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查

高三物理 2019021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 3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1. 如图所示,用一轻绳将光滑小球P系于竖直墙壁上的O点,在墙壁和球P之间夹有一矩形物块Q,P、Q均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铅笔紧贴墙壁从O点开始缓慢下移,则在铅笔缓慢下移的过程中( )

A. 细绳的拉力逐渐变小 B. Q将从墙壁和小球之间滑落 C. Q受到墙壁的摩擦力逐渐变大 D. Q受到墙壁的弹力逐渐变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对P分析,P受到重力、拉力和Q对P的弹力处于平衡,设拉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共点力平衡有:拉力

,Q对P的支持力

.铅笔缓慢下移的过程中,θ增大,则拉力F

增大,Q对P的支持力增大;对Q分析知,在水平方向上P对Q的压力增大,则墙壁对Q的弹力增大,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摩擦力相等,所以Q受到的摩擦力不变,Q不会从墙壁和小球之间滑落,故D正确. 考点: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名师点睛】在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时,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正交分解法将各个力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力,然后列式求解,如果物体受到三力处于平衡状态,则可根据矢量三角形法,将三个力移动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根据角度列式求解

2.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绕地运行一段时间后,离开地球飞向月球。如图所示是绕地飞行的三条轨道,轨道1是近地圆形轨道,2和3是变轨后的椭圆轨道。A点是2轨道的近地点,B点是2轨道的远地点,卫星在轨道1的运行速率为 7.7k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1 -

A. 卫星在2轨道经过A点时的速率一定大于7.7km/s B. 卫星在2轨道经过B点时的速率一定大于7.7km/s C. 卫星在3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小于2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 D. 卫星在3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小于2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 【答案】AB 【解析】

从轨道1变轨到轨道2,需要在A点点火加速,故卫星在轨道2经过A点的速率大于7.7km/s,从轨道2变轨到轨道3,需要在A点点火加速,而A点为两个轨道速度最大点,所以卫星在轨道3的最大速率大于在轨道2的最大速率,A错误D正确;假设有一圆轨道经过B点,根据

,可知此轨道上的速度小于

7.7km/s,卫星在B点速度减小,才会做近心运动进入2轨道运动.故卫星在2轨道经过B点时的速率一定小于7.7km/s,故B错误;卫星的运动的轨道高度越高,需要的能量越大,具有的机械能越大,所以卫星在3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一定大于2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故C错误.

3.如图所示,小球A质量为m,木块B质量为2m,两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静止.现对A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恒力F,使小球A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经弹簧原长时小球A速度恰好最大,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木块B对地面压力为零时,小球A的加速度大小为 ( )

A. 3g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2.5g C. 2g D. 1.5g 弹簧原长时小球A速度恰好最大,说明恒力的大小为mg,木块B对地面压力为零时,说明弹簧的弹力为2mg;再由牛顿第二定律解答.

【详解】经弹簧原长时小球A速度恰好最大,此时小球加速减小到零,则恒力F=mg;木块B对地面压力为零时,由平衡条件知弹簧的弹力为2mg,又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2mg=ma;解得小球A的加速度a=-2g,

- 2 -

方向向下,故C正确.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如何得出恒力等于A的重力,涉及弹簧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加强练习. 4.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内分布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它的底边在轴上且长为内一边长为的正方形导线框沿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穿过匀强磁场区域,在

,高为,纸面

时刻恰好位于如图所

示的位置,以顺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导线框中的电流——位移(

)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整个过程分成三个位移都是L的三段,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由感应电动势公式是有效切割长度,分析l的变化情况,确定电流大小的变化情况;

【详解】位移在0~L过程: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为正值,

,,l

;位移在L~2L过程: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先为顺时针方向,

为正值,后为逆时针方向,为负值;位移在2L~3L过程:磁通量减小,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为负值,故选B。

5.(单选)如图所示,小物块以初速度从O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同时从O点斜向上抛出一个速度大小也为的小球,物块和小球在斜面上的P点相遇。已知物块和小球质量相等(均可视为质点),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 -

,故B正确,A、C、D错误;

A. 斜面可能是光滑的

B. 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离斜面最远 C. 在P点时,小球的动能大于物块的动能

D. 小球和物块到达P点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不相等 【答案】C 【解析】

把小球的速度分解到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则沿斜面方向的速度小于物块的速度,若斜面光滑,则小球和物块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相同,则不可能在P点相遇,所以斜面不可能是光滑的,A错误;当小球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离斜面最远,此时竖直方向速度不为零,不是运动到最高点,B错误;物块和小球在斜面上的P点相遇,在沿斜面方向速度相同,由于小球在垂直于斜面方向还有速度,故小球的速度大于物块的速度,故小球的动能大于物块的动能,C正确;小球和物块初末位移相同,则高度差相等,而重力相等,则重力做功相等,时间又相同,所以小球和物块到达P点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D错误。

【点睛】把小球的速度分解到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则沿斜面方向的速度小于物块的速度,若斜面光滑,则小球和物块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相同,则不可能在P点相遇,根据动能定理分析动能的变化,当小球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离斜面最远,求出重力做功的大小,进而求解平均功率.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 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6.如图所示,直线和抛物线(开口向上)分别为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图象,则( )

A. 0~1 s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比b车的小 B. 0~3 s时间内a车的路程比b车的小 C. 0~3 s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均为1 m/s D. t=2 s时a车的加速度大小比b车的大 【答案】ABC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