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学习资料 - 图文 下载本文

局长专栏·田保华

先学,是一条教学规律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种教学关系甚至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教学规律。我并不是否认“先教后学”这种教学关系的规律性,而是否认它的“天经地义”和“不可改变”,因为它留下了一系列自身无法根治的痼疾:“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道德课堂”认为,“先学后教”这种教学关系更是教学规律。“道德课堂”重视先学,主张先学后教,以学论教,少教多学。“先学”不仅仅是为了“教师顺利地上课”,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新内容,而是为了“不需要教”、为了独立学习、为了自主发展而学,与传统的预习有本质的区别。

“先学”是一条教学规律。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学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这应该作为一条规则,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用的方式,具有独立性。“先学后教”,已被实践证明是一条既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教改之路。

第一,“先学后教”符合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新课程倡导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把“教”转化为“学”,是先学后教的关键,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此谓学习方式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其核心是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正是这种变革,引发了课堂教学的革命性变化和实质性进步,教师也找到了自己最准确的定位:促进学,即提示学、指导学、组织学、提高学、欣赏学,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先学后教”是教学领域的一场具有实质性的变革,是我国具有草根性质的教育创新,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教育学。

第二,“先学后教”符合新课程的实施规律。新课程的实施,首要的是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也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实施。“道德课堂”认为,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从基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科学设置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教师解读课程标准的成果即生成导学案(学习卷)。导学案(学习卷),是课堂教学的抓手,一开始是学生学习的“学步车”,然后慢慢过渡到成为学习的路线图和“导航

4

仪”。编制导学案(学习卷)的实质,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实施;核心是“教材”变“学材”,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先学”。

第三,“先学后教”符合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先学”时,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研读文本,获得新知识,是创新性学习;研读文本后完成检测练习,是开始运用新知识,也是创新性学习;自己纠错、小组讨论纠错,再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都是创新性学习;最后,每一位学生通过整理学案,完成自我修复,更是创新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第四,“先学后教”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先学时,学优生、学困生都在根据导学案(学习卷)研读文本、做练习;后教时,通过学优生帮助学困生纠错更正,达到兵教兵、兵练兵的目的;再经过老师的点拨指导,学困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当堂基本得到解决,补了差。同时,学优生在帮助学困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知识又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培优的目的。

郭振有先生曾这样评价:“先学后教”,辩证地处理了教和学的关系,把学放在首位;处理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了先和后的关系,是先学。

因此,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把教转化为学,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完成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

(中国教师报 5月4日) 学习感悟: “班班通\在高中新课改暨构建“道德课堂\中的应用 5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班班通\在高中新课改暨构建“道德课堂\中的应用

我国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进入了关键的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课程,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些教育理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郑州市近年来提出的构建“道德课堂”这一课堂教学新理念,要求教育者用“合道德”的方式,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保证学生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使学习者获得学业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如何把构建“道德课堂”与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呢?郑州市各学校于2010年11月正式开通启用“班班通”工程,恰好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媒介,它给我们带来教学设备条件改善的同时,更带来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找到一个新的途径,同时也为新课改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下面谈谈“班班通”在高中新课改暨构建道德课堂中的应用。

一.利用“班班通\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和教学设计流程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改变原来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因而备课方式也亟待需要转变,而“道德课堂”要求课堂必须是能够促进思维发展的课堂,必须是能够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课堂。因此对教师如何备课和设计教学过程的流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班班通”工程的实施,从实质上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和教学设计流程,给新课程改革和构建“道德课堂”提供了新的契机。 “班班通”首先实现了教师备课方式的改变,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登陆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系统充分考虑教师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教学风格,可以集教案、教学素材(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办公室或学校的电子备课室进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并把自己设计制作的教案、教学素材(课件)上传到网上备课系统,也可以下载自己需要的教案和教学素材(课件),电子备课的好处是教案修改起来容易,可以随时增减保持了教案的鲜活性。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教育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素材、课件或论文等各种有用资源,并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同时“班班通”还支持了教师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视频展示台的配备也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的操作演示,通过电视屏幕让每一个同学都看得清;练习和作业用它投映出来进行讲评,简单方便;美术作品利用它来欣赏,一目了然;写字教学用它来指导书写,直观形象。比如高中地理必修I《地球的运动》一节课时,新课程标准中就活动建议中就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如果在教学中仅仅文字描述教学是非常单调和枯燥的,通过先让学生们想象整个过程,然后再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有更形象的了解,这样有助于更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头脑中对地球运动有更直观、更清楚的认识。

二.利用“班班通’’营造和谐、高效的教学环境

“道德课堂”强调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教学是师生平等交流和沟通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营造积极正向、温暖和谐的班级学习团体。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课堂气氛融洽、紧张而又适度,师生民主、平等。课堂上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在教学活动中碰到疑难问题时,师生共同利用“班班通”中各种工具,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让一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而教师充当“学生”坐到下面

6

听,遇到一些重点的问题,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教师还可以站起来并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现在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时,由于这一问题并不复杂,与日常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因此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前用“班班通” 设备进行准备资料,然后让学生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师就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进行交流,我们发现这样的方式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几乎没有学生打瞌睡或者做小动作,同时有些平时不爱发言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开始活跃起来了,他们觉得老师不介意自己回答的是否正确,觉得回答老师问题就像是与朋友交流问题一样。这样的教学环境是和谐课堂环境,也是高效的课堂环境,学生在课堂上身心愉悦,精神状态非常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更好地把握课堂的节奏,营造和谐、高效的教学环境,以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提高之目的。

三.利用“班班通\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按照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努力探索适合不同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益,提高课堂效率。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 (1)新授课:情景引入一问题设疑一尝试探索一点拨化疑一归纳总结一巩固提高; (2)复习课:两纲开路一问题推进一变式拓展一延伸训练一归纳点评

(3)评析课:数据统计一分类汇总一得失评析一问题点评一变式巩固一查漏补疑

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采取212时间分配方案。即:教师讲解约16分钟,学生训练探索约8分钟,师生互动约16分钟。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的课型、内容等的不同,可适当对讲、练、互动进行调整或穿插进行。近年来我校针对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开始进行“构建郑州47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初步探索出“问题式”教学模式。其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自主学习。(2)交流互动、合作探究。(3)归纳总结,重点解疑。(4)练习反馈、巩固提高。(5)教师点评、查漏补疑。 教无定法,学无定则,“问题式”教学模式只是我们总结的新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而不是固定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应该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我们在考虑模式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同时还学会学习的模式才是最佳模式。 “班班通”的启用使“问题式”教学模式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而“道德课堂”也强调: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学校每个班级建成“班班通”以后,改变了原来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的多媒体播放软件,从多方面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利用“班班通”的网络设备从网上搜集各种有关的信息和知识,甚至有时引入网络课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也通过学生的参与,学生获取的知识是主动的获取,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掌握也非常牢固,这也符合构建“道德课堂”的以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班班通”,改变了原来以往的单纯说教,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创新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得到有效的培养,他们探索的欲望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例如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中第二章第2节醇和酚的“乙醇”部分: (问题探究):即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班班通的电子白板展示给学生)。

1.乙醇的分子式和结构式有什么区别? 2.乙醇分子中的官能团是什么?写出其名称和符号;试分析在化学反 应中乙醇分子内的哪些化学键会断裂?

3.试比较乙醇与水的熔沸点高低,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4.预测乙醇和金属钠反应时的现象有哪些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