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历史性过程中,无论是各地取得的进展,碰到的问题,也无论是他们获得的领悟,产生的困惑,都预示着在一个市场经济的陌生人世界里构筑人际关系和谐的新社区的难题,正在程度不同地在基层破解着。种种新的社会连接和整合方式,正在这样那样地在基层创造着。社会公平的两个维度——制度安排的公平正义和百姓认可的公平正义,正在逐步逐步地在基层落实着。与社会矛盾多发期活跃期相关的各类社会问题,也通过种种方式在基层化解着。这些破解、创造、落实、化解都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可以预期,只要坚持下去,各地的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参考文献:
[i] 本文是2008年6月21日-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中国社会体制改革三十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ii]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社会主义,“新”在那里?笔者曾经
指出,“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是一种利用资本主义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逐步取得对于资本主义的相对优势、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第二,它又是一种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正义、不断追求社会和谐、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并不断致力于逐步把公平正义贯彻到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各个方面的社会主义。” (见郑杭生:《坚持和发展共同理想的几个问题——从社会学视角看新型社会主义》,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二期)简要地说,第一方面强调的它的开放性,第二方面强调是它的创新性。
[iii]郑杭生:《坚持和发展共同理想的几个问题》,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二期。
[iv] 郑杭生:《抓住改善民生不放,推进和谐社会构建》,载《广东社会科学》
2008年第一期。
[v] 郑杭生:《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社区建设——对社区建设的一种社会学分
析》,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这一点在2007年9月18日在郑州市社科联做同名讲演时也提到。
[vi] 向德平:《社区组织行政化: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载《学海》2006年第3期。
[vii] 郑杭生:《和谐社区建设的细化和深化——从社会学视角看天津南市街
道特色门楼建设》,2007年9月29日在天津南市街道楼门建设论证会上的发言,后刊登在民政部《城市街区通讯》2007第11期上。
[viii]参见郑杭生:《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与公平正义》,载《中国社会科学
院院报》2007年11月15日第五版;郑杭生:《在共建中共享 在共享中共建》,载《求是》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