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下载本文

(一)谈话导入

观察是发现的前提,观察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在司空见惯的事物面前,细心观察,就会有许多惊奇的发现。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由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他的伟大发现吧!

(二)预习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段落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学习后的收获和体会。 (三)学情检测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生共同订正字词的读音。 静谧(mì) 振作(zhèn) 枉费(wǎnɡ) ...资料(zī) 召开(zhào) 起源(yuán) ...

(2)简介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本文叙述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2.整体感知,认知贯通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否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导学课文重点段落。

①理解第2自然段的重点词语。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好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明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如用“轻禁在牢笼”中的感受。这句话引出下文,引出了故事的起因。

②反复读第6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明确:“崭新的奇想”指的是大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因漂移而分开。这是魏格纳大胆猜想和推断,即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学说最初的假想。

3.品读感悟 (1)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竞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明确:说明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凹进去的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这一发现令人难以置信。因为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2)第二天一早,他叩开了著名科学家柯彭教授的大门,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他。

明确:魏格纳有了想法后立即行动,向著名科学家请教。说明魏枘纳迫不及待地想求证自己的假想是否正确,从中可以看出他探索科学的执著精神。

(四)巩固延伸

1.交流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他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他的这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五)课堂练习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画“√”。 静谧(mìnì) 凹进去(āoáo) ..召开(zhāozhào)开 消磨(mémó) ..

2.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验证请教专家——肯定了假想不懈?假说亲自考察——广泛查阅资料论证?创立学说——震动地质界

?????

??

???

因病住院——观察世界地图????

提出假说?惊人的发现——不可思议的吻合?认真观察

??善于发现?大胆假设——大陆漂移说?

?

??勇于求索 ??

本文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根据文章的特点,我紧扣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启发交流,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课后我鼓励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以深化对魏格纳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现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折磨)?xīnɡ(兴旺)?mó兴? 磨? ?xì?nɡ(兴趣)(石磨)??mò??nɡ(曾经)(关系)?cé?xì??曾 系 ??(系鞋带)?zēnɡ(姓曾)?jì

2.近义词。

豪放——豪迈 静谧——安静 消磨——打发 吻合——符合 考证——考据 偶然——偶尔 软禁——囚禁 巧合——凑巧 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3.反义词。

静谧——喧嚣 吻合——不符 崭新——陈旧 偶然——必然 浩如烟海——寥若晨星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5自然段):写住院中的魏格纳在世界地图中的新发现。 第二段(第6-7自然段):写魏格纳为自己的发现寻找证据。

第三段(第8自然段):写在地质学会上,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演讲引起了震动。 5.课文中心

课文叙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赞扬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

奥秘的执著精神语文园地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在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习修改习作。 2.能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3.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过程与方法】

学生试做,师生在交流探讨中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让学生体验观察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成语积累与观察写作。 三、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遣词造句,并对写出的文章进行适当的修改。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口语交际。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你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观察与发现方面的趣事,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图,比比谁的眼力好。

(二)预习要求

(1)学生先试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口语交际的方法。 (三)学情检测

1.观察图画并交流。

(1)出示《枯树人头画》。

(2)让学生观察三秒钟,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交流。

(4)深入观察,分步训练。

①请观察到一棵树的同学边观察边展开联想,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棵树。

②用“在这幅图中我看到了……”的句型说话。 ③观察到人的头像的同学再深入观察,看看你找到了几个头像,还要比较这些头像间的不同点。(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神情外貌)。

④用“在这幅图中我看到了……头像,这些头像有的……仿佛……;有的……似乎……;还有的……好像……,真是画得……”说话。

⑤交流:要求说的同学把话说清楚、说连贯、有条理,听的同学要认真专注。

⑥小结:一幅平常的画,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认真仔细地观察,收获了不同的结果。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⑦按以上过程交流第二、三幅图。

(三)归纳心得

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 (1)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2)可以讲讲你被同桌提醒后,自己第二次发现的结果及心得。

(3)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4)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习作。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老师曾经教给你们的一句名言吗?

出示名言:对微小的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及其它各方面的成功秘诀。(齐读名言) 法布尔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魏格纳之所以能提出地球漂移的科学论断。那都是因为他们能对微小的事物进行认真仔细、多角度、长期的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漫谈发现,开拓思路 1.观看图片。

(1)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看看是什么?

(古老而神秘的埃及金字塔,暮色中的埃菲尔铁塔,灯火通明的长江大桥。) (2)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啦? 2.引发思考。

(1)我们再思考一下,为什么都有这样的设计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才被广泛地运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2)小结:原来发现需要认真地观察,不仅要仔细地看,而且还要深入地思考。 (三)观看课件

1.教师出示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如果同学们都能认真观察我们的生活,还能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现象。而这样的发现常常会给你带来启示,让你惊喜和快乐。

(四)自由交流,尝试写作

1.现在,请你打开记忆之门,静静地思考几分钟,然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说说最令你感到快乐的一次发现。

2.同桌交流。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兴趣的题材,以及习作注意事项。 4.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五)示范讲评

1.教师先选择几篇写得比较好的习作,进行示范讲评。 2.再出示几篇有典型问题的习作,师生互评。 3.教师做示范性修改,并进行示范批注。 (六)习作修改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2.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3.推选好的习作进行展示。 (七)誊写评价

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对本次作文进行总结评价。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二、导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从哪里发现的,然后小组交流。

2.你们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大同小异,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他们的对话。

3.小结:是的,作者之所以把文章写得那么生动、准确,就是因为他们在平时实践了“观察、观察、再观察。”

4.当然,观察要讲究方法,让我们重新回到《爬山虎的脚》这一课,作者对爬山虎脚生长的地方,脚的形状,以及颜色等进行了仔细观察。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要重视观察,要学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