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育林作业设计 下载本文

第三章 封山育林地块选择

按照重庆市林业局安排部署和《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的要求,根据巫溪县自然条件和资源现状,本着集中成片、突出综合效益、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经过认真调查分析,选择乌龙乡作为封育区,共落实封育面积2000公顷,其中疏林地2000公顷。

3.1封育区区划和调查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03〕61号《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业部林资字〔1989〕58号《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相关规定,在巫溪县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的基础上,按照“乡—村—小班”三级区划系统,对西溪河封育区开展区划调查,将封山育林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 3.1.1封育区区划

乌龙乡封育区包括大坡、大溪、林场、鸳鸯和中坪5个行政村,区划封育小班101个。其中:

1、大坡村封山育林小班14个,面积224.6公顷; 2、大溪村封山育林小班26个,面积473.8公顷; 3、林场村封山育林小班18个,面积351.4公顷; 4、鸳鸯村封山育林小班14个,面积309.8公顷; 5、中坪村封山育林小班29个,面积640.4公顷。

7

3.1.2小班调查

按照三级区划系统,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封育区小班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地类、地形因子、土壤因子、植被因子、林分疏密度、树种组成、母树、幼苗幼树分布及生长状况等,其中植被、母树、幼树、幼苗、根株数量与分布状况采用小样圆实测法,如实调查记载。地类、地形等采用现地调查确定,土壤因子采用剖面法,结合样圆调查同时进行。乌龙乡封育区小班现状调查详见附表1。

3.2封育区地类

封育区面积2000公顷,全部选择为疏林地。

3.3植被现状

封育区植被茂密,植物种类多样,主要的乔木树种有栎类、马尾松、柏木、化香等,母树生长良好,幼苗、幼树分布均匀。灌木树种有杜鹃、火棘、马桑、蔷薇、八角等,呈散生或块状分布;地被植物有禾草、蕨类、蒿草、野棉花、水蚂蚁草、大苦麻菜、铁扫帚、罗米藤等,草本盖度在50%以上。

3.4 封育条件评价

封育区位于东溪河及其支流两岸,大部分小班坡度较大,周围人口稀少,人为活动少,便于管理,利于封育。此外,封育区疏林地有满足封育条件的母树和幼苗,部分母树和幼苗分布较少的地块立地条件好,

8

便于补植补栽;宜林地有萌蘖能力较强的灌木丛株,灌木分布较少地块交通相对方便,立地条件好,利于补植补栽。总体来看,本次所选封育区符合《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规定的封育条件,通过封育和补植补栽,能够成为有林地或者灌木林地,以增加封育区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森林面积蓄积。通过封育措施,尽快恢复植被,提高森林面积,实现面积蓄积双增目标,同时,给当地群众发展林业产业提供条件。

9

第四章 设计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

4.1 设计依据

1.《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林业局关于下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渝发改投[2011] 1366号)

2.《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重点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规定》(财基字[1992]92号)

3.《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9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 6.《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

7.《重庆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人工造林及封山育林作业设计文件编制提纲》(渝林天[2011]12号)

4.2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重庆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重庆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以及《巫溪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封山育林措施,构建生态和谐的巫溪,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为目的;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奋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