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下载本文

=594—288 =306(棵) (2) 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850—544 =306(棵) 三应用练习。1.计算方法的练习。 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一练中的第1、3题。 2解决问题的练习。(1)第2题。 a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 b学生独立解答。 c交流算法与想法。 d出示第(2)问。 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 (2)第4题。 a出示题目内容,带领学生读懂所提供的信息。 b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从整体上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里程表上的读数是逐渐增大的,但有一天很特殊,星期三和星期四里程表上的读数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c学生讨论。 可能性1:如果小军是每天晚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四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可能性2:如果小军是每天早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三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d引导学生继续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以“晚上统计”为例,完成第(2)问。(思考) e第(3)问。 〈1〉一般方法:把第(2)问中所求出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相加。 〈2〉简便方法:将星期日与星期一在表上显示的数相减,即1830—301=1529(千米) 四课堂总结。 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结课。 板书设计: 运白菜 两车运走后,还剩多少棵? 850-256-288 850-(256+288) =594-288 =850-544 =306(棵) =306(棵) 答:还剩306棵。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买洗衣机

教学内容: 买洗衣机 1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教学目的: 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渐渐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买洗衣机”主题图。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创设情境,观察讲述。 1教师谈话:星期天到了,小刚一家都在忙什么呢?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讲述: (1)这副图画的是什么事情? (3) 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活动(一):自主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小刚的爸爸妈妈一共收入多少元? (2)小刚的爸爸比妈妈每月收入多少元? 2活动(二):解决问题(1)。 (1)出示问题: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 读读问题,理解“生活费”“节余”的意思。 (2)列出算式“786+632—980”或“632+786—980”。 讲述列式的理由:把爸爸妈妈的月收入合起来,去掉生活费,就是节余。 (3)独立估算。(4)实际计算。 a学生独立探索计算。b小组内交流算法,共同订正答案。 c集体展示计算过程与结果。 3活动(三):解决问题(2)。 (1)出示问题: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积攒几个月? (2)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 (3)在小组内讨论。(4)集体交流。 路径1:估算法。 1个月节余438元,不足450元;2个月不足900元,不够960元;3个月的节余足够960元,需要积攒3个月。 路径2:先加后比较法。 438+438=876(元) 876元比960元少不到100元,2个月的节余不够,得积攒一个月。需要积攒3个月。 路径3:960—438=522(元) 522—438=84(元) 用洗衣机的价钱连续减去两个月的节余,还差84元,需要积攒3个月。 三试算练习。 完成试一试中的两道题,要求学生细心计算,注意进位与退位的方法,争取全算对。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总结:1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怎样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题。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灵活。 板书设计: 买洗衣机 (1) 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 786+632-980 =1418-980 =438(元) 答:每月可以节余438元。 (2) 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 〈1〉估算法 2个月不够,3个月足够。 〈2〉连加法 438+438=876(元) 2个月不够,3个月足够。 〈3〉连减法 960-438-438=84(元) 2个月不够,3个月足够。 答:需要攒3个月。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练习九

教学内容: 练习九 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甚至教学目的: 巧妙地进行计算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渐渐混合运算的方法, 4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草稿纸和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生回顾一下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 二完成练习 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 此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在第(3)小题是思考题,在计算上有一定的难度,不做检测要求,可以让学生利用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4题 表格中是小乐家点表的数据,教师要先让学生理解电表读数的意思,再解答教材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可以与前面里程表相联系。 第5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各自的想法。 最后一题的答案不唯一的,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看能填是哪些数。 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 第7题 在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独立解决,再交流算法。 方法1 2米=200厘米 200-50=150(厘米) 200-75=125(厘米) 150-125=25(厘米) 答:第一条剩下的长,比第二条长25厘米。 方法2 第一问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回答出第一条比第二条剩下的长。因为两条彩带原来同样长,用去的多,剩的就少;用去的少,剩下的多。第一条比第二条少用去25厘米,所以就剩下的就比第二条长25厘米。 第8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选择合适的数据,独立解答后,再进行交流。 三小结。 这节课,和同桌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