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下载本文

四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教师给予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小调查

教学内容: 小调查 1. 通过学生自己调查生活中的睡眠时间,让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教学目的: 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同时对学生进行“充足睡眠”的健康教育。 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教学重点: 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调查过程中遇到的“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1每人1份统计表、统计图。 教学准备: 2每人1份记录单。 3教师准备“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谈话引入。 教师引导: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呢? 学生围绕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讲究卫生与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展开交流、讨论。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 二正确计算睡眠时间。 1讨论:你每天睡眠几小时?是怎样算出来的? 2交流: (1) 以某某同学晚上9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午休1小时为例。 从晚上9时到12时是3时,从晚上12时到早上6时是6时。3+6+1=10(时) (2) 以某某同学晚上8:30开始睡觉,早上5:30起床,午休30分为例。 从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从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时30分。3时30分+5时30分+30分=9时30分。 3计算。请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重新计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写下来。 三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1数学“分段时间记录法”。 (1) 时间段的规定可以是这样的:11时以上,含11时;10—11时,含10时,不含11时;9—10时,含9时,不含10时。以此类推。 (2) 可以自主选择句路方法,即在相应时段内记上你喜欢的符号。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调查,收集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记录好。小组长把结果填入本组的“睡眠时间记录单”。 3全班汇总。 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随着各小组的汇报,依次记录出相应时间段的人数,然后共同计算汇总出各时间段的总人数。 四呈现数据。1填写统计表。 每位同学把统计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并提示学生注意把班级和填表时间写完整,然后集体展示交流。 2绘制统计图。 (1) 出示空白统计图,看清每格表示几人。 (2) 学生自主选择涂色或阴影的形式绘图。 (3) 集体展示、交流。 五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和条件图,你发现了什么? 例如,可能会有以下发现。 1) 睡眠10—11时的人数最多。 2) 睡眠8时以下的人数最少。 3)大部分同学每天睡眠时间是10时左右,全班共36人,有28人集中在10—11时和9—10时这两个阶段。 2小组展开讨论:你还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想法大胆提出来小组内交流交流? 六小结。 板书设计 小调查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每天睡眠保证10小时 呈现数据 分析数据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小讨论

教学内容: 小讨论 1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 2学会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进行简单预测的能力。 教学目的: 3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能力。 教学准备: 两副相对应的图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准备活动。 1活动(一):话说身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身高一词,让学生用其说一句话。例如: 我的身高是110厘米。 杨树是身高是是我身高的3倍。 爸爸与妈妈的身高相差10厘米。 两个同学的身高可能不一样。 和去年的今天相比,我的身高增长了5厘米。 2活动(二):话说年龄。 教师再在黑板上写出“年龄”一词,学生再由此产生联想并说一句话。例如: 我们家爷爷的年龄最大。 年龄相差12岁的人,属相一样。 一年级的同学比我们年龄小。动物和植物都有年龄。 人到了一定的南岭,就不再长高了。 3活动(三):话说身高和年龄。 教师用“和”字把身高与年龄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联想、表达。 学生会感觉此时遇到了困难,并对某些说法产生了怀疑,相互争论。 教师适时导入:身高和年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的人,身高和年龄的变化情况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二讨论活动。1.读表。 教师出示小军1—7岁身高增长情况统计表,组织学生观察,看懂表意,说说自己从中获取的信息。 学生读懂表的内容后,进行表达:这张表说的是小军1—7岁身高的变化情况。第一行表示的是年龄;第二行表示的是小军每个年龄时的身高,单位是厘米。 2.议表。出示讨论(1)、(2)、(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A身高和年龄有什么关系? 1岁到7岁,是小军的儿童时期。总的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也不断长高。即年龄越大,身高越高。 B什么年龄长得最快,什么年龄长得最慢? 经过计算可以知道:小军1—2岁长高了12厘米;2—3岁长高了8厘米;3—4岁长高了8厘米;4—5岁长高了6厘米;5—6岁长高了6厘米;6—7岁长高了5厘米。 由此可以看出:小军1—2岁身高长得最快,6—7岁增长得最慢。 C预测8岁时,小军可能有多高? 小军的身高在7—8岁这一年中应增长5厘米左右为宜,所以8岁时,小军可能有122厘米。 另外,应当明确:人的身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学生回答“117+4=121(厘米)”或“117+6=123(厘米)”等也是较合理的,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问答。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信息和刚才的分析讨论活动,自己提出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一练”的内容,让学生先读懂统计图:这是某商店10天中电脑销售情况统计图。图中时间没有从周一开始,而是从周三开始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统计图下面的三个问题。3.集体汇报。 (1) 哪天卖的多?哪天卖的少? 学生应根据前面7天的情况,分析出星期一、二、三电脑的销售很少,星期五的销售量明显增加,星期六、日的销售量最高。 (2) 一周内大约卖了多少台? 学生看前7天或后7天的均可以,估计出30台左右的数均可以。 (3) 预测接下来的周六、周日、周一可能卖出多少台? 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预测的依据,并能说出较合理的数就可以了,不必强求一致。 4.同桌二人看统计图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小讨论 身体和年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