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作者:王国玲

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10期

【摘 要】本文主要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内涵,“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意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几次改革与实践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尤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在资源共享还是人才共育等方面达到互利双赢目的并得到积极推广。有力地促进了高职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创新性,促进了学生正确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能够顺利就业,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对接”,并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了晋升的平台。 1 “订单式”人才培养内涵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办学的一种新模式,就是依托学校和企业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订单),彼此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制订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评估考核标准、实践教学文件等,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感受企业氛围和文化,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按照合作协议,解决学生就业的一种合作办学模式。 2 “订单式”人才培养意义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而总结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不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实现资源共享;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职业素养,而且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节约了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和时间,而且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及毕业生的“三赢”。 2.1 “订单式”人才培养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近年来,国家高职教育的改革远低于省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教学设施的落后、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注重只是注重文化知识而忽略专业技能这一方面的发展。(2)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社会又是瞬息万变的,这就出现人才培养的滞后性。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恰恰对这一问题有了很好的缓解。