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财政学完整版 下载本文

20.00.00.00.00.00%比重10.00%8.00%6.00%4.00%2.00%0.00801990199119929319941995199619971998190120中国美国韩国英国印度时间各国行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趋势图

(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

1.判断一国财政支出结构合理与否的标准(P451)

一是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在该阶段政府所追求的主要经济目标。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在分析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增长的关系时,突出强调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导致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马斯格雷夫把整个财政支出划分为军用支出和民用支出,而民用支出按其经济性质又进一步划分为公共积累支出、公共消费支出和转移支付;同时把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成熟阶段,并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三类支出的增长情况各异。

二是财政支出各项目间的相对增长速度。

对世界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维持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呈明显递减趋势。 2)经济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呈递减趋势。 3)社会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而快速递增。

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P451)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主要经济政策目标是经济增长,但财政投资的规模虽增长,所占比重却在不断下降,从而将抑制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过大,且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生产性支出的增长速度。 3.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P452)

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次序,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职能结构和支出用途结构,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结构:实行重点倾斜政策,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发展和创新、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

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

央财政的调控作用。

根据当前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整和理顺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在适当提高才财政投资支出比重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控制消费性支出的快速增长上,尤其是行政管理支出)。

(三)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效应

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财政支出本身的效率和经济效率,进一步看,主要视这种支出结构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1.财政支出结构的增长效应(P452)

政府消费支出可能具有负的增长效应:政府消费尽管可能会给经济主体带来效用,但由于需要增加税收为其融资,会降低投资收益率,从而削弱投资需求,因此可能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相反,政府投资支出(如提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则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的经济环境。

2.财政支出结构的挤出效应(P452)

这里所说的财政挤出效应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是有区别的。通常所说的财政挤出效应是指政府的财政支出会通过税收机制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的收入。

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不确定(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环境): G↑——AD↑——I↑ G↑——r↑——I↓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政府资本性支出——国民收入增加;不易产生挤出效应。 政府消费性支出——国民收入减少。

公共支出的财政挤出效应则是指政府的旨在增加社会福利的某些支出项目可以减少公众有关的支出,从而使得公众实际可支配的收入趋于增加。

假如政府增加社会保险方面的公共支出,那么就会对私人部门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挤出效应:(1)个人相应减少本来准备用于退休养老的储蓄(支出),从而增加了现期可供支配的收入;(2)那些本来需要支付较高费用赡养双亲的人们,现在由于政府的养老保险支出代替了他们的支出,这也使得他们可供支配的实际收入趋于增加。

3.财政支出结构的储蓄效应(P453) 国民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政府储蓄=政府收入-转移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显然:

按凯恩斯主义观点:政府消费性支出可能降低政府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用公债融资的预算支出的增加对国民储蓄率具有负的效应(不管这种支出是经常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用税收融资的额外资本性支出对国民储蓄率可能具有潜在的增长效应。

按李嘉图等价原理,利用公债融资,政府增加消费性支出不会影响国民储蓄率,增加投资性支出则会提高国民储蓄率(无论是用税收还是公债融资,初始时期政府支出不变;初始时期发行的公债须用以后时期的税收收入偿还)。

四.财政支出效益

(一)成本-收益分析法

1.成本-收益分析法的概念(P453)——成本效益分析(CBA)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工具,其含义是对可选择的行为过程获得的利益和将付出的成本进行测定,加以比较分析,从而为经济主体提供一种可选择的经济决策方案。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于私人支出与公共支出的经济活动都是适用的,公共部门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又是从私人企业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借鉴而来的。

但是,政府的活动范围和经济目的不同于微观经济主体,这就决定了对于政府公共支出成本—收益的分析评价也不同于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析与评价。

2.成本-收益法的分析过程——确定备选项目和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和项目。 3.成本-收益分析法的运用——关键是确定项目的收益、成本和贴现率

收益和成本的确定——除与微观经济主体核算相同的部分外,还需计算:与项目无直接关联的一切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本与收益,与项目直接和间接关联的一切不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本与收益。

贴现率的确定——应至少等于举借外债的利率,或不低于国有企业因政府增加投入而取得的收益率。

时间期界的确定——依据不同项目的性质特点决定。

优先次序的确定——选择支出既定的情况下的社会净效益最大的项目。

(二)最低费用选择法

1.最低费用选择法的概念(P454)——是一种通过计算各备选项目方案的有形成本,以最低成本作为择优标准的方法。

2.最低费用选择法的运用——根据项目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以货币为尺度,计算各备选方案各种有形费用之和;按费用高低排出顺序,以供决策者选择。

(三)公共定价法(P454-456)

1.公共定价法的概念(P454)——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衡量公共支出效益常常采用的方法,即通过对公共劳务的定价,使公共劳务得到最节约、最有效的使用,从而达到提高公共支出效益的目的,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其中,公共劳务指的是政府为行使职能而开展的各种工作,包括军事、行政、各项社会事业等方面。包括:

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性行业(通讯、交通等公用事业、煤、石油、原子能等基本品行业)的价格。

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行业)的价格

2.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P455)

定价水平——是指政府提供每一单位“公共产品”的定价(或收费)是多少。(依据:总成本=正常成本+合理利润)

定价体系——是指根据费用结构(如固定费用,可变费用)和需求结构(如家庭和企业、行业用;少量需求和大量需求;高峰负荷和非高峰负荷需求等)形成的各种定价组合。 3.公共定价的方法(P455)

平均成本定价法

二部定价法——基本费+从量费,特点是“以收支平衡为条件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 负荷定价法——是指针对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价格。

(四)政府采购制度

1.政府采购制度的概念(P456)

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

2.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P456)

3.政府采购制度的运作程序(P456)

确定采购要求;竞标并签订采购合同;管理执行采购合同。

复习思考

1.名词解释: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政府采购制度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 公共定价法 2.简述题:

简述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类的基本内容。

简述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 3.论述题:

如何认识和调整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 试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