点。因为,缩短了切换的时间所获得的其他效果远大于人工成本的部分,此点是一般人较容易忽视的。在从事平行作业时,两人之间的配合动作必须演练熟练,尤需注意安全,不可因为疏忽而造成意外伤害。

法则二:双脚勿动

切换动作主要是依赖双手的动作完成,脚必须减少移动或走动的机会。所以切换时所必须使用到的道具、模具、清洁等等都必须放在专用的台车上,并且要有顺序地整理好,减少寻找的时间。模具或切换物品进出的动线也必须设计成很容易进出的方式,切换的动作顺序要合理化及标准化。

法则三:特殊道具

所谓工具就是一般用途的器具;道具则是为专门用途的而特制的器具。就像魔术师表演所用的扑克牌一样是经过特殊的设计的,如果到文具店买一般的扑克牌,那么魔术师要变出一些奇妙的魔术就会比较困难了。所以魔术师所用的器具就称为道具,而不是工具。

切换动作是要尽可能使用道具不要使用工具。因为道具可提高切换的效率,而缩短切换的时间。此外,测定的器具也要道具化,,用块规或格条来替代用量尺或仪表的读取数值测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设法减少道具的种类,以减少寻找、取放到局的时间。

法则四:剔除螺丝 在切换动作时,螺丝是最常见到被用来固定模具的方法。使用螺丝当然有其必要性,但是装卸螺丝的动作通常占去了很多的切换时间。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滥用螺丝的地方真是太多了。比方,本来只用四个螺丝就够了,却用到六个,拧螺丝的圈数太多,也耗费时间,。螺丝真正发挥上紧的功能只有最后一圈而已。因此,改善的最佳对策就是要消除使用螺丝的固定方式。要有与螺丝不共戴天、必欲去之而后快的心态。比方说可用插销、压杆、中介夹具、卡式插座、轴式凸轮锁定、定位板等等的方式,来取代使用螺丝固定。

法则五:一转即定

限于某些状况,仍然必须使用螺栓、螺丝时,也要设法努力减少上紧及取下螺丝的时间。要以能做到不取下螺栓、螺丝而又能达到锁定的功能为改善的目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