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育林作业设计 下载本文

为棕壤;海拔2400米以上,个别地段有少量草甸土分布。全县有7个土类,13个亚类,26个土属,76个土种。 1.1.6 植被

县境内天然植被包括常绿阔叶、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灌丛及草甸。随海拔高度变化,垂直带谱明显。海拔在800米以下地区主要为榆、柏、女贞、泡桐、栾树、檫木、马桑、黄荆、油桐、白杨以及刺槐等树种;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的地区多为柏树、马尾松、栓皮栎、麻栎等栎类树种以及杉木、核桃、杜仲、厚朴等经济树种,林下灌丛为枹栎、铁仔、马桑、黄荆、杜鹃等;海拔在1500-2100米之间上下界限不甚明显,针叶树主要有华山松、油松、巴山松等,阔叶树有鹅耳枥、槭树、水青冈、山杨、椴树、亮叶桦以及核桃、漆树等;海拔在2100米以上地区有冷杉、云杉、巴山冷杉、华山松、油松以及漆树,阳坡地区还有小片桦树林和山杨林,林下有箭竹、大叶杜鹃、蔷薇等灌木。

1.2 社会经济情况

1.2.1 社会经济

至2010年末,全县共有15个乡,15个建制镇,2个街道,292个村,38个社区居委会。全县人口5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8万人,占12.8%,农业人口46.8万人,占87.2%。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70000万元,按常住人口43.9万人计算,人均8428元,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

3

资1156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80元。 1.2.2 交通、通讯及旅游

至2010年末,巫溪县公路里程3144公里,其中,省道333公里,县道294公里,乡道545公里,村道1972公里,公路密度为78.007公里/百平方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75公里,其中急流河段航道35公里,库区航道40公里。

邮电通讯业发展速度快,2010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3.2万户,其中固话8.7万户,移动14.5万户,电话普及率43.3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1万户。

巫溪县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座亟待开发的资源宝库。2010年全县入境旅游人数10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3%和36.5%。森林旅游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1.3 林业经济、技术情况

1.3.1 林业经济情况

全县林地311723.1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7.6%。林地中,森林207333.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6.5%,疏林地3736.6公顷,占1.3%;灌木林地73566.6公顷,占23.6%;无立木林地1424.1公顷,占0.5%;苗圃地33.0公顷;宜林荒山23975.2公顷,占8.1%。全县森林覆盖率51.5%。2010年林业产值5.5亿元。

巫溪县生态环境脆弱,全县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森林质量不高,

4

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生态效益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还需进一步提高。 1.3.2 技术管理情况

巫溪县林业局作为全县林业主管部门,内设四个科室,下属5个事业单位、4个国有林场和8个林业行政执法队。全县林业职工247人,其中工人102人,干部143人,现有林业职工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102人,财会、经济等专业技术人员6人。其中,林业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22人、初级技术人员70人。

1.4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封育概况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巫溪县共完成天保封育任务29133.4公顷,封育区优先选择柏杨河流域、巴岩子河流域和西溪河流域等生态脆弱的区域。由技术力量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国有林场负责工程的实施,从历年完成情况看,巫溪县封山育林制度健全,设计合理,保障措施行之有效,资金使用规范,封育成效高、效果好,是行之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

5

第二章 项目规模与布局

根据重庆市发改委和重庆市林业局《关于下达重庆市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渝发改投[2011]1366号),巫溪县2011年天保工程封山育林项目规模2000公顷。根据巫溪县森林资源实际状况,结合当地森林城市建设及流域生态治理规划,2011年度封山育林区位于乌龙乡,共计5村101个小班。位于大坡、大溪、林场、鸳鸯和中坪村。巫溪县2011年天保工程封山育林项目规模、布局情况详见表2-1。

表2-1 巫溪县2011年天保工程封山育林项目规模、布局表

乡 镇 村 大坡 大溪 乌龙乡 林场 鸳鸯 中坪 合 计 面 积 224.6 473.8 351.4 309.8 640.4 2000.0 小 班 数 14 26 18 14 29 10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