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观察与讨论1】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和水;
【观察与讨论2】只有当稀盐酸足量时,碳酸钠溶液才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观察与讨论3】无论氢氧化钙和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形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 无论碳酸钠和稀盐酸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猜想与假设】如果物质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时,废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钠; 如果稀盐酸过量时,废液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钠和氯化氢; 如果稀盐酸不足,废液中含有碳酸氢钠、氯化钙和氯化钠; 【结论与反思】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废液中溶质的组合情况; 【表达与交流】根据具体的选项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 解:【观察与讨论1】
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悬浊液中固体溶解. 故答案为:悬浊液中固体溶解. 【观察与讨论2】
乙同学实验时还应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观察与讨论3】
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钙,化学式是CaCl2;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离子符号为Na、Cl. 故答案为:CaCl2;Na、Cl.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含有CaCl2、NaCl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CaCl2、NaCl、HCl三种溶质; 故填:有CaCl2、NaCl;CaCl2、NaCl、HCl. 【活动与探究】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氢钠;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氧化铜粉末,溶液变为蓝绿色,说明含有盐酸,盐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
﹣
+
﹣
故填:CuO+2HCl=CuCl2+H2O; 【结论与反思】
由以上分析可知,猜想2正确. 故填:2. 【表达与交流】
A.可以加入适量的石灰石或熟石灰对混合废液进行处理后排放,正确;
B.取混合废液,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由于含有盐酸,不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错误; C.取混合废液,因为溶液中有Cl,所以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正确; D.我们不清楚溶液中所含有的HCl的量,但可以滴加碳酸钠至不再产生气泡完全消耗掉HCl,再加入碳酸钠开始产生沉淀,测出沉淀的质量即可求得CaCl2含量,正确; 故填:ACD.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
﹣
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A.只有CO2 B.只有O2 C.只有CO D.CO和O2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BD (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
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气体 .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
2
═CaCO3↓+H2O ,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Fe+3CO2 .
Fe2O3+3CO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 CO2和O2的混合气体 ,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 .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 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氧气足量时,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氧气不足时,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一氧化碳;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某些气体;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空气中含有氧气,加热条件下,铜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解答: 解:(1)碳和氧气反应时,如果氧气有剩余,则还应该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不可能只有氧气; 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因此不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故填:BD.
(2)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
2
═CaCO3↓+H2O;
2Fe+3CO2.
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故填:干燥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红色粉末变成黑色;Fe2O3+3CO
2Fe+3CO2.
(3)如果氧气过量,则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是CO2和O2的混合气体;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这样修改的原因是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
故填:CO2和O2的混合气体;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Ⅰ.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 Fe2O3?ⅹH2O(或Fe2O3) ;铁在氧气中能剧烈燃 烧,现象为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Fe3O4 .
(2)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也容易锈蚀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锈蚀除了与氧气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 水和二氧化碳 有关.
(3)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
Ⅱ.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
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3.00g变质粉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猜想与假设】(1)粉末成分是Na2O2和NaOH的混合物 (2)粉末成分是 Na2O2和Na2CO3 的混合物 (3)粉末成分是Na2O2、NaOH 和Na2CO3的混合物 ?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3.00g变质粉末于一支大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到0.32g气体,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固体完全溶解,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固体样品中含有Na2O2,其质量为 1.56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