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财政学完整版 下载本文

我国各时期财政支出主要项目的比重(%)

基本建设 支出 挖潜改造金和科技三项费 四五时期 五五时期 六五时期 七五时期 八五时期 九五时期: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40.3 35.1 25.1 20.5 12.1 13.2 11.4 11.1 12.9 16.1 13.2 3.5 5.5 5.7 5.5 7.1 6.0 6.6 9.1 5.9 5.8 5.5 支农生产 文教科学卫抚恤和社支出和农 业事业费 4.1 6.6 5.8 6.5 6.8 5.5 6.4 7.1 5.8 5.1 4.8 生 事业费 8.7 11.0 15.7 19.0 21.3 19.1 21.5 20.6 20.0 18.3 17.2 会福利 事业费 1.2 2.0 1.8 1.6 2.1 1.5 1.6 1.5 1.6 1.4 1.4 19.1 16.4 11.9 9.1 9.5 8.3 9.1 8.8 8.7 8.2 7.6 4.5 4.9 0.8 8.8 11.9 12.0 13.1 12.3 12.3 11.6 11.3 / / / 12.6 6.9 6.1 5.7 6.0 6.6 5.3 6.6 国防费 行政 管理费 政策性 补贴

3.按经济性质分类(P447)

购买性支出定义——是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定义——是指政府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划分的意义

1)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由直接影响,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较强;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分配产生直接影响,执行收入分配职能较强。

2)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可以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弱。

3)在购买性支出中,对于向政府提供商品和劳务的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而在转移性支出中,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我国财政支出中转移性支出及其比重(单位:亿元)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政策性补贴(价格补贴) 企业亏损补贴 绝对数 11.2 117.7 261.8 380.8 364.9 453.9 551.9 712.1 697.6 1042.3 比重 1.0 9.3 10.3 9.9 4.6 4.7 4.8 6.4 4.5 5.9 绝对数 - - 507.0 578.9 327.8 337.4 368.5 333.5 290.0 278.8 比重 - - 19.9 15.0 4.1 3.5 3.2 3.0 1.9 1.6 债务支出 绝对数 - 28.6 39.6 190.4 878.4 1311.9 1918.4 2352.9 1910.5 1579.8 比重 抚恤与社会福利救助费 转移性支出合计 绝对数 18.9 20.3 31.2 55.1 115.5 128.1 142.2 171.5 179.9 213.0 比重 1.7 1.6 1.2 1.4 1.4 1.4 1.2 1.6 1.2 1.2 绝对数 30.1 166.6 839.7 1205.2 1686.6 2231.3 2981.0 3570.0 3078.0 3114.0 比重 2.7 13.2 33.0 31.2 21.0 23.3 25.9 32.1 20.0 17.5 - 2.3 1.6 4.9 10.9 13.7 16.7 21.1 12.4 8.9 两类国家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

类别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购买性支出45.2 61.5

其中:经常性支出 34.9 50.1 资本性支出 10.3 11.4

转移性支出41.0 22.5

其中:公债利息5.6 5.5 补助金35.4 17.0

其他13.8 16.0

合计 100.0 100.0

二.财政支出规模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P447)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两者并不相一致,一般的情况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要大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能反映财政活动的实际规模。原因是: 1)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表现为财政对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规模。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是表示财政对GDP可能使用和支配的规模。

2)财政支出反映的是财政参与GDP使用过程的活动,而财政收入反映的是财政参与GDP分配过程的活动。

3)财政支出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财政职能的发挥更直接的是通过财政支出进行)。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

1.财政支出增长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条规律(P448)

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公共支出的规模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公共支出的绝对规模急剧膨胀。 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大幅度上升。

公共支出增长伴随着公共支出内容和范围的扩张。 公共支出增长是呈螺旋式上升的。

706050403020100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瑞典18801181015619291910241981960182832353119853337485265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趋势(%)

2.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探讨(448-450)

1)政府活动扩张伦(或瓦格纳法则)——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在19世纪80年代对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进行考察后认为:一国政府的支出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即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收入增长之间,是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的。

瓦格纳法则是指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认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瓦格纳认为:工业化的发展在带来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因经济结构和经济交往的日益复杂化而导致各种磨擦或社会冲突,这必然要求政府通过更多的资源配置实现法律法规和治安防范设施的完善,以保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所必需的社会“环境条件”。瓦格纳把公共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上升的原因分为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国家活动规模的扩大;所谓经济因素,包括有市场失效、外部效应以及需求的收入弹性等。

2)梯度渐进增长论(内外因素论)——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Alan T.Peacock)和怀斯曼(Jack Wiseman)在1961年出版的《联合王国公共支出的增长》一书中,对英国1890—1955年间政府支出的增长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公共支出的“梯度渐进增长”论,以说明政府支出的增长趋势和“时期模型”。

基本观点:从长期来看,公共支出的增长不是直线型的,而是呈现出一种阶梯型增长的特点。只要突破某一“临界点”,支出便会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即:社会进入动荡时期(如战争、饥荒或其他社会灾难),常规将打破,随之而来的是政府公共支出跳跃性的急剧增长。当战争或其他社会动乱结束后,公共支出也不会像想象的那样降到原来的水平,而是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保持逐步增长。

由此可见,按照皮考克和怀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造成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可归结为两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而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内在因素:在税率不变的税收制度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所征得的税收收入必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它使政府公共支出上升并与其成线性关系。

外在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动荡与危机,它使公共支出与公共收入在更高水平上保持一种相互增长。这一因素被认为是导致公共支出增长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3)经济发展阶段论——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在对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支出状况进行大量的比较研究之后,从公共支出作用变化的角度,对公共支出增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建立了“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的投资总量中所占份额较大。

在经济成长的中期阶段,政府仍需增加支出,但这一时期的政府投资是对私人投资增长的补充,用于弥补市场失效、提供社会发展所需的公共物品和劳务。

在经济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结构将从基础设施的支出转向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支出。当经济转入“大众消费”及“生活质量”阶段以后,在公共支出中用于推行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政策的社会消费性支出将比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相对有更大的增长。

与其他公共支出增长理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论显然更注重公共支出结构在不同时期的变动规律,这对探讨和研究不同发展阶段政府及财政职能的转换同样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4)官僚行为增长论——美国经济学家尼斯克南认为: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为目标: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力越大。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P450)

1.经济性因素——如经济增长速度,人均GDP,经济体制的选择,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2.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社会性因素——人口状况(人口总量及结构),文化背景,等等。

(四)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特殊性

1.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年回升。

35 3330.930 27.22524.6

20.521.520 17.817.817.816.516.916.616.315 13.812.411.710 9.25

0

-4.1198519781980199019951997199820002002-5

-10

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趋势(%)

2.原因分析: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改革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低工资、高就业”;改革后,放权让利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未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将继续增长。

三.财政支出结构

(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1.财政支出结构的概念(P450)

2.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P451) 经济管理职能——经济管理支出 社会管理职能——社会管理支出

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不断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这对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断下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渐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这种转变,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改革前的平均60%左右下降到“九五”时期的40%,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相反,社会管理支出比重则大幅度提高,从40%左右上升到60%左右。

3.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下降的原因(P451)——主要是因为流动资金支出和基建投资支出下降。

4.社会管理支出增长(P451)

社会管理支出增长中合理部分——社会文教科卫支出的增长是合理的。

社会管理支出增长中不合理部分——行政管理支出增长和支出的内部结构不合理(个人经费增长快于公用经费增长,在个人经费内部,补助工资的增长明显过快,离退休人员费用的增长大大高于行政费用总额的增长,公务费、业务费比重上升,而修缮费、购置费比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