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 第八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河海大学 - 图文 下载本文

第二节评价程序评价标准:

1、反映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特点

如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反映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的状态

如结构: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

过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功能:水源涵养力、生产力……

3、反映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的“理想状态”

如区域背景、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

4、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会有不同的表征方式

21

第二节评价程序评价标准(常用):

1、环境标准(国标)

2、规划目标与指标、功能区划

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区

3、科学研究确定的承载力、容量、阈值

4、法规定值(资源法、环境法、环境标准)5、行业规范与产业政策

6、背景值(现状)或本底(理想状态)

如生物量、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7、资源量与生产力……

风景22

第二节评价程序土地沙漠化程度景观判别(标准)

形态特征1、大部分土地未见面积年增长率(%)0.25以下流沙面积率(%)5以下程度判别潜在沙地,偶见流动沙点2、有片状流沙,灌丛沙堆,有风蚀吹扬3、流沙大面积分布,灌从堆集,吹扬强烈4、密集流沙丘占优势沙漠化土地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严重沙漠化土地230.26-1.06-251.1-2.026-502.1以上50以上第二节评价程序土地沙漠化发展的生态学特征(标准)

植被盖度(%)>6059-3029-10农田系统能量产投比(%)>8079-6059-30生物生产量(t/hm·a)3-4.52.9-1.51.4-1.02沙漠化程度潜在正在发展强烈发展9-029-00.9-0严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