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① 试通过计算说明,光线能否从玻璃棒的侧面漏出?

② 若能从侧面漏出,求漏出时的折射角.若不能漏出,求光从左端面A传到右端面B的时间. 【答案】①光线不会从侧面漏出。 ② 1.0×10-8 m/s 【解析】 【分析】

(1)若光从左端以与端面成30°入射,根据折射定律求出折射角,由几何知识求出光线在侧面上的入射角θ,与临界角C进行比较,若θ>C,将发生全反射,不能从侧面射出. (2)由的时间.

【详解】①设光束在左端面的入射角为θ1,折射角为θ2,在侧面的入射角为θ3, 由题,θ1=60o, 因:得:θ2=30o 则θ3=60o 又因:

即:30o< C < 60o

故:C < θ3 ,在侧面处将发生全反射,故光线不会从侧面漏出。 ②玻璃中的光速v = c/n 则:

-8

求出光在玻璃管内的传播速度.由几何关系求出光通过的总路程s,由求光通过玻璃管所需

得:t=L/v//=2L/c=1.0×10 m/s

【点睛】对于全反射是考试的热点,要掌握产生全反射的条件:光必须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同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四.计算或论述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7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 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 写出数值和单位.

17.如图所示,间距为L的平行且足够长的光滑导轨由两部分组成.倾斜部分与水平部分平滑相连,倾角为θ,在倾斜导轨顶端连接一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质量为m、电阻也为r的金属杆MN垂直导轨跨放在导轨上,在倾斜导轨区域加一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在水平导轨区域加另一垂直轨道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也为B的匀强磁场.闭合开关S,让金属杆MN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已知金属杆MN运动到水平轨道前,已达到最大速度,不计导轨电阻,且金属杆MN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并保持跟导

- 13 -

轨垂直,重力加速度为g.

(1)求金属杆MN在倾斜导轨上滑行的最大速率vm (2)若金属杆MN在倾斜导轨上运动,速度未达到最大速度vm前,在流经定值电阻的电流从零增大到I0的过程中,通过定值电阻的电荷量为q,求这段时间内金属杆MN通过的距离x (3)求在(2)中所述的过程中,定值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Q 【答案】(1)【解析】 【分析】

(1)金属杆达到最大速度时,受重力、支持力和安培力,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安培力,根据安培力公式和切割公式列式求解最大速度;(2)用电量的物理意义是取平均电流,对应磁通量的变化,即可求解位移. (3)已知位移可得到恒力做功,再根据功能关系列式求解产生的电热;

【详解】(1)金属杆MN在倾斜导轨上滑行的速度最大时,其受到的合力为零, 对其受力分析,可得mgsin θ-BImL=0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解得:

(2)

(3)

(2)由电流的定义可得: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平均电流解得:

(3)设电流为I0时金属杆MN的速度为v0,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解得:

设此过程中,电路产生的焦耳热为Q热, 由功能关系可得:定值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

- 14 -

解得:

【点睛】本题是滑轨问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切割公式、欧姆定律公式和安培力公式,同时要注意求解电热时用功能关系列式分析,求解电荷量和位移时用平均值分析.

18.如图所示,传送带A、B之间的距离为L=3.2 m,与水平面间夹角θ=37°,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速度恒为v=2 m/s,在上端A点无初速度放置一个质量为m=1 kg、大小可视为质点的金属块,它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金属块滑离传送带后,经过弯道,沿半径R=0.4 m的光滑圆轨道做圆周运动,刚好能通过最高点E,已知B、D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h=0.35 m,取g=10 m/s2.

(1)求金属块经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

(2)若金属块飞离E点后恰能击中B点,求B、D间的水平距离 (3)金属块在BCD弯道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1)【解析】 【分析】

(1)先判断出物体在传送带上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的时间;(2)由平抛运动求水平距离;(3)在BCD弯道上由动能定理求的摩擦力做的功; 【详解】(1)对金属块在E点有:解得vE=2m/s

在从D到E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解得:

(2)0.6 m(3)1.5 J.

(2)由题,hBE=2R-h=0.45m, 在从E到B的过程中,得:t=0.3s, 则xBE=vEt= 0.6m

(3)金属块在传送带上运行时有:mgsinθ+μmgcosθ=ma1 解得:a1=10m/s2.

设经位移x1金属块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

- 15 -

则:v=2ax1 解得:x1=0.2m<3.2m

继续加速过程中 mgsinθ-μmgcosθ=ma2 解得:a2=2m/s2

由 vB2-v2=2a2x2、x2=L-x1=3m 解得:vB=4m/s

在从B到D过程中,由动能定理:解得:Wf=1.5J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把握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条件:重力等于向心力.要知道动能定理是求功常用的方法.

19. 1932年,劳伦斯和利文斯设计出了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置于高真空中的D形金属盒半径为R,两盒间的狭缝很小,带电粒子穿过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与盒面垂直。A处粒子源产生的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 ,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加速电压为U。加速过程中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重力作用。

2

(1) 求粒子第2次和第1次经过两D形盒间狭缝后轨道半径之比; (2) 求粒子从静止开始加速到出口处所需的时间t ;

(3) 实际使用中,磁感应强度和加速电场频率都有最大值的限制。若某一加速器磁感应强度和加速电场频率的最大值分别为Bm、fm,试讨论粒子能获得的最大动能E㎞。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狭缝中加速时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出加速后的速度,然后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推出半径表达式;

(2)假设粒子运动n圈后到达出口,则加速了2n次,整体运用动能定理,再与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粒子运动的固有周期公式联立求解;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